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带完毕业班,接到教学一年级两个班数学的任务,心中暗暗窃喜。刚开始有些放松,但随着教学的深入,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准备好教好孩子们所需要的一桶水。新课程所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交易所”,而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不再是被成人垄断的场所,而是由儿童拥有的世界;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复制即定的流水线,而是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张扬个性、放飞心灵。下面谈谈我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读懂、读透教材才能明白教什么
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一位沉睡的巨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材流动着鲜活的知识气息,充满悦动的生命力,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桥梁。对教材的内容不是“黏贴”,而是“新建”。教师要以准确把握教材为基础,深入钻研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新建”和创造性的开发,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例1的时候。
1、2、3、4、5这是小学数学最简单的知识。没有人会质疑自己对1、2、3、4、5的认识不透彻,包括我自己。刚开始,我看这幅图看了许久也没看出什么,就是1面国旗可以用1根小棒表示再抽象到数字1;2只小鸟用2根小棒表示再抽象到数字2;其余3、4、5类同。但听了师傅的课我学着去思考:1.为什么教材出示了例1紧接着又出现下面的一排国旗、小鸟、人、花和树?2.为什么用了人、植物、动物、国旗来表示1、2、3、4、5这5个数,而不是只用同一种来表示呢?3.3个小朋友表示3,为什么不是3个男同学或3个女同学而是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呢?4.为什么例1下面3个小朋友表示3的时候只出示3个小朋友的头,而不是出示完整的小朋友呢?其实这5幅集合图不但相互联系,还蕴含着从不同角度对数进行抽象的数学思想。第一幅集合图与第二幅集合图比较,前者是一面完整的五星红旗,后者是两只小鸟,从对数的抽象过程分析,数的计算是不分大小的。从集合角度分析,在同一个集合中这两只小鸟表示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再看第3个集合,不是完整的小朋友而是3个小朋友的头 ,这说明表示一个集合中元素的多少时,不需要用完整的图来表示,只是這个不完整的图要和原来的小朋友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用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表示数字3,说明集合的多少与元素的属性没有关系。4盆花表示数字4,5棵树表示数字5,让孩子们认识到自然数无处不在。所有这些编者都是在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达怎样在自然界中抽象出自然数,同时也渗透了自然数的特点。原来看似简单的例1还隐藏着这么多内涵,有人说,小学数学小儿科隐藏大学问,这不便是最好的证明吗?教材读到这里,我便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教学到3时,孩子们数出3个小朋友,并摆出3根小棒。紧接着我问孩子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3表示?孩子们说,3支铅笔、3个文具盒、3个篮球、3颗糖……“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按理说3的教学就到此为止。但我随后又问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不对吧,这里的小朋友有男、有女,还能用数字3表示吗?”当然不同的孩子对数字概念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一位孩子举起高高的手,迫不及待地想回答。“老师,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是3个小朋友,就应该用3表示。”“那2个小朋友和1个老师还能用3表示吗?”“一头公牛、一头母牛、一头小牛,能用3表示吗?”“一个红圆片和2个白圆片能用3表示吗?”我紧接着追问3个问题。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思考,所得到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我想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在于让学生体会抽象思维的过程和力量,获得抽象思维的方法,这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启及的。
二、创新教学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细读课标,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不只在于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更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教、会教,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境界。
教什么?如何教?两者都是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认真细读教材,唤起教科书的内涵,明白教什么才能进行创新教学。让“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新时代的老师不能只比学生先拥有知识而应站在知识更高度,带领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放飞思维的风筝,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读懂、读透教材才能明白教什么
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一位沉睡的巨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材流动着鲜活的知识气息,充满悦动的生命力,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桥梁。对教材的内容不是“黏贴”,而是“新建”。教师要以准确把握教材为基础,深入钻研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新建”和创造性的开发,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例1的时候。
1、2、3、4、5这是小学数学最简单的知识。没有人会质疑自己对1、2、3、4、5的认识不透彻,包括我自己。刚开始,我看这幅图看了许久也没看出什么,就是1面国旗可以用1根小棒表示再抽象到数字1;2只小鸟用2根小棒表示再抽象到数字2;其余3、4、5类同。但听了师傅的课我学着去思考:1.为什么教材出示了例1紧接着又出现下面的一排国旗、小鸟、人、花和树?2.为什么用了人、植物、动物、国旗来表示1、2、3、4、5这5个数,而不是只用同一种来表示呢?3.3个小朋友表示3,为什么不是3个男同学或3个女同学而是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呢?4.为什么例1下面3个小朋友表示3的时候只出示3个小朋友的头,而不是出示完整的小朋友呢?其实这5幅集合图不但相互联系,还蕴含着从不同角度对数进行抽象的数学思想。第一幅集合图与第二幅集合图比较,前者是一面完整的五星红旗,后者是两只小鸟,从对数的抽象过程分析,数的计算是不分大小的。从集合角度分析,在同一个集合中这两只小鸟表示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再看第3个集合,不是完整的小朋友而是3个小朋友的头 ,这说明表示一个集合中元素的多少时,不需要用完整的图来表示,只是這个不完整的图要和原来的小朋友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用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表示数字3,说明集合的多少与元素的属性没有关系。4盆花表示数字4,5棵树表示数字5,让孩子们认识到自然数无处不在。所有这些编者都是在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达怎样在自然界中抽象出自然数,同时也渗透了自然数的特点。原来看似简单的例1还隐藏着这么多内涵,有人说,小学数学小儿科隐藏大学问,这不便是最好的证明吗?教材读到这里,我便重新设计了教学思路。教学到3时,孩子们数出3个小朋友,并摆出3根小棒。紧接着我问孩子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3表示?孩子们说,3支铅笔、3个文具盒、3个篮球、3颗糖……“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按理说3的教学就到此为止。但我随后又问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不对吧,这里的小朋友有男、有女,还能用数字3表示吗?”当然不同的孩子对数字概念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一位孩子举起高高的手,迫不及待地想回答。“老师,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是3个小朋友,就应该用3表示。”“那2个小朋友和1个老师还能用3表示吗?”“一头公牛、一头母牛、一头小牛,能用3表示吗?”“一个红圆片和2个白圆片能用3表示吗?”我紧接着追问3个问题。孩子们经历这样的思考,所得到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我想数学的教学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在于让学生体会抽象思维的过程和力量,获得抽象思维的方法,这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启及的。
二、创新教学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细读课标,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不只在于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更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教艺,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教师乐教、爱教、善教、会教,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境界。
教什么?如何教?两者都是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认真细读教材,唤起教科书的内涵,明白教什么才能进行创新教学。让“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新时代的老师不能只比学生先拥有知识而应站在知识更高度,带领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放飞思维的风筝,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