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由于复习课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内容,所以好多教师到复习阶段就非常苦恼,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认真思考,提出了自己对复习课上法的一些想法,努力提高我们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 数学 复习课 教师 学生 新授课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88-02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各门功课都已进入复习阶段,不少教师感到非常苦恼,怎么复习呢? 传统的复习课就是拿一份试卷先考一下,下节课老师再从头到尾评讲一下,课堂上做不完的就回家做,讲不完的就课后自己订正,每天如此,这样的复习,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复习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教师认识上的错误。
一般教师认为这是复习课,知识点已经教过了,没有新授课那么重要了,所以不需要钻研教材,不需要备课,也不需要写教案,所以上课没有系统性,不分重点和难点,从头到尾平铺直叙,上课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的不认真、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因为学过没有新意,所以学生更加提不起兴趣。
(2)学生认识上的错误。
在升学压力这么大的社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重,尤其是学期要结束的复习阶段,学生极其烦躁,静不下心来学习,而且多数孩子认为已经学过了,上课再听也是一种重复,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课堂上心不在焉,这样的复习跟没复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样的课越来越难上,老师、学生都不想上,而在中考指挥棒下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复习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必要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因而怎样进行复习成为新课改下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1 教师本身要明确上复习课的任务和最终目的。
1.1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各个知识点穿成串,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达到增进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可以利用实例,让学生动脑自己总结出知识点,教师再加以改善,增强科学性和条理性。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5种判定方法(包括HL),可以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对照这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添加条件使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说出对应的判定方法,从同学们的归纳之中,老师再适当地进行补充,因为是学生自己总结的,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只有方法掌握了才能更好地运用。因此,复习课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的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质疑和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嘴,使他们成为复习课上的主体。
1.2 帮助学生从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教师复习时搞“题海战术”,坚信解题越多,考试起来碰上的机会就越多,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何时才是尽头。记得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自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经常性地总结与反思,帮助学生从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完成知识由“老师的”变成“自己的”这一个过程。还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为例,引导学生在平面几何中要说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等问题,通常都是将这些边、角放到对应的两个三角形证三角形全等。题目如果直接给出两个三角形还比较简单,学生最怕的就是添加辅助线,在复习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再补充总结出一般情况下的辅助线作法:如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两条相等的线段在一组对顶角的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就可以添加中心对称型的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添加的方法是过顶点作平行线;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两条相等的线段或两个相等的角关于某一线段或直线成轴对称时,就可以构造轴对称型的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遇到三角形的中线时通常要“倍长中线”,遇到角平分线时通常要作垂直等等,最终得出添加辅助线的目的都是构造三角形全等。那么上完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拿到这类题目应如何从已知条件入手,逐一分析,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找到解题的方法,不断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等中获得规律性,再将规律性运用到具体内容的复习上。
2 要钻研教材,搞清章节之间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
众所周知,复习课上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一节好的复习课背后是教师付出的汗水,是教师提前备好了课。一节复习课至少应备好以下方面:
2.1 备好复习目标和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所以备课时要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才能充分把握课堂每一秒,提高复习效率。
2.2 备好复习内容的难度和课堂容量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我们习惯加大课堂内容的难度,加大课堂的容量,导致学生在课上应接不暇,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效果较差。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要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水平,同时也不要过于简单,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调整好教学内容的难度,课堂45分钟要有张有弛,事先确定好课堂容量,做到合理安排,避免“拖堂”现象。
2.3 备好例题和习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辅资料,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作为例题,切忌偏、难、怪,能通过例题的讲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其次,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在章节复习中选能够代表本节重点知识的题,针对本节内容的题;在版块复习时选能够综合本版块知识的题,综合性较强的题;在综合复习时选综合性强、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题;最后,设计的练习要因材施教,有一定的梯度。复习中对那些学习优秀、富有精力的学生,为他们准备一些深度、广度大的题目练习,或给他们任务搜集某些资料,分类编成题目。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狠抓基础知识。
2.4 备教法和学法
复习课区别于新课的地方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放手,给学生留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譬如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去完成,问题的解决采用“兵教兵”的形式,让学生在黑板上讲解或展示等等,让学生交流、互助、合作,教师可引导、补充、抽查结果等。
3 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刚才在前面提到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还远远不够。我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如果学生连渔鱼的愿望都没有,或者愿望不强烈,老师再好的“渔”也是没用的。所以,要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需要我们结合教材、学生的基础,多钻研,多动脑,多实践,同时,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 复习课 教师 学生 新授课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88-02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各门功课都已进入复习阶段,不少教师感到非常苦恼,怎么复习呢? 传统的复习课就是拿一份试卷先考一下,下节课老师再从头到尾评讲一下,课堂上做不完的就回家做,讲不完的就课后自己订正,每天如此,这样的复习,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复习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教师认识上的错误。
一般教师认为这是复习课,知识点已经教过了,没有新授课那么重要了,所以不需要钻研教材,不需要备课,也不需要写教案,所以上课没有系统性,不分重点和难点,从头到尾平铺直叙,上课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的不认真、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因为学过没有新意,所以学生更加提不起兴趣。
(2)学生认识上的错误。
在升学压力这么大的社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重,尤其是学期要结束的复习阶段,学生极其烦躁,静不下心来学习,而且多数孩子认为已经学过了,上课再听也是一种重复,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课堂上心不在焉,这样的复习跟没复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样的课越来越难上,老师、学生都不想上,而在中考指挥棒下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复习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必要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因而怎样进行复习成为新课改下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1 教师本身要明确上复习课的任务和最终目的。
1.1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各个知识点穿成串,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达到增进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可以利用实例,让学生动脑自己总结出知识点,教师再加以改善,增强科学性和条理性。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5种判定方法(包括HL),可以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对照这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添加条件使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说出对应的判定方法,从同学们的归纳之中,老师再适当地进行补充,因为是学生自己总结的,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只有方法掌握了才能更好地运用。因此,复习课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的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质疑和提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嘴,使他们成为复习课上的主体。
1.2 帮助学生从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教师复习时搞“题海战术”,坚信解题越多,考试起来碰上的机会就越多,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何时才是尽头。记得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自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经常性地总结与反思,帮助学生从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完成知识由“老师的”变成“自己的”这一个过程。还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为例,引导学生在平面几何中要说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等问题,通常都是将这些边、角放到对应的两个三角形证三角形全等。题目如果直接给出两个三角形还比较简单,学生最怕的就是添加辅助线,在复习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再补充总结出一般情况下的辅助线作法:如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两条相等的线段在一组对顶角的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就可以添加中心对称型的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添加的方法是过顶点作平行线;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两条相等的线段或两个相等的角关于某一线段或直线成轴对称时,就可以构造轴对称型的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遇到三角形的中线时通常要“倍长中线”,遇到角平分线时通常要作垂直等等,最终得出添加辅助线的目的都是构造三角形全等。那么上完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拿到这类题目应如何从已知条件入手,逐一分析,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找到解题的方法,不断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等中获得规律性,再将规律性运用到具体内容的复习上。
2 要钻研教材,搞清章节之间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
众所周知,复习课上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一节好的复习课背后是教师付出的汗水,是教师提前备好了课。一节复习课至少应备好以下方面:
2.1 备好复习目标和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所以备课时要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才能充分把握课堂每一秒,提高复习效率。
2.2 备好复习内容的难度和课堂容量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我们习惯加大课堂内容的难度,加大课堂的容量,导致学生在课上应接不暇,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效果较差。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要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水平,同时也不要过于简单,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调整好教学内容的难度,课堂45分钟要有张有弛,事先确定好课堂容量,做到合理安排,避免“拖堂”现象。
2.3 备好例题和习题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辅资料,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作为例题,切忌偏、难、怪,能通过例题的讲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其次,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在章节复习中选能够代表本节重点知识的题,针对本节内容的题;在版块复习时选能够综合本版块知识的题,综合性较强的题;在综合复习时选综合性强、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题;最后,设计的练习要因材施教,有一定的梯度。复习中对那些学习优秀、富有精力的学生,为他们准备一些深度、广度大的题目练习,或给他们任务搜集某些资料,分类编成题目。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狠抓基础知识。
2.4 备教法和学法
复习课区别于新课的地方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放手,给学生留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譬如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去完成,问题的解决采用“兵教兵”的形式,让学生在黑板上讲解或展示等等,让学生交流、互助、合作,教师可引导、补充、抽查结果等。
3 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刚才在前面提到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还远远不够。我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欲”,如果学生连渔鱼的愿望都没有,或者愿望不强烈,老师再好的“渔”也是没用的。所以,要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调整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的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需要我们结合教材、学生的基础,多钻研,多动脑,多实践,同时,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