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娘亚牦牛作为西藏四大地方品种之一,牦牛在牧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能源供给、肉奶产品、役力方面。但是近几年牦牛开始向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因此,本文研究牦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 娘亚牦牛 产业发展 对策
一、娘亚牦牛产区的基本情況
嘉黎县地处羌塘草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昼夜温差大,娘亚牛主产区位于东经91°48′-94°9′,北纬38°18-31°11′。气候类型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温度达-35.7℃。年降水量为649.1毫米,年蒸发量1410.1毫米,全年无绝对无箱期,土壤面冻结5个月。草场面积870万苗,牧草绿色营养期为120天左右。产区西部海拔高,属高寒草原草场,周围高山常年积雪,系西藏的纯牧业区:东南部属高山区,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全县土地面积为1982.58万苗,其中天然草场约33.54万苗,上坡草场面积约占整个草场的90%左右,有林业面积为47.6万苗和少部分种植业(耕地面积313.47万苗)当地主要种植青稞、冬小麦等农作物。
据统计,全县2018年底牲畜存栏16.85万头,娘亚牛10.77万头,占全县牦牛的63.92%,其中牧业收入1.80亿元,占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因此,畜牧业是嘉黎县国民经济收入的根本,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牦牛产业发展现状
2.1三大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来,娘亚牦牛在经济开发区西藏农科院牧科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娘亚牦牛在保种、扩繁、推广上工作显著,基本上较上个世纪末期在生产性能、肉产量、产乳率、产仔率等主要形状上明显改善,并逐步向更优方向发展,并且申请了娘亚牦牛国家地理标志。
2.2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给娘亚牦牛发展带来历史性的突破,尤其那曲市以“千头万亩”基地为平台,逐步形成以畜、草、肉、奶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牧户”的发展思路带动合作组织、牧户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3.1产业链条延伸不长
目前主要生产以肉产品、奶制品、牛头工艺品为主,由于科技、仪器设备限制,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牦牛毛皮、内脏等加工不多,所以造成附加值不高。
3.2科技水平服务低下
由于各乡镇以兽防站专技为主要依靠,但是兽防站专技知识更新换代较慢,并且乡镇抽调驻村、乡镇办公室专干较多,对牦牛疾病防控与治疗存在思想上不重视现象。
3.3饲养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嘉黎县平均海拔4500米,冬季延长和寒冷对牦牛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制约因素,然后牧户在冬季很少对牦牛进行补饲或者补饲水平较为低下,甚至不科学的现象,造成牦牛冬季出现萧瘦的情况,牦牛受到饥饿、严寒天气的影响。
四、对策研究及关键技术
4.1研究冻精技术及推广高海拔人工授精
目前娘亚牦牛基本采用自交方式进行繁衍后代,这样不利于娘亚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良种的推广,长期经过本交会带来疫病的传染和品种资源的退化。应该研制冷冻技术,对娘亚野公牛为核心建立核心区,采集野种公牛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因此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极大的提高优良娘亚牛的配种效率,加快娘亚牦牛的遗传改良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4.2牦牛营养调控及管理
嘉黎县牧业生产那发展基本靠天然牧场为主,近几年在西藏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尽管饲养模式及营养水平有所改善,但是作为牧业大县、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应该加大牦牛的营养补饲,防治出现冷冻季节膘情严重下降。由于海拔特高基本娘亚牦牛是两年一胎或者三年两胎,应该确保产后母畜营养充足、营养搭配,刺激母畜提前发情,或者人工诱导发情,以提高母畜的产仔能力,提高经济附加值。
4.3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随着近几年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疾病出现逐年上身的趋势,应该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牦牛疾病防控体系,重视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提高消毒杀菌意识,加强饲养管理模式,确保娘亚牦牛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姬秋梅.新业态下的西藏牦牛产业发展思考[J].西藏农业科技,2018,40(02):1-4.
[2] 周雨,次旦央金,张志薇,次仁德吉,次旺多杰,次仁旺姆.西藏昌都地区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当代畜牧,2018(33):77-79.
[3] 张舸鹏,李迎军.浅析西藏牦牛业的问题与发展潜力[J].居舍,2018(12):149.
[4] 曹涵文,张成福,信金伟,朱勇,张强.昌都边坝县牦牛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南方农业,2018,12(21):129-130.
[5] 朗央拉.西藏农业产业结构与特色农业产业化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云(1993年4月--),男,汉族,甘肃张家川人,初级,本科学历,西藏嘉黎县鸽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靳永菁(1994年2月--),女,汉族,青海海东人,初级,本科学历,嘉黎县鸽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
【关键词】 娘亚牦牛 产业发展 对策
一、娘亚牦牛产区的基本情況
嘉黎县地处羌塘草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昼夜温差大,娘亚牛主产区位于东经91°48′-94°9′,北纬38°18-31°11′。气候类型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温度达-35.7℃。年降水量为649.1毫米,年蒸发量1410.1毫米,全年无绝对无箱期,土壤面冻结5个月。草场面积870万苗,牧草绿色营养期为120天左右。产区西部海拔高,属高寒草原草场,周围高山常年积雪,系西藏的纯牧业区:东南部属高山区,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全县土地面积为1982.58万苗,其中天然草场约33.54万苗,上坡草场面积约占整个草场的90%左右,有林业面积为47.6万苗和少部分种植业(耕地面积313.47万苗)当地主要种植青稞、冬小麦等农作物。
据统计,全县2018年底牲畜存栏16.85万头,娘亚牛10.77万头,占全县牦牛的63.92%,其中牧业收入1.80亿元,占国民经济的三分之一,因此,畜牧业是嘉黎县国民经济收入的根本,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牦牛产业发展现状
2.1三大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来,娘亚牦牛在经济开发区西藏农科院牧科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娘亚牦牛在保种、扩繁、推广上工作显著,基本上较上个世纪末期在生产性能、肉产量、产乳率、产仔率等主要形状上明显改善,并逐步向更优方向发展,并且申请了娘亚牦牛国家地理标志。
2.2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给娘亚牦牛发展带来历史性的突破,尤其那曲市以“千头万亩”基地为平台,逐步形成以畜、草、肉、奶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牧户”的发展思路带动合作组织、牧户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3.1产业链条延伸不长
目前主要生产以肉产品、奶制品、牛头工艺品为主,由于科技、仪器设备限制,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牦牛毛皮、内脏等加工不多,所以造成附加值不高。
3.2科技水平服务低下
由于各乡镇以兽防站专技为主要依靠,但是兽防站专技知识更新换代较慢,并且乡镇抽调驻村、乡镇办公室专干较多,对牦牛疾病防控与治疗存在思想上不重视现象。
3.3饲养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嘉黎县平均海拔4500米,冬季延长和寒冷对牦牛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制约因素,然后牧户在冬季很少对牦牛进行补饲或者补饲水平较为低下,甚至不科学的现象,造成牦牛冬季出现萧瘦的情况,牦牛受到饥饿、严寒天气的影响。
四、对策研究及关键技术
4.1研究冻精技术及推广高海拔人工授精
目前娘亚牦牛基本采用自交方式进行繁衍后代,这样不利于娘亚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良种的推广,长期经过本交会带来疫病的传染和品种资源的退化。应该研制冷冻技术,对娘亚野公牛为核心建立核心区,采集野种公牛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因此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极大的提高优良娘亚牛的配种效率,加快娘亚牦牛的遗传改良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4.2牦牛营养调控及管理
嘉黎县牧业生产那发展基本靠天然牧场为主,近几年在西藏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尽管饲养模式及营养水平有所改善,但是作为牧业大县、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应该加大牦牛的营养补饲,防治出现冷冻季节膘情严重下降。由于海拔特高基本娘亚牦牛是两年一胎或者三年两胎,应该确保产后母畜营养充足、营养搭配,刺激母畜提前发情,或者人工诱导发情,以提高母畜的产仔能力,提高经济附加值。
4.3建立疫病防控体系
随着近几年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疾病出现逐年上身的趋势,应该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建立牦牛疾病防控体系,重视生物安全防疫措施,提高消毒杀菌意识,加强饲养管理模式,确保娘亚牦牛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 姬秋梅.新业态下的西藏牦牛产业发展思考[J].西藏农业科技,2018,40(02):1-4.
[2] 周雨,次旦央金,张志薇,次仁德吉,次旺多杰,次仁旺姆.西藏昌都地区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当代畜牧,2018(33):77-79.
[3] 张舸鹏,李迎军.浅析西藏牦牛业的问题与发展潜力[J].居舍,2018(12):149.
[4] 曹涵文,张成福,信金伟,朱勇,张强.昌都边坝县牦牛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南方农业,2018,12(21):129-130.
[5] 朗央拉.西藏农业产业结构与特色农业产业化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杨云(1993年4月--),男,汉族,甘肃张家川人,初级,本科学历,西藏嘉黎县鸽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靳永菁(1994年2月--),女,汉族,青海海东人,初级,本科学历,嘉黎县鸽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