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上,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教研的形式基本以公开课、研究课为主,而这些公开课、研究课水份不少,许多只是简单地、生硬地套一些模式,展示电化教学的手段,学生“高水平”的表现。往往一节课下来,教者殚尽心机,学生闹闹哄哄,听者望洋兴叹。至于效用,微乎其微,因为这些精心准备的课是无法仿效的。
由于教学改革的重点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的精力放在如何在课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上,领导的眼睛仍然盯在考试分数上,而忽略了课外阅读、课外实践。多数学校有了图书馆、阅览室,但是只是些屈指可数的陈、旧、零散书刊,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课外学习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已,因此,语文教学总是得不到提高,让教师尤为苦恼。
二、走出“低效”的怪圈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是为了用,有效的运用才能促进学习的深入,学习效果的提高。新课程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只是体现在课内,更要在课前、课后得到体现。
授课之前,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备课,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文本的有关资料,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培养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鉴赏能力等。课前拓展,开源扩流,课堂将更加丰富多彩,与文本的对话将更加深入,学生语文底蕴逐步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次,教学要让学生把知识技能通过课内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运用,在运用中促进内化,获得新知,提高能力。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语文实践活动必将把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向大自然、大社会汲取语文营养,如武侠小说中所写的那样。练出一身“自然神功”。
同时,开展积极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要引导学生推开教室的墙,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诸如各种形式的主题会、笔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各种“实物”搜集,到野外观察写生,到工厂农村采访、考察、调查研究以及各种实验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通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高语文素养。
2.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应该提高学生素质,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当然,语文的教学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教法,关键是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必要懂得课前预习和课文阅读的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文阅读,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的被动听有诸多好处。而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思路,即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从教学中不断摸索,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学生轻松自学的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5.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只有目标明确,教法科学,学法正确,手段先进,才能走出语文教学“低效”的怪圈,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参考文献:
[1]龚春燕,林允舒,杨勇编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一卷,《课堂教学》漓江出版社
[2]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
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仍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上,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教研的形式基本以公开课、研究课为主,而这些公开课、研究课水份不少,许多只是简单地、生硬地套一些模式,展示电化教学的手段,学生“高水平”的表现。往往一节课下来,教者殚尽心机,学生闹闹哄哄,听者望洋兴叹。至于效用,微乎其微,因为这些精心准备的课是无法仿效的。
由于教学改革的重点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的精力放在如何在课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上,领导的眼睛仍然盯在考试分数上,而忽略了课外阅读、课外实践。多数学校有了图书馆、阅览室,但是只是些屈指可数的陈、旧、零散书刊,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课外学习只是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已,因此,语文教学总是得不到提高,让教师尤为苦恼。
二、走出“低效”的怪圈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是为了用,有效的运用才能促进学习的深入,学习效果的提高。新课程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只是体现在课内,更要在课前、课后得到体现。
授课之前,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备课,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文本的有关资料,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培养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鉴赏能力等。课前拓展,开源扩流,课堂将更加丰富多彩,与文本的对话将更加深入,学生语文底蕴逐步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次,教学要让学生把知识技能通过课内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运用,在运用中促进内化,获得新知,提高能力。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语文实践活动必将把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向大自然、大社会汲取语文营养,如武侠小说中所写的那样。练出一身“自然神功”。
同时,开展积极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要引导学生推开教室的墙,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诸如各种形式的主题会、笔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各种“实物”搜集,到野外观察写生,到工厂农村采访、考察、调查研究以及各种实验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通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语文用语文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高语文素养。
2.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应该提高学生素质,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当然,语文的教学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教法,关键是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必要懂得课前预习和课文阅读的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文阅读,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的被动听有诸多好处。而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思路,即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从教学中不断摸索,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学生轻松自学的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5.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只有目标明确,教法科学,学法正确,手段先进,才能走出语文教学“低效”的怪圈,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参考文献:
[1]龚春燕,林允舒,杨勇编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一卷,《课堂教学》漓江出版社
[2]魏书生,著《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