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创作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代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奏鸣曲《月光》,至今为止已被无数音乐家或音乐爱好者演奏过,而其也成为了各大时代中音乐课堂的经典教学课目。贝多芬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将贝多芬本人亲自弹奏的《月光奏鸣曲》的曲調用存储设备录制下来,这便造就了后人们融入个人的理解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进行二度创作,演绎出融入个人风格的经典音乐作品供后世欣赏,并不断地将贝多芬的经典传承下去。本文以贝多芬的《月光》为例,就钢琴演奏中的二度创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先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进行了简介,再对不同演奏家的二度创作进行了分析,在不同演奏家二度创作的风格中,总结出了钢琴演奏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以期为钢琴演奏的二度创作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二度创作;钢琴;演奏;重要性;月光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1-0051-03
  前言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缔造者。人类文明诞生的上千年来,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家的创造下诞生,经久不衰、存留于世,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感受艺术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有我们能直观看到的画作、雕塑、建筑物,也有我们能听到感受到的音乐作品。文学家、雕塑家、画家,他们的艺术创作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家一次性地拿出自己的作品,供大众欣赏,而音乐作品却是需要艺术家进行多次创作,才能完成的艺术形式。比如,当一首钢琴曲被作曲家谱写成后,还得由钢琴演奏家再次演绎,进行二度创作后,才能供人们欣赏感受。演奏家向人们传达和演绎了作曲家的意境、感受和情绪走向,演奏家是连接作曲家和观众的桥梁,没有演奏家将作品演绎出来,人们无法对作品进行欣赏。所以说,从事二度创作的演奏家对艺术作品的传递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的艺术家在对同一个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肯定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大致分两方面:
  第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家。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状况、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成长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体制下,当然就会有不一样的所思所想。试想,一个生长于百年前乱世的演奏者,和一个生长于现代优越社会的演奏者,肯定有着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1882年出生的演奏家施纳贝尔,肯定和生活在现在的陈莎,演奏的贝多芬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塑造了不同的艺术家。任何艺术家都脱离不了社会,不同的生活成长环境,不同的成长或求学经历,决定了艺术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艺术特点。成长在优越环境,从小就在音乐艺术上得到良好熏陶的门德尔松,和生活窘迫、境遇坎坷的舒伯特虽处于同一时代,但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眼界和感受,因此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旷世作品。
  本文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为例来具体分析说明二度创作的重要性。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这首著名的升C小调奏鸣曲是贝多芬献给自己当初的恋人朱丽叶塔·圭查蒂伯爵夫人的。“月光”这一标题并非出自贝多芬之手,而是经过许多人的遐想,最终,由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将严峻、晦暗的第一乐章比作菲尔格里斯基特湖上月色的夜景而得名《月光》。音符背后是作者创作时正在经历着内心的复杂情绪,作者深爱的女子朱丽叶塔·圭查蒂伯爵夫人与作者热恋的过程中,在1802年初转而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与他结了婚。整个音乐的情调充满了神经质和振奋之感,时而如燃烧着的熊熊烈火,时而陷入绝望的深渊。作者在复杂而痛苦地体验着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在一次次期待和失望的斗争中倾诉着自己的沉思。
  不同演奏家的二度创作分析概述
  目前,世界上有几位公认的大师级钢琴家所弹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本文主要从几位公认的大师级钢琴演奏家中选出三位进行论述与比较,以分析出不同演奏家的二度创作的特点,进而分析二度创作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本文所选取的钢琴家的思路主要按照国别来选取,以不同国别的钢琴家的不同演奏风格来进行分析,分别为:德国著名钢琴家威廉·肯普夫,美籍奥地利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塞尔金,中国著名钢琴家李云迪。
  威廉·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1991),德国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20世纪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其细腻、优雅、明快、圆润和丰富的音色完美地诠释了贝多芬奏鸣曲的深刻内涵,在大多数钢琴家从贝多芬奏鸣曲里感受到紧张和激情时,他却能独具一格地在贝多芬奏鸣曲中体会到温暖,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出来,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被世界公认为当代德国钢琴家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权威。[1]
  鲁道夫·塞尔金(Rudolf Serkin,1903—1991),美籍奥地利钢琴家,他以触键清晰、节奏平稳、声音纯正的演奏风格,成为了20世纪中叶钢琴家中的佼佼者,是演奏莫扎特、勃拉姆、舒伯特、贝多芬作品的杰出代表。[2]
  李云迪(1982—),中国著名钢琴家,2000年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被大家所熟知,他是首次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人。李云迪身上独有的飘逸气质与伟大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李云迪就是肖邦音乐作品的最佳诠释者。《华盛顿邮报》曾评论道:李云迪给听众带来的是真正的、健康的肖邦音乐。李云迪身上独有的气质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也有另外一番风味,他演奏的贝多芬奏鸣曲能给观众呈现出一个自然坦率、雄浑有力、对比鲜明的形象。[3]
  威廉·肯普夫演奏版本分析
  说到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演奏威廉·肯普夫,必须谈及他是被世界公认的解读贝多芬奏鸣曲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威廉·肯普夫在《月光》的第一章中以舒展连绵的三连音开始,曲调清淡、缓慢,犹如拉开了月光神秘的面纱,但他在弹奏过程中比较注重和声在不同时段的情绪变化,以相当内敛的幻想风格和极具逻辑性的表现,将浪漫的热情升华为理性的虔诚。第一章中,在每个小节的处理之处极其细腻,整个音乐殿堂似乎都笼罩在朦胧、洁白如薄纱的月光氛围中,音乐的柔和、舒缓、清淡和没有意外的强音,充分体现了威廉·肯普夫对演奏力度的把握程度。第一章中从舒缓进入高音域时,威廉·肯普夫用轻到几乎听不见的极弱音进行转入,手法恰如其分,高明熟稔,让听众进入了一种弥留状态,回味无穷。第二章中,威廉·肯普夫对演奏所用的力度有了明显的大幅度提升,但威廉·肯普夫在弹奏的过程中仍旧保持着中规中矩的古典主义色彩,音色和谐,干净利落,既有明亮又有柔和。这一章节的演奏,威廉·肯普夫主要体现出了古典主义风格,将德意志民族的宫殿般高贵气质和学院派清丽气质融合得恰到好处。且在第二章中也体现出了压抑已久的情绪,即将在第三章中爆发。第三章中,威廉·肯普夫将强音部分处理得短促又干净,对和声部分又处理得相当丰富,强弱对比清晰,体现出了他难得的从容与深刻。这一章节,威廉·肯普夫并没有用刻意强大的音响来表达贝多芬那般愤世嫉俗的情感,而是以一股清新之感,将平易近人的气质展露无遗。[4]   鲁道夫·塞尔金演奏版本分析
  鲁道夫·塞尔金的《月光》作品以持续的慢板开始,在第一章中所表现的情感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在伴奏与主题和力度方面变化不大,和声、音区及节奏细腻的变化,体现了创作者心弦的波动。鲁道夫·塞尔金弹奏的这首奏鸣曲体现了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第一章曲调的弹奏细腻地表现出细致沉静又略带忧郁的情感,同时在中间部分也呈现出了急躁不安的情绪。在第二章中,这部分比较短小,鲁道夫·塞尔金在演奏过程中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章的紧张气氛非常完美地衔接起来。在第三章中,鲁道夫·塞尔金将奏鸣曲中的不可遏制的热情表现了出来,演出了作品的灵魂,他的“熱情”具有爆发性,像暴风雨来临一样。《月光奏鸣曲》的第三章,被鲁道夫·塞尔金完美地演绎出了贝多芬式的狂怒。[5]
  李云迪演奏版本分析
  在对前两位前辈演奏的《月光奏鸣曲》进行分析后,选取八〇后李云迪的原因是因为,他能作为新时代演奏贝多芬奏鸣曲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籍演奏贝多芬奏鸣曲代表人物之一。
  李云迪对《月光》的演绎主要体现的是从容不迫、行云流水、优雅激昂的特点。在第一章中,李云迪将第一章的内容演奏得较长,速度较缓慢,演绎出了一种高贵缠绵的氛围。第一章中,李云迪演绎出了强烈的对比感,给观众留下的最大印象便是力度变化较大,他左手八度低音深沉稳重,每一个音都充分运用了重力来弹奏。在第二章中,李云迪对这短小部分的演绎用了较快的速度,两分钟便演奏完了该部分。李云迪的演奏风格将该部分演绎出了轮廓分明、节奏干净、颗粒清晰、精神饱满、跳音十足、色彩分明的感觉。李云迪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但在速度上控制得较为规矩,体现出李云迪对这章节的解读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第三章中,李云迪演奏的速度较快,节奏整体流畅,音色细腻辉煌,用整体偏强的力度刻画出贝多芬作品饱满的激情和充满诗情的意境。李云迪用超强的音色控制力和高雅的气度,将低音的弹奏演绎得丝丝入扣,第三章中低音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伴奏会随着音乐旋律的情绪变化而进行细微的调整。对比性相当强烈。[6]
  总结
  从演奏家们对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二度创作可知,不同的演奏家表达出了不同的演绎风格,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理解,是音乐的再度创新与发展。二度创作需要创作者对原作进行充分的理解后,才能进一步加入个人的见解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让原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二度创作的作品要得到观众的认可,需要创作者具备相当强的音乐素养和演奏实力。可以说,二度创作是提高音乐者音乐修养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音乐者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音乐界促进音乐发展、传承的重要法宝。贝多芬奏鸣曲,从古至今已经有117位钢琴家进行演奏,每一个版本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每一个特点都是广大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广大听众能将贝多芬奏鸣曲不断发扬和传播出去的不竭动力。
  [参 考 文 献]
  [1]百度百科.二度创作定义.
  [2]百度百科.《月光奏鸣曲》创作背景.
  [3]百度百科.威廉·肯普夫个人简介.
  [4]百度百科.鲁道夫·塞尔金个人简介.
  [5]百度百科.李云迪个人简介.
  [6]梁文烈.试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学术论坛,2010(08):94—95
  [7]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郝爱君)
其他文献
“大秦岭·中国脊梁文艺创作工程”是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陕西省文联精心策划的陕西省“十三五”文艺创作重点工程。交响音画《大秦岭》由陕西省音协具体实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挂帅,韩兰魁、崔炳元、赵麟、杨一博等知名陕西籍作曲家完成创作的陕西重點音乐创作项目。2017年2月17、18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联、陕西省音协共同举办的陕西原创交响音画《大秦岭》音乐会分别在国家大
期刊
媽妈的月季花
期刊
[摘要]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而这些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都是聆听音乐。教师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设立相应的欣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聆听感受音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深入感受理解音乐,同时在音乐中感悟人生。  [关键词]静心;分析思考;关注;感受体验;自我聆听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现实生活世界转向的时代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原有的追求趋向,使其呈现出主要的标志及特征: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及科学唱法的现代化。  [关键词]现实生活世界;声乐艺术;科学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05-0030-03  一、中国的歌唱舞台出现的“反常”现象  现象一:业余性表演日益成为舞台的宠儿和时尚,专业性表演却逐
期刊
孟卫东,北京人,中国音乐家副主席、原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长,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2007年荣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及中国音协“金钟奖”任评委,在纪念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任音乐部主任。  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1987年,中央音乐学院)、《守望
期刊
[摘要]自然之灵,由生存在自然环境中万千生物的生命而产生,它们充满灵性由自然而创造,正在等待人类发现、提炼、雕琢。而舞蹈之魂,除了其本身是由人體与心灵结合而成之外,它需要舞动、活跃起来的缘由。在当下的一些舞蹈作品当中,需要通过提炼自然中生命存在的形态并加以雕琢,为创作作品提供动力。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编导往往会将个人情感、生活经验、创作意图以及展开的想象,完全放置于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上,构
期刊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批值得关注的作曲家,温州籍作曲家陈田鹤便是其一。他创作了140余首歌曲,其中儿童歌曲有30多首。在陈田鹤的儿童歌曲创作内容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和白话诗词,抓住儿童生活题材,反映儿童思想,体现儿童心理,是陈田鹤儿童歌曲创作的要点。从音乐创作技法看,陈田鹤在西方作曲手法与中国民族调式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后来我国作曲家在民族
期刊
[摘要]技术,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中,人们所积累的某种专长、达到某种行为目的的手段或捷径。在音乐的自然传播模式中,尽管音乐含有技术的内涵,但在音乐传播的层面上,是没有以传播为目的的技术参与的。这是因为,音乐的声波从人的声带——口腔,或从乐器的弦、管中发射出来,就自然地激发起空气的振动。音乐的声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到达音乐传播的彼岸。然而,这种传播不能现实地保留和储存音乐的具体形
期刊
[摘要]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色四大块:即民族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也简称为吹拉弹打。尤其是民族弹拨乐和打击乐,弹拨乐器阵容强大,而且能充分展示中国弹拨乐组特有的力度和弹性,中国民族特有的打击乐也是音色丰富,有板类、鼓类和钹、锣等金属类。近年来中国作曲家如:郭文景、陈其钢、秦文琛、邹向平等,创作大量民族管弦乐队音乐,不断发掘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其配器方式、音色布局等都得到了很大的
期刊
永遠的信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