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其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不仅取决于欣赏者的心里的感受,还会取决于各人的主观认识,并且会给欣赏者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小学的美术教学作为学生审美观念培养的启蒙阶段,在整个学生审美观念养成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体会美、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的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入手进行说明。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感受;培养和实践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开始在课堂教学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再是像之前被当做主科的副课进行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而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形成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
一、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图像作为美术作品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简单的图形,还是从复杂的图案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都会形成不同的艺术形态。比如说两个圆加一个三角形就有可能是一个“雪人”的形象,当然也会有“尖塔”的印象,这些不同图像的表达正是学生在观察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情感的体验,这对于加强学生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美术表达或许抽象或许直观,但都会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最直接的反应[1]。
二、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
(一)理论联系生活
小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会一步一步慢慢形成对世界的印象,但这些印象往往很难一蹴而就[2],而是需要通过不断体验和感受生活得到最终的结果。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将图像感知教学作为重点是因为它能够很直接的帮助学生去认识世界。比如说,圆形,学生最初的体验可能是一个球,然后才会慢慢产生对“圆形”的认识,有了认识以后才会对“球”这种实物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这个时候“圆形”就被赋予了快乐的含义,学生也会对这样的图案建立起喜悦的情感。再比如说颜色的对比,也会刺激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很多来自于生活。生活当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事物,图像教学联系生活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到情感和世界连接的点[3]。
(二)组织学生多多动手进行实践
人和世界产生感觉的初始时刻就是当你用手去触摸世界的时候,这个时候外界的刺激会通过皮肤的传导[4],在你的大脑里形成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图像认知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去。无论是画画或者是裁剪,都能够让学生在最大限度内根据自己的感受形成一定的感知,并反映出内心世界的最初的样子。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尽量减少将自己的主观认识加入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去,应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不同的事物,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开启对世界的新的联系,帮助学生增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热爱世界,热爱自己的生活,形成积极感受的同时更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建立起学生和世界之间的感知链接。
(三)引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小学生在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往往会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这让学生很难在美术课堂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懈怠心理,因此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十分关键,学生只有喜欢美术才能够主动的对作品进行理解,并在教师讲解的过程当中形成新的认识,得到新的启发。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上课模式,要充分利用课堂当中的所有可以利用的教学用具,可以利用声音或者游戏等兴趣化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生主动性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兴趣去理解美术作品,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形成美的感受。同时,学生会对美术作品的构图、用色和图形组合形成新的看法和体验,并会主动尝试去吸收和借鉴,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主动的运用所學的内容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提升审美情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图像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将美术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形成对世界的感受和感知,鼓励学生主动对世界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对美术进行思考,加深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体验,能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张婷.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宋泉.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 知识文库, 2018.
[3]屈荷军. 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 小学科学:教师, 2018(10):2-2.
[4]金波. 视觉时代下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 2014(34):99-100.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感受;培养和实践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开始在课堂教学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再是像之前被当做主科的副课进行学习。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而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形成良好的图像感受能力。
一、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图像作为美术作品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简单的图形,还是从复杂的图案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都会形成不同的艺术形态。比如说两个圆加一个三角形就有可能是一个“雪人”的形象,当然也会有“尖塔”的印象,这些不同图像的表达正是学生在观察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情感的体验,这对于加强学生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美术表达或许抽象或许直观,但都会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最直接的反应[1]。
二、如何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
(一)理论联系生活
小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会一步一步慢慢形成对世界的印象,但这些印象往往很难一蹴而就[2],而是需要通过不断体验和感受生活得到最终的结果。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将图像感知教学作为重点是因为它能够很直接的帮助学生去认识世界。比如说,圆形,学生最初的体验可能是一个球,然后才会慢慢产生对“圆形”的认识,有了认识以后才会对“球”这种实物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这个时候“圆形”就被赋予了快乐的含义,学生也会对这样的图案建立起喜悦的情感。再比如说颜色的对比,也会刺激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很多来自于生活。生活当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事物,图像教学联系生活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到情感和世界连接的点[3]。
(二)组织学生多多动手进行实践
人和世界产生感觉的初始时刻就是当你用手去触摸世界的时候,这个时候外界的刺激会通过皮肤的传导[4],在你的大脑里形成最直接的感受。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图像认知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实践当中去。无论是画画或者是裁剪,都能够让学生在最大限度内根据自己的感受形成一定的感知,并反映出内心世界的最初的样子。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尽量减少将自己的主观认识加入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去,应当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不同的事物,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开启对世界的新的联系,帮助学生增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热爱世界,热爱自己的生活,形成积极感受的同时更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建立起学生和世界之间的感知链接。
(三)引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小学生在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往往会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这让学生很难在美术课堂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懈怠心理,因此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十分关键,学生只有喜欢美术才能够主动的对作品进行理解,并在教师讲解的过程当中形成新的认识,得到新的启发。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上课模式,要充分利用课堂当中的所有可以利用的教学用具,可以利用声音或者游戏等兴趣化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生主动性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兴趣去理解美术作品,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形成美的感受。同时,学生会对美术作品的构图、用色和图形组合形成新的看法和体验,并会主动尝试去吸收和借鉴,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主动的运用所學的内容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提升审美情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图像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将美术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形成对世界的感受和感知,鼓励学生主动对世界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对美术进行思考,加深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体验,能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张婷.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宋泉.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 知识文库, 2018.
[3]屈荷军. 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 小学科学:教师, 2018(10):2-2.
[4]金波. 视觉时代下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 2014(34):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