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人们也在不断地对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和各类活动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升温,强调精神内涵的表达是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基本特点。本文对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式风格;设计设计;趋势
引言:中国风和国学的兴起,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全方位复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蕴藏的民族底蕴相当深厚,而也正是这些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承载了广博而深刻的艺术元素及文化元素。任何一种风格形式,都是一个设计的结果所自然表现出来的感觉,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式风格的起源,在于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喜爱,而对艺术的喜爱,起源于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1、中式风格及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概念
“中式风格设计”一词是与其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相比较而言的,如“欧陆风格”、“地中海风格”、“伊斯兰风格”等。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一地方均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时代特征。因此,通常所说的中式设计风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较为宽泛的,但可以一致地认为:无论任何时代,只要是在中国土生土长、逐步成熟、被广大民众喜爱并广泛传播的设计形式均可称为中式风格设计。
我国自春秋以来,各种思想、学说自成体系并百花争鸣,影响最大的如道家、儒家和后来来自印度的佛教,都对中式设计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国内许多文物、古迹中看到种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都有“儒、释、道”三大家思想深深的烙印,如中庸、对称、神圣、等级等等。现代中式风格则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式风格的基础上,有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发展而来、具有崭新气息且生机盎然的新中式设计风格。如上海世博园中的中国国家馆:古老而又时尚,厚重而又空灵,热情而又俊雅。由此得出,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在诸多的中式风格设计门类中,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由于人居环境相对恒定的特性而受到最多的关注。
2、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构件特色及其设计特色
作为人类赖以栖身、生存的建筑物,无论何种风格,在经过不断地推演、进化之后最终都共同地保留下了其最基本的建筑构件,如楼地面、墙体、屋顶、门、窗及室内的卧具、坐具和储藏家具等。而“中式风格设计”最为直观地反映了这些构件的建造形式、材料选用和装饰手法的特色。如传统中式室内风格中的“门槛”、“隔扇”、“博古架”、“屏风”、“门罩”、“照壁”等,这类构件的造型无不带有浓郁的中式特色,而由其中演变出来的千变万化式样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每一式样都蕴藏着特定寓意和神秘的色彩。
现代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在建筑构件的设计上除了有效地保留了传统中式风格的设计特色外,适时地采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有效的结合设计。如数控雕花、抛光石材、热弯玻璃、不锈钢、金属制件、新型光电设备、各类复合材料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构件的设计理念注入了全新的设计内涵,有效地体现了现代时尚的生活气息和科技进步。
3、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3.1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式设计风格传承于传统的中式设计风格,业界普遍地关注它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许多的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及信息时代的侵袭和渗透,影响力正日渐衰减。如国粹京剧。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目前虽然大受业界追捧,但最终是否也如京剧一样逐渐萧条,也让一些业内人士担心。其实,京剧萧条,最根本原因是京剧原先令人陶醉的“念、唱、坐、打”已不适合今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当业内没有及时地推出解决方案时,终会被历史淘汰。3.2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不仅是传统的延续,更是引领时尚的主流动力
一些初学者简单地将传统中式室内设计形式及型制照搬到现代居室中,生硬地将居室中的设施凑合到一起,出现了类似穿唐装打领带不伦不类的设计效果,进而归结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观点。由于片面地、机械地和错误地理解现代中式风格设计的本质,使得我们确实见到了一些让人遗憾的“中式风格”设计作品。这些作品让人感受到老旧、沉闷和令人窒息。将传统元素有效地与现代美学理念结合设计是新中式风格探索者们永不停止的研究课题,他们大胆而又夸张地运用中式色彩、图案和其他元素进行合理运用,营造出或浪漫,或宁静,或高贵,或素雅、或深沉、或狂热等种种令人神往的意境。
4、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形式及其趋势
从设计形式上看,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结合了现代美学的设计手法,融合了现代色彩、比例、肌理、光影等新理念综合设计,解决视觉美感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各类时尚用品。综合近年来各地中式室内设计的典范作品,可一般性地将其设计追求归纳如下:
自然、唯美:追求视觉美感是造型设计界的共同原则,中式风格的设计尤以为重。《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在这里得到了忠实的实践。含蓄:西方文明崇尚个性张扬,现代社会讲究彰显自我。但是,中式设计理念却以“含蓄美”为理念经营其设计作品。含蓄美是一种内在美,在东方人的观念中,内在美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美学形式,被热衷于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设计师视为设计秘笈,并广泛、深度地运用于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象征: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观念。清逸、脱俗:为实现自我品格的塑造,中式风格的设计不遗余力营造清新飘逸、超尘脱俗的个性环境,现代中式风格由于室内空间尺度的局限,为寻求突破,实现设计个性化是众多设计师的追求。借助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中式风格个性化设计的作品极为常见。
5、中式室内设计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的设计风格的态度开始转变。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精彩纷呈,不同的风格表现出用户不同的生活态度。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型风格等都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重拾传统文化,在设计风格中注入东方元素,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欧美室内设计风格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中,国人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内在核心元素的心理需求,促进了中式风格的发展。使中式风格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古典的中式装饰元素,中式风格采用传统的装饰手法以及室内布局的格调,显现出了用户对古老韵味需求的追求。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与建筑风格的联系非常紧密。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物质化是建立在中式建筑风格表象特征上延伸的概念。现代中式风格精神品质是以中式建筑风格内涵为底蕴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不断地和西式建筑风格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流行元素也逐渐融合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多元化演绎。中式风格正好体现出了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将会使人们逐渐摆脱单一的思维方式,在手法上改变传统习惯正常的关系,也可能给室内设计更多形式的矛盾和多价的意味。现代室内设计经过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发展至今,人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情结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设计多元化与个性化特征在这个时代都体现出来了,中式风格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不断地与其他风格融合,不断地碰撞形成以中式元素为主的设计风格,融合进这个多元的时代,使之成为多元化设计风格中的一员。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演绎出新的发展趋势。
6、结束语
中国经济强势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也必然会更多地走向世界,在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中,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也将承担着新的历史任务。但是,目前我国系统的现代中式风格设计理论还未成熟,仍需不断地探索研究。如果说从前热衷于中式风格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眷恋,则今天对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已经是新时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了。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1.
[2]奚傅绩.中国美术七千年图鉴.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关键词】 中式风格;设计设计;趋势
引言:中国风和国学的兴起,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全方位复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蕴藏的民族底蕴相当深厚,而也正是这些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承载了广博而深刻的艺术元素及文化元素。任何一种风格形式,都是一个设计的结果所自然表现出来的感觉,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式风格的起源,在于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喜爱,而对艺术的喜爱,起源于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1、中式风格及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概念
“中式风格设计”一词是与其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相比较而言的,如“欧陆风格”、“地中海风格”、“伊斯兰风格”等。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一地方均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时代特征。因此,通常所说的中式设计风格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较为宽泛的,但可以一致地认为:无论任何时代,只要是在中国土生土长、逐步成熟、被广大民众喜爱并广泛传播的设计形式均可称为中式风格设计。
我国自春秋以来,各种思想、学说自成体系并百花争鸣,影响最大的如道家、儒家和后来来自印度的佛教,都对中式设计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国内许多文物、古迹中看到种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都有“儒、释、道”三大家思想深深的烙印,如中庸、对称、神圣、等级等等。现代中式风格则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式风格的基础上,有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发展而来、具有崭新气息且生机盎然的新中式设计风格。如上海世博园中的中国国家馆:古老而又时尚,厚重而又空灵,热情而又俊雅。由此得出,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中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在诸多的中式风格设计门类中,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由于人居环境相对恒定的特性而受到最多的关注。
2、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构件特色及其设计特色
作为人类赖以栖身、生存的建筑物,无论何种风格,在经过不断地推演、进化之后最终都共同地保留下了其最基本的建筑构件,如楼地面、墙体、屋顶、门、窗及室内的卧具、坐具和储藏家具等。而“中式风格设计”最为直观地反映了这些构件的建造形式、材料选用和装饰手法的特色。如传统中式室内风格中的“门槛”、“隔扇”、“博古架”、“屏风”、“门罩”、“照壁”等,这类构件的造型无不带有浓郁的中式特色,而由其中演变出来的千变万化式样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每一式样都蕴藏着特定寓意和神秘的色彩。
现代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在建筑构件的设计上除了有效地保留了传统中式风格的设计特色外,适时地采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有效的结合设计。如数控雕花、抛光石材、热弯玻璃、不锈钢、金属制件、新型光电设备、各类复合材料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构件的设计理念注入了全新的设计内涵,有效地体现了现代时尚的生活气息和科技进步。
3、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发展前景
3.1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中式设计风格传承于传统的中式设计风格,业界普遍地关注它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许多的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及信息时代的侵袭和渗透,影响力正日渐衰减。如国粹京剧。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目前虽然大受业界追捧,但最终是否也如京剧一样逐渐萧条,也让一些业内人士担心。其实,京剧萧条,最根本原因是京剧原先令人陶醉的“念、唱、坐、打”已不适合今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当业内没有及时地推出解决方案时,终会被历史淘汰。3.2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不仅是传统的延续,更是引领时尚的主流动力
一些初学者简单地将传统中式室内设计形式及型制照搬到现代居室中,生硬地将居室中的设施凑合到一起,出现了类似穿唐装打领带不伦不类的设计效果,进而归结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观点。由于片面地、机械地和错误地理解现代中式风格设计的本质,使得我们确实见到了一些让人遗憾的“中式风格”设计作品。这些作品让人感受到老旧、沉闷和令人窒息。将传统元素有效地与现代美学理念结合设计是新中式风格探索者们永不停止的研究课题,他们大胆而又夸张地运用中式色彩、图案和其他元素进行合理运用,营造出或浪漫,或宁静,或高贵,或素雅、或深沉、或狂热等种种令人神往的意境。
4、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形式及其趋势
从设计形式上看,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结合了现代美学的设计手法,融合了现代色彩、比例、肌理、光影等新理念综合设计,解决视觉美感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各类时尚用品。综合近年来各地中式室内设计的典范作品,可一般性地将其设计追求归纳如下:
自然、唯美:追求视觉美感是造型设计界的共同原则,中式风格的设计尤以为重。《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在这里得到了忠实的实践。含蓄:西方文明崇尚个性张扬,现代社会讲究彰显自我。但是,中式设计理念却以“含蓄美”为理念经营其设计作品。含蓄美是一种内在美,在东方人的观念中,内在美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美学形式,被热衷于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设计师视为设计秘笈,并广泛、深度地运用于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象征: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观念。清逸、脱俗:为实现自我品格的塑造,中式风格的设计不遗余力营造清新飘逸、超尘脱俗的个性环境,现代中式风格由于室内空间尺度的局限,为寻求突破,实现设计个性化是众多设计师的追求。借助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中式风格个性化设计的作品极为常见。
5、中式室内设计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的设计风格的态度开始转变。各种室内设计风格精彩纷呈,不同的风格表现出用户不同的生活态度。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型风格等都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重拾传统文化,在设计风格中注入东方元素,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欧美室内设计风格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中,国人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内在核心元素的心理需求,促进了中式风格的发展。使中式风格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古典的中式装饰元素,中式风格采用传统的装饰手法以及室内布局的格调,显现出了用户对古老韵味需求的追求。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与建筑风格的联系非常紧密。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物质化是建立在中式建筑风格表象特征上延伸的概念。现代中式风格精神品质是以中式建筑风格内涵为底蕴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不断地和西式建筑风格融合。
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流行元素也逐渐融合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多元化演绎。中式风格正好体现出了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将会使人们逐渐摆脱单一的思维方式,在手法上改变传统习惯正常的关系,也可能给室内设计更多形式的矛盾和多价的意味。现代室内设计经过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发展至今,人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情结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设计多元化与个性化特征在这个时代都体现出来了,中式风格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不断地与其他风格融合,不断地碰撞形成以中式元素为主的设计风格,融合进这个多元的时代,使之成为多元化设计风格中的一员。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演绎出新的发展趋势。
6、结束语
中国经济强势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也必然会更多地走向世界,在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中,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也将承担着新的历史任务。但是,目前我国系统的现代中式风格设计理论还未成熟,仍需不断地探索研究。如果说从前热衷于中式风格设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眷恋,则今天对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已经是新时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了。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1.
[2]奚傅绩.中国美术七千年图鉴.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