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那样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所带来的教育弊端日益凸显,它主要表现为:容易造成本来完整的知识的割裂,容易造成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不利于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因此就有必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综合化策略的探索,以便能有力地改变这种境况。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综合化呢?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进行粗略的探索。
一、知识与知识综合概括------实现理论与理论的综合,形成语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不仅追求“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技能的整合,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这就为语文学科渗透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课程保障,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和提高开辟了空间和途径。
1.整合学科内多维知识综合概括。语文学科是一门多方面多侧面综合性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课要上得立体化,这也是一种“大语文教育”的构思。
2.建立学科间知识综合联系。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并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然而,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语文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所以我们必须打破桎梏,让语文与其它学科建立起广泛而实质性的横向联系。
二、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
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反复实践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那么,怎样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呢?笔者认为其要求可概括为三句话: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
1.营造生活环境,增加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来”。“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教育名言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将兴趣点燃,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进取者,才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主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将语文与生活接轨,无疑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挖掘生活因素,促进个性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和学生们生活贴近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都容易接受。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点击语文。
3.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新体系。
1.指导学生联系。联系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读了前面不顾后面,读了后面又忘了前面,孤立地阅读词句,孤立地理解词句,不会分析词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会分析文章的伏笔和照应,更不会综合地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从而导致了自主阅读能力的低下。
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体会文章隐含信息,如学习《拿来主义》的第九段,理解这一段中的“鱼翅”、“鸦片”、“烟灯”、“姨太太”时,可联系第一段中的“学艺上的东西”、“古画新画”、“象征主义”就可以想到第九段提的是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再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阅读,来理解文章。
2.指导学生比较。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现阶段有相当多的高中生还没有学会比较的阅读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缺少比较意识,未认识到比较阅读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寞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文学创作需要有想象的参与,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探索可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用联系的、综合的、开放的观点来理解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程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人类生活的大背景中,带到自然世界、科学世界、自我世界、社会实践中,带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纵横联系的视野中。
(河北饶阳中学)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综合化呢?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进行粗略的探索。
一、知识与知识综合概括------实现理论与理论的综合,形成语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不仅追求“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技能的整合,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这就为语文学科渗透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课程保障,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和提高开辟了空间和途径。
1.整合学科内多维知识综合概括。语文学科是一门多方面多侧面综合性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课要上得立体化,这也是一种“大语文教育”的构思。
2.建立学科间知识综合联系。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并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然而,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语文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所以我们必须打破桎梏,让语文与其它学科建立起广泛而实质性的横向联系。
二、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
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反复实践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那么,怎样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呢?笔者认为其要求可概括为三句话: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
1.营造生活环境,增加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来”。“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教育名言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将兴趣点燃,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进取者,才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主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将语文与生活接轨,无疑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挖掘生活因素,促进个性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和学生们生活贴近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都容易接受。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点击语文。
3.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新体系。
1.指导学生联系。联系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读了前面不顾后面,读了后面又忘了前面,孤立地阅读词句,孤立地理解词句,不会分析词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会分析文章的伏笔和照应,更不会综合地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从而导致了自主阅读能力的低下。
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体会文章隐含信息,如学习《拿来主义》的第九段,理解这一段中的“鱼翅”、“鸦片”、“烟灯”、“姨太太”时,可联系第一段中的“学艺上的东西”、“古画新画”、“象征主义”就可以想到第九段提的是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再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阅读,来理解文章。
2.指导学生比较。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现阶段有相当多的高中生还没有学会比较的阅读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缺少比较意识,未认识到比较阅读的重要性。
3.指导学生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寞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文学创作需要有想象的参与,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探索可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用联系的、综合的、开放的观点来理解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程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人类生活的大背景中,带到自然世界、科学世界、自我世界、社会实践中,带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纵横联系的视野中。
(河北饶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