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记得儿子刚上初中时,有一次在我为他倒水喝时突然说:“你以后不要再为我倒水了,我长大了!”他看上去真是长大了,个子高了,有能力做很多事情了,但他还不知道成长是一个漫长甚至贯穿一生的事情,他只是把长大理解为不用父母为他做事情了,包括关爱。
我告诉他:“你长大了,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我很高兴。但这么多年的养育,我习惯了为你倒水了,一时改不过来。再说妈妈为你倒水,这里面也有关爱,我们可以互相倒水嘛。”
随着成长,儿子在更多的事情上开始独立,建立着自我。有一个阶段,他经常放学以后留在外面,天黑时才回家。我便问他:“是不是在外面遛弯了?”遛弯是当时的一个很时尚的词语。
儿子忍不住笑着告诉我,他这些日子放学后,是跟几个读书很多的同学在学校旁边的马路上谈论文学、哲学呢。
“这是好事,人在年青的时候,都有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候。你们只是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别光说话去了。”我鼓励他,只是叮嘱他要注意安全。
在与儿子的沟通、交流中,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事,我还注意心灵的沟通、交流。我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是“读书法”,就是跟他交流我读过的好书,并且把这些书一本本地放到他床头上,让他也读一读,然后我们一有空闲就谈论书中的精彩内容。
这个方法很有效,并且养成了习惯。后来,每当儿子读到了一本好书,也总是推荐给我读,然后跟我一起谈论。读书也让儿子学到了更多知识,更为懂得一些人情、世事。
上大学后的大半年,在北大优越的校园文化中,儿子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也是跟家里的联系少了。这让我感觉到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我除了继续使用读书法,还采用了一个“请教法”。
我读儿子刚刚读过的一些《终极理论之梦》、《费曼的彩虹》、《分形理论》等与物理专业相关的书籍,也在网上查一些物理学发展的前沿信息与他交流。在这方面我肯定是外行,我便经常采用请教的语气,让儿子解释一些他学过的理论知识,这不仅让他有诲人不倦、助人为乐之感,也促进了他对专业问题的更多思考。
到现在,我和儿子都保持着交流读书感想的习惯,我也继续使用着我的请教法与他沟通、交流。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孩子们在一天天的成长中,他们真是已经学习、了解了很多父母不懂的事情,具有了父母不具备的能力,比如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上,我们在有些事情上真是应该向他们请教呢!
这两年,由于儿子成熟、有能力了,我给他打电话少了,都是他在节假日或者我和他爸爸生病的时候,主动打电话回家询问,叮嘱我们一些事情。他最后也总忘不了询问一下我有没有遇到什么使用电脑、手机等问题,然后告诉我一些解决的方法。
伴随着儿子的成长,在与儿子的沟通、交流中我体会到,孩子幼小、没有能力的时候,是我们做父母的在引导着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而当孩子逐渐地成长起来具有了能力以后,是父母在亲近、依靠着他们。人生像是反转了过来,父母开始年老了,需要孩子了,孩子则开始帮助、照顾父母了。
在我们的人生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注定了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永远是深厚的,为他们担忧也是必然的。无论他们多大,多么有能力,离家多远,在父母心中,他们总是孩子。所以做父母的,也总是期望着与他们互相理解、亲爱,期待着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的生活状态,更盼望着他们回家。
所以我也相信,江河择地势而流,只要父母心里有深厚的爱,就总会有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办法。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一时遇到了问题的父母也不要着急,耐心地等待一下,也许是孩子需要成长,要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而等待成长也是一种深爱,一种方法;也许是父母自身需要学习、改变一下,寻找一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好办法。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孩子能够理解了父母的心情,会向世界上最关爱自己的双亲,敞开他们的心怀、讲述他们的生活,并且回报他们的养育、关爱。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他早年在北京求学,知道母亲总是站在村头向着北京的方向想念他、为他祈祷,他便也时常向着家乡的方向想念父亲、母亲。有了电话以后,他每周都与父母亲通一次电话,他说:“在我心里,与父母有一条联系的专线,它永远隔不断。”
是的,父母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应该有这样的一条专线,它们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联系着,而亲情与深厚的关爱,使它们总会畅通起来。
我告诉他:“你长大了,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我很高兴。但这么多年的养育,我习惯了为你倒水了,一时改不过来。再说妈妈为你倒水,这里面也有关爱,我们可以互相倒水嘛。”
随着成长,儿子在更多的事情上开始独立,建立着自我。有一个阶段,他经常放学以后留在外面,天黑时才回家。我便问他:“是不是在外面遛弯了?”遛弯是当时的一个很时尚的词语。
儿子忍不住笑着告诉我,他这些日子放学后,是跟几个读书很多的同学在学校旁边的马路上谈论文学、哲学呢。
“这是好事,人在年青的时候,都有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时候。你们只是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别光说话去了。”我鼓励他,只是叮嘱他要注意安全。
在与儿子的沟通、交流中,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事,我还注意心灵的沟通、交流。我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是“读书法”,就是跟他交流我读过的好书,并且把这些书一本本地放到他床头上,让他也读一读,然后我们一有空闲就谈论书中的精彩内容。
这个方法很有效,并且养成了习惯。后来,每当儿子读到了一本好书,也总是推荐给我读,然后跟我一起谈论。读书也让儿子学到了更多知识,更为懂得一些人情、世事。
上大学后的大半年,在北大优越的校园文化中,儿子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也是跟家里的联系少了。这让我感觉到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我除了继续使用读书法,还采用了一个“请教法”。
我读儿子刚刚读过的一些《终极理论之梦》、《费曼的彩虹》、《分形理论》等与物理专业相关的书籍,也在网上查一些物理学发展的前沿信息与他交流。在这方面我肯定是外行,我便经常采用请教的语气,让儿子解释一些他学过的理论知识,这不仅让他有诲人不倦、助人为乐之感,也促进了他对专业问题的更多思考。
到现在,我和儿子都保持着交流读书感想的习惯,我也继续使用着我的请教法与他沟通、交流。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孩子们在一天天的成长中,他们真是已经学习、了解了很多父母不懂的事情,具有了父母不具备的能力,比如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上,我们在有些事情上真是应该向他们请教呢!
这两年,由于儿子成熟、有能力了,我给他打电话少了,都是他在节假日或者我和他爸爸生病的时候,主动打电话回家询问,叮嘱我们一些事情。他最后也总忘不了询问一下我有没有遇到什么使用电脑、手机等问题,然后告诉我一些解决的方法。
伴随着儿子的成长,在与儿子的沟通、交流中我体会到,孩子幼小、没有能力的时候,是我们做父母的在引导着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而当孩子逐渐地成长起来具有了能力以后,是父母在亲近、依靠着他们。人生像是反转了过来,父母开始年老了,需要孩子了,孩子则开始帮助、照顾父母了。
在我们的人生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注定了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永远是深厚的,为他们担忧也是必然的。无论他们多大,多么有能力,离家多远,在父母心中,他们总是孩子。所以做父母的,也总是期望着与他们互相理解、亲爱,期待着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的生活状态,更盼望着他们回家。
所以我也相信,江河择地势而流,只要父母心里有深厚的爱,就总会有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办法。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一时遇到了问题的父母也不要着急,耐心地等待一下,也许是孩子需要成长,要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而等待成长也是一种深爱,一种方法;也许是父母自身需要学习、改变一下,寻找一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好办法。相信会有那么一天,孩子能够理解了父母的心情,会向世界上最关爱自己的双亲,敞开他们的心怀、讲述他们的生活,并且回报他们的养育、关爱。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他早年在北京求学,知道母亲总是站在村头向着北京的方向想念他、为他祈祷,他便也时常向着家乡的方向想念父亲、母亲。有了电话以后,他每周都与父母亲通一次电话,他说:“在我心里,与父母有一条联系的专线,它永远隔不断。”
是的,父母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都应该有这样的一条专线,它们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联系着,而亲情与深厚的关爱,使它们总会畅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