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人活一辈子没遭什么大难,工作稳定婚姻幸福年龄大了儿孙绕膝,可能也就觉得心满意足了。不过这种心满意足多少有点不坚定,表现在他们偶尔听说有哪个老同学、老同事或是一个曾有亲密交集的人,现在正过着冒险式、却挺有意思的生活,这时,即便嘴上说着“挺好的”或是“折腾”,自己心里也难免瞬间空了一块。如果是内心阳光心理健康的人,干脆直接表达羡慕之情,不过也有人不愿说出来,安慰自己对方最后可能会孤独终老、衣食无着、背井离乡,还不如自己这样安稳地活着。但最后,无论如何也挥散不掉心底的那点焦虑:也许生活根本没什么好坏,这辈子,这小子算是活够本了。
够本是个不好不坏的状态,但是绝对痛快。
白羽对目前的自己挺满意,理由是“我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他也挺喜欢过去的自己,因为“现在的我是张画,以前生活的每个阶段都是这画上的几笔。”但在我看来,生活中的各种际遇都是他从一个人际交往恐惧症患者,变身成现在这么一个从容的生活把控者的理由。
“对了,你几岁?”
“啊!70后。”
“七几年?”
“噢!70后嘛!”他故作疑惑地瞪着我,装作没听清,笑着眨眨眼睛。要是我再老那么一点,就会一下子看出他在装傻而不再追问下去了。不过年轻从来不是罪过,白羽年轻的时候也干过一些“不值一提”的工作。比如去印刷厂当流水线工人,国企枯燥的工作内容总是裹挟着一些理所应当的困意,不过这种理所应当,也曾经让他差点失去手指。
“所以那份工作让你学到了什么?”
“知道东西是怎么印出来的,纸歪了要怎么调整……”真是完全可以说点更做作更文艺的话来,比如“每天做同样的事也是一种生活”或是“一旦对生活放松警惕,它就会来伤害你。”也许这家伙知道我想要什么,别扭着没给,再也许就是我真的想多了。
白羽曾经开过饭店,遇到虽然有意思但不那么细致的人,毕竟开饭店跟他现在开艺术空间不一样,吃饭也算是个最开心的事,谁也不想用这最快乐时光来琢磨人生的苦痛。他还干过保安,据说这事比较简单,“只要显示出自己魁梧强壮,告诉别人自己可以保卫一方家园就可以了。”
又说起他年轻时曾去歌舞厅当过服务生,此时我脑子里满是那个年代舞厅里特有的彩球镭射灯,充满纯情的摩登和神秘感,他开玩笑似的说了两个小故事,“一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接触到黑社会什么的。”一个故事里,两个帮派正在歌舞厅争抢一个能歌善舞的交际花,各种管制刀具都掏了出来,可结局出人意料,两班人马一起托起姑娘,出门扔上车就走了。第二个故事里,所有人都在放慢动作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突然闯进一伙人端着枪,命令所有人都趴下,原以为留着命就不错了,谁知只是一通乱摔狠砸。
精彩是精彩,只是那种生活缺点开启民智的内涵。反正,白羽一直觉得那时的自己混沌未开,直到他拿到那本如今已是禁书的《朋克时代》。
摇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大概是一个可以拯救世界的东西。就为这个,白羽去了北京,搞了音乐干了乐队,他记得四个人唱过一场,20块钱,一个人分得5元,吃一碗面条,没了。也记得在地下通道唱歌,一个醉醺醺的男人走过去,又走了回来,扔下两千块,又走了过去,再也没有回来。当然他为了出名,更具影响力和话语权,坐在了一些并不想去的饭局上,歪着脑袋盯着说话的对方,随口附和嗯嗯嗯对对对。
“这样不怕自己也变了么?”答案大概是,先假装不是自己,再拿出真实的自己拯救世界,这般忍辱负重,还是为了能更好地拯救世界。不知有多少人幻想过自己能穿上蓝色紧身衣红斗篷红裤衩,可最后他们都发现舞台下面那群人根本不是忠实的拥护者,他们叫过,跳过,喊过,歇斯底里地热情过,但嗨过一夜过之后就又沉默了!
摇滚嬉笑怒骂,像嘶啦一下狠狠揭掉一块结痂伤疤,让人疼得厉害也痛快,但民谣是无边无际的开朗和阔达,大到能够兼容善、恶二者,一起放进河里漂洗干净了。现在的白羽似乎更愿意当位人文哲理派系的民谣歌手,而不仅是乐队“小民是个机器人”那个逐渐从机器人的麻木中走出来的摇滚小民。
如果被我爸知道我去参加某种交流思想的活动,肯定就觉得我不务正业了,要学坏了,也有年轻人一听这活动就笑了,“听起来有点傻”。白羽最近在河岸举办的“哲学下午茶”也算一个,内容就是一对一地跟他聊关于人生的话题。你觉得傻?白羽是这么想的,“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很好,但是现在大家听到这句话,都觉得很傻。”
也许游吟歌手听起来显得更加帅气,但有人却诱使白羽生出了开个店,踏踏实实落脚的念头。在他的第二故乡福州,一个默默不闻的老友突然变得名气响亮了起来,起初他觉得奇怪,后来发现只因为老友开始帮助别人打抱不平,遇到苦难的人们也会千方百计寻找他,随即就在社会各层人士中间变得热乎了起来。因为这事,白羽发现“一对一的交流和接触,才能影响到更多人。”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白羽跟女友佩佩把河岸艺术空间开了起来,这里有诗人,有歌手,有小剧场,有读书会,也有吃有喝有茶有酒,屋子里人也总是满腾腾的,算得上经营有方。
够本是个不好不坏的状态,但是绝对痛快。
白羽对目前的自己挺满意,理由是“我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他也挺喜欢过去的自己,因为“现在的我是张画,以前生活的每个阶段都是这画上的几笔。”但在我看来,生活中的各种际遇都是他从一个人际交往恐惧症患者,变身成现在这么一个从容的生活把控者的理由。
“对了,你几岁?”
“啊!70后。”
“七几年?”
“噢!70后嘛!”他故作疑惑地瞪着我,装作没听清,笑着眨眨眼睛。要是我再老那么一点,就会一下子看出他在装傻而不再追问下去了。不过年轻从来不是罪过,白羽年轻的时候也干过一些“不值一提”的工作。比如去印刷厂当流水线工人,国企枯燥的工作内容总是裹挟着一些理所应当的困意,不过这种理所应当,也曾经让他差点失去手指。
“所以那份工作让你学到了什么?”
“知道东西是怎么印出来的,纸歪了要怎么调整……”真是完全可以说点更做作更文艺的话来,比如“每天做同样的事也是一种生活”或是“一旦对生活放松警惕,它就会来伤害你。”也许这家伙知道我想要什么,别扭着没给,再也许就是我真的想多了。
白羽曾经开过饭店,遇到虽然有意思但不那么细致的人,毕竟开饭店跟他现在开艺术空间不一样,吃饭也算是个最开心的事,谁也不想用这最快乐时光来琢磨人生的苦痛。他还干过保安,据说这事比较简单,“只要显示出自己魁梧强壮,告诉别人自己可以保卫一方家园就可以了。”
又说起他年轻时曾去歌舞厅当过服务生,此时我脑子里满是那个年代舞厅里特有的彩球镭射灯,充满纯情的摩登和神秘感,他开玩笑似的说了两个小故事,“一些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接触到黑社会什么的。”一个故事里,两个帮派正在歌舞厅争抢一个能歌善舞的交际花,各种管制刀具都掏了出来,可结局出人意料,两班人马一起托起姑娘,出门扔上车就走了。第二个故事里,所有人都在放慢动作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突然闯进一伙人端着枪,命令所有人都趴下,原以为留着命就不错了,谁知只是一通乱摔狠砸。
精彩是精彩,只是那种生活缺点开启民智的内涵。反正,白羽一直觉得那时的自己混沌未开,直到他拿到那本如今已是禁书的《朋克时代》。
摇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大概是一个可以拯救世界的东西。就为这个,白羽去了北京,搞了音乐干了乐队,他记得四个人唱过一场,20块钱,一个人分得5元,吃一碗面条,没了。也记得在地下通道唱歌,一个醉醺醺的男人走过去,又走了回来,扔下两千块,又走了过去,再也没有回来。当然他为了出名,更具影响力和话语权,坐在了一些并不想去的饭局上,歪着脑袋盯着说话的对方,随口附和嗯嗯嗯对对对。
“这样不怕自己也变了么?”答案大概是,先假装不是自己,再拿出真实的自己拯救世界,这般忍辱负重,还是为了能更好地拯救世界。不知有多少人幻想过自己能穿上蓝色紧身衣红斗篷红裤衩,可最后他们都发现舞台下面那群人根本不是忠实的拥护者,他们叫过,跳过,喊过,歇斯底里地热情过,但嗨过一夜过之后就又沉默了!
摇滚嬉笑怒骂,像嘶啦一下狠狠揭掉一块结痂伤疤,让人疼得厉害也痛快,但民谣是无边无际的开朗和阔达,大到能够兼容善、恶二者,一起放进河里漂洗干净了。现在的白羽似乎更愿意当位人文哲理派系的民谣歌手,而不仅是乐队“小民是个机器人”那个逐渐从机器人的麻木中走出来的摇滚小民。
如果被我爸知道我去参加某种交流思想的活动,肯定就觉得我不务正业了,要学坏了,也有年轻人一听这活动就笑了,“听起来有点傻”。白羽最近在河岸举办的“哲学下午茶”也算一个,内容就是一对一地跟他聊关于人生的话题。你觉得傻?白羽是这么想的,“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很好,但是现在大家听到这句话,都觉得很傻。”
也许游吟歌手听起来显得更加帅气,但有人却诱使白羽生出了开个店,踏踏实实落脚的念头。在他的第二故乡福州,一个默默不闻的老友突然变得名气响亮了起来,起初他觉得奇怪,后来发现只因为老友开始帮助别人打抱不平,遇到苦难的人们也会千方百计寻找他,随即就在社会各层人士中间变得热乎了起来。因为这事,白羽发现“一对一的交流和接触,才能影响到更多人。”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白羽跟女友佩佩把河岸艺术空间开了起来,这里有诗人,有歌手,有小剧场,有读书会,也有吃有喝有茶有酒,屋子里人也总是满腾腾的,算得上经营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