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数感,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境观察体验数感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ontent abstract:Number sense a personal qualities of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 so-called "number sense", it is to point to students to "the number" keen, precise and rich feel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umber sense level is individual student mathematics literacy level of important symbol. "The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 out, through mathematics activitie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umber sens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mathematics learning math facts, more important is to understand the number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press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using mathematical ideas explain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 The formation of the number sense is a subtle process, in the teaching, the teacher has a destination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the experience, the operation, the guess activities, training students' keen accurate number sense, to learn mathematics lay a good foundation.
Keywords: situation observation experience number sense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的学段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
2、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自觉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客观世界的规律,处理有关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3、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使学生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学会从现实情境中、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的意义。”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提出来,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感,建立数感,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发展。
一、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数感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學习体验,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学习“田园风光”,通过让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二、在认真观察中培养数感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在低年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的规律:
(1) 11+11=22 (2) 22-11=11
12+21=33 33-21=12
13+31=44 44-31=13
14+41=55 55-41=14
学生发现第一组算式从上往下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第二个加数依次多10,得数依次多11,体会算式的“神奇”之处;第二组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与第一组算式的加数、和的关系,体会加、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在观察、思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感知体验中培养数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的感知数、认识数。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猜想等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数感,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情境观察体验数感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ontent abstract:Number sense a personal qualities of 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 so-called "number sense", it is to point to students to "the number" keen, precise and rich feel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umber sense level is individual student mathematics literacy level of important symbol. "The new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 out, through mathematics activitie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number sens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mathematics learning math facts, more important is to understand the number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press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using mathematical ideas explain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 The formation of the number sense is a subtle process, in the teaching, the teacher has a destination guide students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the experience, the operation, the guess activities, training students' keen accurate number sense, to learn mathematics lay a good foundation.
Keywords: situation observation experience number sense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的学段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
2、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自觉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客观世界的规律,处理有关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3、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使学生会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学会从现实情境中、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的意义。”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提出来,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感,建立数感,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发展。
一、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数感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學习体验,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学习“田园风光”,通过让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二、在认真观察中培养数感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在低年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观察规律,发现数学问题;可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的规律:
(1) 11+11=22 (2) 22-11=11
12+21=33 33-21=12
13+31=44 44-31=13
14+41=55 55-41=14
学生发现第一组算式从上往下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第二个加数依次多10,得数依次多11,体会算式的“神奇”之处;第二组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与第一组算式的加数、和的关系,体会加、减法的逆运算关系。在观察、思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感知体验中培养数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的感知数、认识数。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