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京城,东风送暖,艳阳高照。4月7日,“河北省易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由两位院士、农业部和科技部两位原副部长、农科院副院长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被业内人士誉为专业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有权威性的评审专家阵容。
评审专家对规划立足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前瞻性视野、科学性价值和引领性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科技引领、机制创新的开发建设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种养加产业发展的生态先行与科技先导原则,以及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农民职业技术学校的科技引领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产业先行以产业发展改变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建设新镇改变农民居住状况、提高福利改善农民社会地位状况,并以此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发展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评审专家希望,园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以及即将启动的开发建设,能够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示范效应。
规划本身的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内涵,以及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引起了记者对规划委托单位和园区投资开发方——河北省惠东投资集团公司的关注。
评审会结束后,《经济》记者采访了该集团董事长杨学东。
选择现代农业是产业发展需要,也是责任使然
《经济》:你如何看待产业资本进入“三农”建设领域,并且为何选择易县落户项目?
杨学东:“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是农业问题,农业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是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前提,是实现农村社会深刻变革的根本性基础。
而农业的发展,必须解决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问题,必须找到一条加速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途径。产业资本进入农业开发领域,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同时,公司化发展方式的农业产业开发,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市场化的根本基础和需求。这两个方面,从农业产业发展自身讲,是瓶颈;从产业资本流向和选择讲,是契机。这仅仅是从资本与产业选择角度的分析。
当然,企业选择易县投资农业开发,还由于我们是起步于易县的企业,而且我本人从小生长在易县农村,对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感觉到有一种情结和一份责任。其实,企业家的投资选择,往往带有这种情结与责任的因素。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非理性因素,从事哪一个产业,除了遵循产业本身的市场成长规律和管理规律,还需要一份热爱一份情怀甚至一种责任。
我们深知,产业资本之所以未能形成对“三农”领域趋之若鹜的进入态势,并不是农业产业本身的投资成长空间问题,而是“三农”领域及其问题牵扯广泛、成因复杂、渊源久远,致使产业资本需要承担过多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产业发展环境复杂。这样看,进入这个领域,可能就要多一份信心与勇气,而信心与勇气往往来自情怀与责任。
这是我们选择现代农业并且以易县为目标的出发点。
环首都经济带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优势得天独厚
《经济》:你如何看待示范区的地缘、资源优势,又为何定位于现代生态农业开发?
杨学东:我在规划评审会的发言中说,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牵动点和着力点,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式和出路。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的高级形态,是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设领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立足于这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首先是由于我们对整体发展高端站位的要求,我们必须占据产业形态发展与走势的最前沿,追求园区发展的现代化内涵;同时,这也是聚集全部现代科技成果的需要,我们必须打造平台聚集各种科技前沿成果,追求科技引领效应。
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符合园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
易县地处环首都经济圈,既具有借助首都科技、智力、人才实现进入高新产业的优势,也具有借助首都政治、产业、信息优势推动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易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含量优势显著,还拥有清西陵、狼牙山、燕下都等旅游景区,并制定了“生态大县、文化名县、旅游强县”的战略和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既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也与全县整体发展战略高度吻合乃至融入其中,成为战略内涵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无论现代生态农业的产品市场还是由此带来的旅游市场,都以满足京津两个中心城市需求为着眼点,潜力巨大。
可以说,从实现产业的科技引领,到助推产业的高速成长,再到产业产品的巨大市场,都占据了与地缘、资源优势全程对接的发展先机。
立足科技引领打造科技支撑体系,是先导性战略
《经济》:科技引领是贯穿总体规划的一条红线,评审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你怎么看?
杨学东:科技引领,是产业形态与性质、产业发展理念和产业成长追求决定的,也可以说,是产业选择与产业发展方式决定的。前面说过,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的高级形态,所谓高级,是指将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融为一体,而支撑条件必须是现代科技。单纯的现代农业,主导性内涵是规模化,并不排斥化肥农药等非生态因素;单纯的生态农业,多指原始的自然生态状况下的农业,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如果将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作为约束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以科技引领通过科技手段,才能实现矛盾的对立统一。
无论种养还是各个产业,都必须在满足生态化要求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应和附加值效应。此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机肥、有机饲料、沼气发电等一系列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开发,也需要高新技术的强大支撑。
这种发展方式,对现代前沿性科技的掌握和运用,提出了重要的课题。应对这一课题,必须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所以,我们必须从把握前沿科技动态、走势和成果着眼,以建立院士工作站为顶层设计,以科技研发中心和博士生工作站为主体和牵动,以更广泛的社会科技力量参与为基本方式,以全面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普及推广手段,构建科技支撑系统、体系和机制,切实形成科技引领能力和格局。这也是我们的先导性战略。
不仅产业发展如此,我们新农居和新城镇建设,我们新的村镇体系建设,同样要追求现代意识和人本理念,同样要体现生态与环保理念,也同样要以科技为引领,推动现代化发展。
政府引导和支持,是企业参与“三农”建设的关键
《经济》:“三农”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投资“三农”领域,政府担任何种角色?
杨学东:“三农”问题涉及广泛、成因复杂,是社会问题,所以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角度讲,企业资本进入以及企业化管理运营方式,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仅就投资农业而言,多半涉及土地、就业、利益、待遇等问题,我们以一个行政镇、二十几个行政村、几万人口、一百四十多平方公里面积为开发目标的示范区建设,更涉及极其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没有政府领导与引导、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无法进行。
因此,我们在投资酝酿阶段,就摆正投资方与政府领导的关系,积极争取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与支持,为形成携手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础。
规划编制专家组认为,实现开发建设预期目标有四个重要因素,一是政府支持,二是民意支持,三是投资支持,四是机制创新。除了资金投入外,其余三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政府的支持。组织落实,是实现政府领导、引导的方式与保障,而统一思想和认识,是决定组织落实的前提。易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以联席会议方式专题研究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不仅了解了规划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而且统一了思想。会议当场决定,成立由县委书记牵头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进行了工作部署,做到了思想落实和组织落实。政策支持是根本,全新的开发方式和发展方式,一定需要新的配套政策。县领导表示,一切以有利于发展为原则,可以依据园区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各种政策,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民意支持,需要政府牵头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机制创新同样需要政府引领和支持。
所以,政府的积极领导、引导、支持,是确保企业投身“三农”事业的关键。
当然,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政府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支持项目,要成立领导机构、出台红头文件,需要承担巨大责任与风险,政府要维护自身诚信不能失信于民。而做到这一点,首先依托的是我们企业的诚信、承诺、信心和勇气。政府越是支持,我们越感到责任重大。责任重于泰山,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是赢得政府支持的前提。
机制创新聚集内外部各种资源,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济》:全新的开发与发展方式,一定需要全新的机制,你对机制创新怎么看?
杨学东:机制建设取决于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取决于开发性质、目标和方式。我们的园区项目,实质是对一个行政镇的“三农”事业的全面开发建设。前面谈到了这种开发建设的复杂性,应对这种复杂局面,首先需要机制创新。
同时,企业作为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主体,既需要与县镇两级政府发生关系,也直接与农民发生利益关系,有关系就要形成机制,创新机制,这是形成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主体发展合力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既要借助首都科技、智力、人才优势,实现科技引领,也要借助政策、理念、信息优势,获取更加有力的外部支持,并且还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全面开发、整合外部资源,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这需要我们创新社会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以此强化资源认识能力、组织整合能力。
此外,园区整体开发盘子之大、历时周期之长,尤其我们对跨越式增长速度以及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发展质量的追求,都决定我们必须最大化地借助社会资本。同时,我们作为投融资企业,强化投融资能力,最大化地引入社会资本,也是企业性质和发展方式决定的。而借助社会资本,首要的是打造资本进入环境,这涉及两种能力,一是与政府携手打造投融资环境的能力,二是我们企业自身打造商业化投融资平台的能力。强化这种能力建设,需要形成与政府携手的引资环境建设机制,和企业自身的以商招商机制,这也是机制创新的关键性环节。
我们认为,最大化地借助社会资本,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式,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三农”事业开发方面,更是如此。我们的总体战略是,以示范区开发为样本,适时启动滚动开发方式,一个个乡镇启动,不断扩大发展规模。所以打造适应发展要求的引资机制和模式,尤为重要。
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民权利,是园区开发建设的根本
《经济》:维护农民利益、权益、意愿,是项目实施的前提,请你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想法。
杨学东:我前面讲过为什么要进入“三农”建设领域,为的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这个初衷,始终要牢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保护农民利益、权益,尊重农民意愿,不仅是园区开发顺利推进的前提,而且也是赢得农民参与实现园区事业大发展的前提,更是我们实现初衷的原则与前提。
另一方面,农民是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和园区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热情,事关园区发展的成败。所以,保护农民利益与园区开发建设不是矛盾的,不应该消极认识,不是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底线的问题,而是尊重意愿、赢得信任、调动参与和焕发热情的必然选择。
我们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突出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土地流转、搬迁新居方面,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并且补偿价格要高于同类型标准;在农民就业、福利待遇方面,要培训在先、全员培训、全员就业,待遇高于同类水平;在公益事业方面,硬件设施要按规划全面到位,形成新型社区公益事业布局,福利方面要高于普通社会保障标准,尤其对儿童、学生、老人另行增加福利投入;同时,增加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具体操作方面,我们还有详细的原则,比如:土地流转与农户就业同步等等。
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不仅是政府的要求、农民的愿望,更是我们的初衷。但我们都清楚,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只要有愿望,还要花大力气把工作做细、做深、做透。我们的原则是,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评审专家对规划立足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前瞻性视野、科学性价值和引领性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科技引领、机制创新的开发建设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种养加产业发展的生态先行与科技先导原则,以及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农民职业技术学校的科技引领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产业先行以产业发展改变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状况、建设新镇改变农民居住状况、提高福利改善农民社会地位状况,并以此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深刻变革的发展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评审专家希望,园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以及即将启动的开发建设,能够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示范效应。
规划本身的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内涵,以及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引起了记者对规划委托单位和园区投资开发方——河北省惠东投资集团公司的关注。
评审会结束后,《经济》记者采访了该集团董事长杨学东。
选择现代农业是产业发展需要,也是责任使然
《经济》:你如何看待产业资本进入“三农”建设领域,并且为何选择易县落户项目?
杨学东:“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是农业问题,农业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是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前提,是实现农村社会深刻变革的根本性基础。
而农业的发展,必须解决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问题,必须找到一条加速改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途径。产业资本进入农业开发领域,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同时,公司化发展方式的农业产业开发,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市场化的根本基础和需求。这两个方面,从农业产业发展自身讲,是瓶颈;从产业资本流向和选择讲,是契机。这仅仅是从资本与产业选择角度的分析。
当然,企业选择易县投资农业开发,还由于我们是起步于易县的企业,而且我本人从小生长在易县农村,对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感觉到有一种情结和一份责任。其实,企业家的投资选择,往往带有这种情结与责任的因素。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非理性因素,从事哪一个产业,除了遵循产业本身的市场成长规律和管理规律,还需要一份热爱一份情怀甚至一种责任。
我们深知,产业资本之所以未能形成对“三农”领域趋之若鹜的进入态势,并不是农业产业本身的投资成长空间问题,而是“三农”领域及其问题牵扯广泛、成因复杂、渊源久远,致使产业资本需要承担过多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产业发展环境复杂。这样看,进入这个领域,可能就要多一份信心与勇气,而信心与勇气往往来自情怀与责任。
这是我们选择现代农业并且以易县为目标的出发点。
环首都经济带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优势得天独厚
《经济》:你如何看待示范区的地缘、资源优势,又为何定位于现代生态农业开发?
杨学东:我在规划评审会的发言中说,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牵动点和着力点,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式和出路。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的高级形态,是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建设领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立足于这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首先是由于我们对整体发展高端站位的要求,我们必须占据产业形态发展与走势的最前沿,追求园区发展的现代化内涵;同时,这也是聚集全部现代科技成果的需要,我们必须打造平台聚集各种科技前沿成果,追求科技引领效应。
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符合园区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
易县地处环首都经济圈,既具有借助首都科技、智力、人才实现进入高新产业的优势,也具有借助首都政治、产业、信息优势推动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易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含量优势显著,还拥有清西陵、狼牙山、燕下都等旅游景区,并制定了“生态大县、文化名县、旅游强县”的战略和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既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也与全县整体发展战略高度吻合乃至融入其中,成为战略内涵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无论现代生态农业的产品市场还是由此带来的旅游市场,都以满足京津两个中心城市需求为着眼点,潜力巨大。
可以说,从实现产业的科技引领,到助推产业的高速成长,再到产业产品的巨大市场,都占据了与地缘、资源优势全程对接的发展先机。
立足科技引领打造科技支撑体系,是先导性战略
《经济》:科技引领是贯穿总体规划的一条红线,评审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你怎么看?
杨学东:科技引领,是产业形态与性质、产业发展理念和产业成长追求决定的,也可以说,是产业选择与产业发展方式决定的。前面说过,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产业的高级形态,所谓高级,是指将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融为一体,而支撑条件必须是现代科技。单纯的现代农业,主导性内涵是规模化,并不排斥化肥农药等非生态因素;单纯的生态农业,多指原始的自然生态状况下的农业,无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如果将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作为约束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以科技引领通过科技手段,才能实现矛盾的对立统一。
无论种养还是各个产业,都必须在满足生态化要求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应和附加值效应。此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有机肥、有机饲料、沼气发电等一系列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开发,也需要高新技术的强大支撑。
这种发展方式,对现代前沿性科技的掌握和运用,提出了重要的课题。应对这一课题,必须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所以,我们必须从把握前沿科技动态、走势和成果着眼,以建立院士工作站为顶层设计,以科技研发中心和博士生工作站为主体和牵动,以更广泛的社会科技力量参与为基本方式,以全面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普及推广手段,构建科技支撑系统、体系和机制,切实形成科技引领能力和格局。这也是我们的先导性战略。
不仅产业发展如此,我们新农居和新城镇建设,我们新的村镇体系建设,同样要追求现代意识和人本理念,同样要体现生态与环保理念,也同样要以科技为引领,推动现代化发展。
政府引导和支持,是企业参与“三农”建设的关键
《经济》:“三农”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投资“三农”领域,政府担任何种角色?
杨学东:“三农”问题涉及广泛、成因复杂,是社会问题,所以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角度讲,企业资本进入以及企业化管理运营方式,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仅就投资农业而言,多半涉及土地、就业、利益、待遇等问题,我们以一个行政镇、二十几个行政村、几万人口、一百四十多平方公里面积为开发目标的示范区建设,更涉及极其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没有政府领导与引导、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无法进行。
因此,我们在投资酝酿阶段,就摆正投资方与政府领导的关系,积极争取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与支持,为形成携手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础。
规划编制专家组认为,实现开发建设预期目标有四个重要因素,一是政府支持,二是民意支持,三是投资支持,四是机制创新。除了资金投入外,其余三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政府的支持。组织落实,是实现政府领导、引导的方式与保障,而统一思想和认识,是决定组织落实的前提。易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以联席会议方式专题研究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不仅了解了规划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而且统一了思想。会议当场决定,成立由县委书记牵头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进行了工作部署,做到了思想落实和组织落实。政策支持是根本,全新的开发方式和发展方式,一定需要新的配套政策。县领导表示,一切以有利于发展为原则,可以依据园区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各种政策,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民意支持,需要政府牵头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机制创新同样需要政府引领和支持。
所以,政府的积极领导、引导、支持,是确保企业投身“三农”事业的关键。
当然,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政府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支持项目,要成立领导机构、出台红头文件,需要承担巨大责任与风险,政府要维护自身诚信不能失信于民。而做到这一点,首先依托的是我们企业的诚信、承诺、信心和勇气。政府越是支持,我们越感到责任重大。责任重于泰山,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是赢得政府支持的前提。
机制创新聚集内外部各种资源,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济》:全新的开发与发展方式,一定需要全新的机制,你对机制创新怎么看?
杨学东:机制建设取决于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取决于开发性质、目标和方式。我们的园区项目,实质是对一个行政镇的“三农”事业的全面开发建设。前面谈到了这种开发建设的复杂性,应对这种复杂局面,首先需要机制创新。
同时,企业作为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主体,既需要与县镇两级政府发生关系,也直接与农民发生利益关系,有关系就要形成机制,创新机制,这是形成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主体发展合力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既要借助首都科技、智力、人才优势,实现科技引领,也要借助政策、理念、信息优势,获取更加有力的外部支持,并且还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全面开发、整合外部资源,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这需要我们创新社会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以此强化资源认识能力、组织整合能力。
此外,园区整体开发盘子之大、历时周期之长,尤其我们对跨越式增长速度以及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发展质量的追求,都决定我们必须最大化地借助社会资本。同时,我们作为投融资企业,强化投融资能力,最大化地引入社会资本,也是企业性质和发展方式决定的。而借助社会资本,首要的是打造资本进入环境,这涉及两种能力,一是与政府携手打造投融资环境的能力,二是我们企业自身打造商业化投融资平台的能力。强化这种能力建设,需要形成与政府携手的引资环境建设机制,和企业自身的以商招商机制,这也是机制创新的关键性环节。
我们认为,最大化地借助社会资本,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式,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三农”事业开发方面,更是如此。我们的总体战略是,以示范区开发为样本,适时启动滚动开发方式,一个个乡镇启动,不断扩大发展规模。所以打造适应发展要求的引资机制和模式,尤为重要。
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民权利,是园区开发建设的根本
《经济》:维护农民利益、权益、意愿,是项目实施的前提,请你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想法。
杨学东:我前面讲过为什么要进入“三农”建设领域,为的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这个初衷,始终要牢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保护农民利益、权益,尊重农民意愿,不仅是园区开发顺利推进的前提,而且也是赢得农民参与实现园区事业大发展的前提,更是我们实现初衷的原则与前提。
另一方面,农民是园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和园区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热情,事关园区发展的成败。所以,保护农民利益与园区开发建设不是矛盾的,不应该消极认识,不是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底线的问题,而是尊重意愿、赢得信任、调动参与和焕发热情的必然选择。
我们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突出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土地流转、搬迁新居方面,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并且补偿价格要高于同类型标准;在农民就业、福利待遇方面,要培训在先、全员培训、全员就业,待遇高于同类水平;在公益事业方面,硬件设施要按规划全面到位,形成新型社区公益事业布局,福利方面要高于普通社会保障标准,尤其对儿童、学生、老人另行增加福利投入;同时,增加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具体操作方面,我们还有详细的原则,比如:土地流转与农户就业同步等等。
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不仅是政府的要求、农民的愿望,更是我们的初衷。但我们都清楚,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只要有愿望,还要花大力气把工作做细、做深、做透。我们的原则是,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