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亟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 创新人才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63-01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中,计算机专业中占据较大比重,这取决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却面临很多的无奈和压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滞后
作为专业的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还要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仍然普通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2)教学理念停滞不前,得不到更新;(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1.2 课程体系和结构设置的不足
国家教委明确规定,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有知识、技能,而且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系统全面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因此,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课程体系和结构设置是否合理,这将涉及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面临以下问题:(1)课程体系和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2)课程范围广而深度不足;(3)符合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的教材严重不足,无法适应教学要求。
1.3 实践环节和动手训练的忽视
计算机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需要通过大量的动手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加强实践型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然缺少系统的、专业的动手实践训练。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机房,但是由于落后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而且应用软件得不到升级,机房的作用难以发挥。再者,很多高职院校与校企单位没有稳定的合作,学生很难有实习的机会,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动手能力差。
2 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对策
2.1 改革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
首先要注重基础教学。虽然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能意识到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性,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使他们明白技术是在不断的更新,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很快就能领会和掌握新技术。其次,要加强实践环节。实践课应在新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构成一个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干,其他相关课程衔接交叉,学生的专业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网络结构。新课程体系能够让使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后马上接触到本专业。最后还应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求,使每学年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总体教学规划中可以单独制订实训计划,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这并不是单纯的指要求学生会应用各类当前流行的硬件和软件工具、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和提高编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新产品的信心和能力。
2.2 加强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建设
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一支精湛的教师队伍。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把握信息时代的潮流,还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创新理念,开阔视野,并借鉴不同学科的先进教学模式和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以严谨的教学态度,紧跟时代步伐,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2.1 教学方式多样化
无论从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上看,现代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现代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步综合运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如:情景预设、问题提出、主动探索、协作学习、课堂反应等等,通过案例教学、问题讨论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全过程,以此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敢于质疑和创新独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2.2.2 教育理念创新化
创新性是与主体性紧密相连的,主体性的重点体现在创新。创新能力是一种普通的心理能力,而且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教师要培养创新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钻研理论知识,拓宽计算机教学的视野,结合不同学科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结合课堂的教与学,将实践课作为学习的重点,逐步增加学生实践课的时间,把实践课作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
2.2.3 教学内容前沿化
计算机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方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计算机教学的外延,引导学生的分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3 优化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案
在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要做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比例结构设置合理,同时要增加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调查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状况,结合就业形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后能够适应社会要求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当今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教学计划的动态性,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保证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基础教育理论,还要把最新科技成就与理论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的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可民,王晓丹,景秀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27-28,31.
[2] 高祥永.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2):108-110.
[3] 何丽.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8):192.
[4] 王军.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科技传播,2010(7):208.
[5] 刘志都,程新党.对高校计算机创新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117-119.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 创新人才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63-01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中,计算机专业中占据较大比重,这取决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却面临很多的无奈和压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滞后
作为专业的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还要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仍然普通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2)教学理念停滞不前,得不到更新;(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1.2 课程体系和结构设置的不足
国家教委明确规定,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该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有知识、技能,而且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系统全面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因此,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课程体系和结构设置是否合理,这将涉及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面临以下问题:(1)课程体系和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2)课程范围广而深度不足;(3)符合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的教材严重不足,无法适应教学要求。
1.3 实践环节和动手训练的忽视
计算机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需要通过大量的动手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加强实践型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然缺少系统的、专业的动手实践训练。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机房,但是由于落后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而且应用软件得不到升级,机房的作用难以发挥。再者,很多高职院校与校企单位没有稳定的合作,学生很难有实习的机会,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动手能力差。
2 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对策
2.1 改革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
首先要注重基础教学。虽然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但我们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能意识到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性,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使他们明白技术是在不断的更新,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很快就能领会和掌握新技术。其次,要加强实践环节。实践课应在新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构成一个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干,其他相关课程衔接交叉,学生的专业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网络结构。新课程体系能够让使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后马上接触到本专业。最后还应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求,使每学年的课程设置相对独立,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总体教学规划中可以单独制订实训计划,着重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这并不是单纯的指要求学生会应用各类当前流行的硬件和软件工具、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和提高编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新产品的信心和能力。
2.2 加强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建设
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一支精湛的教师队伍。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把握信息时代的潮流,还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掌握最新信息技术,创新理念,开阔视野,并借鉴不同学科的先进教学模式和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以严谨的教学态度,紧跟时代步伐,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2.1 教学方式多样化
无论从教学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上看,现代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现代以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步综合运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如:情景预设、问题提出、主动探索、协作学习、课堂反应等等,通过案例教学、问题讨论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全过程,以此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培养敢于质疑和创新独立、勇于探索的精神。
2.2.2 教育理念创新化
创新性是与主体性紧密相连的,主体性的重点体现在创新。创新能力是一种普通的心理能力,而且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教师要培养创新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钻研理论知识,拓宽计算机教学的视野,结合不同学科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和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结合课堂的教与学,将实践课作为学习的重点,逐步增加学生实践课的时间,把实践课作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
2.2.3 教学内容前沿化
计算机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方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计算机教学的外延,引导学生的分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3 优化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案
在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要做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比例结构设置合理,同时要增加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调查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状况,结合就业形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后能够适应社会要求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当今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教学计划的动态性,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保证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基础教育理论,还要把最新科技成就与理论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的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可民,王晓丹,景秀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27-28,31.
[2] 高祥永.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2):108-110.
[3] 何丽.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8):192.
[4] 王军.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科技传播,2010(7):208.
[5] 刘志都,程新党.对高校计算机创新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