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炳佛学思想对《画山水序》的影响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山水画论著作,为后世山水画的审美倾向奠定了基础,对山水画创作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炳信奉佛教师从名师释慧远,著有《明佛论》。本文将探讨宗炳在《明佛论》中佛学思想对其山水画论观点的影响。
  【关键词】神不灭;形神;感应;传神
  一、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世袭士族。宗炳的祖父宗承,任宜都太守,父亲宗繇之,为湘乡令。妻罗氏。生于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即公元375年,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即公元443年,年六十九岁。宗炳信奉佛教,师从东晋时期的名僧释慧远,宗炳晚年著有佛学论文《明佛论》、《答何衡阳书》、《又答何衡阳书》,《画山水序》。
  二、《画山水序》成于公元430年前后,是中国第一篇山水美学理论性质的论文。通篇围绕着以下几个观点展开:一、提出了“道”、“理”、“神”、“灵”、“圣”;二、探讨了山水画中的远近、透视的问题。比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创立远近法的年代约早一千年。“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三、将“传神论”拓展到山水画之中。“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四、提出了山水画功能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五、强调写生的重要性,“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也就是后来说的“师造化”。除去第二点对于透视、画法的问题外,其他观点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
  三、《画山水序》开篇中写道:“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明佛论》中提到:“若老子与庄周之道,松乔列真之术,信可以洗心养身”。在宗炳看来“澄怀”与“洗心”是一致的,“澄怀”澄清怀抱,使胸无杂念,来品味万物之物象。佛教讲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人(化生)、人、畜牲、阿修罗(魔)、饿鬼、地狱(化生)。(出自《六趣轮回经》、《大藏经》)“洗心”同样也是洗去心中污浊杂念修养身心,寻求来世得到好的报应。此处的“含道映物”、“澄怀味象”或“澄怀味道”中的“道”是老庄之道。《道德经》提到:“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
  魏晋南北朝的晋宋交替时期发生了佛学与玄学的合流,进而出现了许多以玄解佛的思潮,佛学有意将玄学中的道物概念引入佛学来解释佛学中因果论。“洗心修身”中的“心”影响着人们看待、体味物象的方式。“夫《洪范·庶征》休咎之应,皆由心来;“心为法本,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因此宗炳认为,“洗心方可澄怀,澄怀方能观道”,
  四、宗炳将“传神论”扩展至山水画的范围,认为山水有其神,“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明佛论》:“无生则身,无身而有神,法身之谓也”。法身是身体之神,在烦恼灭尽后能从肉体中超脱显现出来。《明佛论》另一段中也有记载:“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乎!”
  宗炳是“神不灭”论的支持者,“神不灭”以佛教不灭论为基础,吸收先秦道家思想以及老庄关于重神轻形的思想,主张神妙而形粗,反对形灭神灭。“若使形生而神生,形死则神死,则宜形残神毁,形病神困。……而感托岩流,肃而一体,设使山崩川竭,必不与水土俱亡矣。”山水之神只是寄托于水土之中,不会随着水土消失而毁灭。“重神轻形”是魏晋时期艺术理论的一大特点。
  五、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水,必会与审美主体的画家发生精神层面的交流。宗炳主张感受山水神要“栖丘遁谷” 、“以应目会心”。他的隐逸思想对此影响颇深,“隐逸思想”源于玄学,特别是庄老之学,加之当时“清议”之风盛行,士大夫开始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宗炳将山水审美中的主客体关系表述为“应会感神”。“感应”本为玄学中的观点,《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这种思想后来被佛学所吸收,成为释慧远“感应说”的基础,与佛教般若学的缘起论结合在一起用以解释现象世界中变化产生的原因。宗炳肯定了山水美的审美价值,提高了山水画的功能。
  山水的审美价值以及山水画的功能是建立在“神不灭”的基础上,通过“感应”得以体现,“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描述了观者从感官到心再到神的完整审美体验过程。
  结语
  宗炳佛学信仰对其画论观点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生发作用,《明佛论》又是其佛学思想集大成之作。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宗炳《明佛论》中的佛学思想与其画论观点的相通之处。
  参考文献:
  [1]陈传席 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雍文昴. 佛玄合流与晋宋之际画论家交游研究. 人民出版社,2016
  [3]陈传席. 六朝画论研究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6]陈传席,刘庆华.精神的折射——中国山水画与隐逸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7] 勃吕奈莱斯克(PhilippeBrunellesco,1377-1446),意大利画家,创立远近法
  [8]《六趣轮回经》是日称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
  [9]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区别和联系是很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人认为这两种完全不能等同,甚至有些人认为舞台演员进行影视表演是行不通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无论是舞台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是有联系的,优秀的话剧表演为影视表演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舞台戏剧表演;影视表演;区别;联系  前言  关于影视表演及戏剧表演两者间的却区别和联系的争论已经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影艺术的不断演
期刊
【摘要】提高圆号演奏水平的途径是日常练习, 而日常练习的方法决定练习时的效率, 必须通过比较科学的练习方法和练习程序, 才能使平时的日常练习达到提高演奏水平的目的。本文对如何教好铜管圆号初步练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圆号;练习;演奏  引言  圆号基本功的好与坏是决定日后演奏圆号至关重要的一点。无论多么高水平的圆号演奏家,每日的基本功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了解圆号  在学习圆号之前非常有必
期刊
一、系统美学与动态艺术的关系  系统美学这一范畴,是建立在系统化动态艺术模型基础上的、关注艺术作品内在体系结构,以及艺术品与审美主体关系的美学体系。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将一件艺术作品进行艺术结构,对其内在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以艺术体系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其对艺术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系统美学体系存在两个动态审美关系  系统美学架构里的审美关系分别有
期刊
【摘要】家具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近年来家具设计理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现在市场化的家具设计缺乏儿童家具设计的理念,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儿童对家具的要求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模块化家具设计的研究,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儿童的心里特征对儿童家具设计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家具设计人员提出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儿童家具; 模块化; 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家具在家具行业中得到了人们越来
期刊
【摘要】细节是室内设计中,将设计信息、思维转换为其艺术形式。本文通过细节对表现形式和创意理念的抉择,方能理解室内设计中的真正含义。深入了解细节的特性,从而以期能够实现在室内设计中尽可能的传递设计者所表现形式。  【关键词】细节;室内设计;特性;表现形式  一、引言  关于细节有两点:一是细节都有着其本身的特性;二是其特性需要为增强设计师对室内的设计效果而服务。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能只是认真完成
期刊
【摘要】《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是作者马泰·卡林内斯库通过历史与比较的考察,基于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相对立的分析框架,把这些概念作为“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他认为审美现代性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相继呈现出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与之对应,审美现代性包含着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审美现代性自身。结合这三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
期刊
一、初期  莫扎特最初的创作时期是从1774年开始。18岁的他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在这一时期莫扎特创作了六首钢琴奏鸣曲,即《家乡奏鸣曲》,分别是[KV.279]-[KV.284]这是他旅行演出返回萨尔兹堡期间创作的。这一时期的莫扎特年轻、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处处洋溢着无忧无虑的少年气息。第六首《D大调奏鸣曲》[KV.284]是莫扎特六首钢琴奏鸣曲中最辉煌的一首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曲子就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真理观念与西方真理观念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庄子是奠定中国纯艺术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和诗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庄子和海德格尔在思想上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庄子和海德格尔,分析其在真理观上的异同。  【关键词】庄子;海德格尔;真理;现象学  一、海德格尔:“存在”与“无蔽”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是西方现代哲学史上一个有独创性的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虚实相生”发展史,和水墨人物画向实验性水墨人物画的转型,以及“虚实相生”在实验性水墨人物画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阐释了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画的一个转变,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虚实相生;时代性; 实验性水墨  一、 虚实相生在传统绘画中的发展  “虚实相生”作为意境中独特的内部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虚实相生”是一对表达
期刊
【摘要】有人认为电视节目主持策划就是电视的小弟,也有不少人认为电视节目主持策划就是一种程序,一种简单的文字叠加工作,但其本质应是电视节目是否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策划如何进行新变化、新发展、新未来,需要电视人对其进行科学、有序、艺术的策划行为是其必然选择。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主策划的定义、新时代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策划的现状、电视节目主持策划的问题, 以及电视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