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作家有大智慧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最难是糊涂》
  阎连科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定价:25.00元
  作家阎连科从事文学创作30年以来,出版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如《丁庄梦》《受活》《日光流连》《风雅颂》等,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他的作品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直指社会现实,体现出强烈的反思精神和人本主义情怀。新作《写作最难是糊涂》,集中系统地反映了阎连科近年来在文学、写作与读书方面的独特观点。
  清朝大文人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在他眼里,糊涂并不是稀里糊涂,更不等于晕晕乎乎,糊涂是一种在聪明之上的思想超越。阎连科在文学创作中显然受到郑板桥的思想启发,在创作中“难得糊涂”。多年以来,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形成了一种完善的创作技巧和套路,如小说要讲究起承转合、注重塑造人物、讲究故事悬念和矛盾、突出思想性等等。散文则讲究语言的独特性,注重形散神不散。在这样的观念下,很多作家确实创作出了不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当然讲究技巧和经验,但是阎连科认为,作家不能啃老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创作技法,而是要继续往创作的“深水区”探索,摆脱烂熟于心的写作技巧,从清醒走向 “糊涂”,从“有法”到“无法”。阎连科 “糊涂”的文学观,表现出一个作家拷问良心、深刻自省的写作姿态。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很多有天赋的作家,不甘创作的寂寞,纷纷转行,有的做了文化商人,有的转战影视,还有的成为制造文字垃圾的写手。他认为,真正的文学,并不是作家个人的自说自唱,也不是个人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是要面对社会现实,关注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书写。作家只有把自己当成发展潮流中的一分子,接上时代的“地气”,创作才会“一飞冲天”。
  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及其文学观点,都与少年时代生活记忆、年轻时代的学习工作经历紧密相关,阎连科也不例外。阎连科20世纪50年代出生在河南农村,物质相当匮乏,他为了吃一口饱饭而参军。他的文学创作之梦,正是在军旅时期开始。这一点,他和莫言相似。很多作家,起初进行创作时,就是为了满足作品发表时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另外一个目的是可以赚一些稿费。年轻的作家有这样的想法无可非议,但是出名之后,创作就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要求,如果总是为了稿费写作,那么创作中势必会处处考虑编辑、读者的感受,以致丧失了自己的特色。
  当前文学创作市场外表繁荣,其实是虚火很旺的表现,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直逼人心灵魂的时代力作总是太少。如果作家在创作中抱着捞好处的想法,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阎连科的创作之路其实也经历了从追求个人功利到追求思想厚度这样一个艰难的自我转型。这似乎在说明一个问题:聪明有时候是真正的糊涂,而看上去的“糊涂”有时候则代表大智慧。
  阅读之于阎连科而言,不仅仅是写作之需,这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是一种日子。很多人读书,都是为了一种目的,有的是为了考试,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一纸文凭,这些当然无可非议。阎连科在本书的《阅读与经历》《阅读是都市的心跳》等篇幅中,阐述了自己的阅读见解。他认为,作家读书的视野可以更宽广一些,读书目的可以“糊涂”一点。不能仅仅为了创作而读书,那些看似和文学无关紧要的书,如经济、法律、科技、医学方面的书籍不妨拿来一读。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作者,也可以读读卡夫卡、马尔克斯、福克纳这类作家的作品,有时候没有目的的读书,往往在创作中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写作最难是糊涂》这本书,是阎连科在长篇小说创作之余,信手写出的一篇篇短小的文学心得,从中不难感受他在文学创作中的迷茫和喜悦、忧郁和欢乐。他在创作之路上 “糊涂”地前行,也许正是他在创作中不断超越自己的秘密。
其他文献
在作宏大叙事的同时,以新的视阈捕捉、搜集资料,每下愈况,去记载普通民众的日常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欲求,他们的文化表现。  现在的年鉴编撰,在内容的选取上遵循三个原则,就是强调写大事、要事、新事。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外,也应当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社会民众生活,尤其是下层民众的日常活动入鉴,全方位地记录社会信息,并作为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观照。这样做,对于增加年鉴的有效信息量,提高年鉴
期刊
过去百年,我们“以俄为师”“以苏联为榜样”,以“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奋斗目标,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康庄“大道”。沧海桑田,历史的变革如同白云一样从我们头顶飘过。尽管我们向往俄苏的激情已经消失殆尽,但其潜在的影响确如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我们势利地睥睨冷落自己曾经的俄苏情怀,历史记忆与文化常识也被截然切断,殊不知历史已经参与到现实中来,成为现实担负不起的历史负累。金雁先生的《倒转红轮——俄国知
期刊
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2012年8月出版了“时光魔钥”系列趣味历史丛书(全套共6本)。这套丛书主要讲述了乔什和梅西兄妹俩用一把神奇的时光魔钥,打开了外公书房中的一扇秘门,因此穿越了时空,进入了六种不同的历史情境,历经种种艰难险阻,最后都逢凶化夷,而且增长见识无数。而这些见识主要是一些饶有趣味的林林总总的历史知识。这套丛书不仅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而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以资料的形式,用不同字体
期刊
傅国涌先生的新作《过去的小学》借由40多位民国时期的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之口对民国的小学教育进行了全景式追溯,怀旧而又亲切自然,鲜活却又引人共鸣,既是当今读者认识民国小学的一扇窗口,也是我们反思当前小学教育的一面镜子。  透过这扇窗口,读者至少能够看到民国小学教育的五个优秀传统:  一是学校环境承载育人之道。当时的小学育人环境虽风格迥异,但都呈现出朴素、亲切、自然、简约、清新之感。学生、教师、校长
期刊
华人学者赵月枝是从中国大陆走出的第一位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学者。2011年8月,其第一部中文专著《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被中国传媒大学纳入“新闻学与传播学名家论丛书系”得以出版。该专著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权力”与“社会”、“自由”与“平等”的宏大命题,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涵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
期刊
杨琪,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国际网络营销中心执行总监。曾先后在图书出口部日本科、图书出版口中心负责相关业务,并参与负责与美国亚马逊网站合作的网上“中国书店”项目全进程。  科技是社会进步中不容小觑的巨大推手。同样,在书刊行业,不管是纸版产品的排版制作,还是电子书的生产加工,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销售应用,都在越来越多引入新技术应用。可以说,正是科技的不断升级,让书刊行业一改曾经沉闷、老旧的印象,重新
期刊
2012,童书市场群雄割据  出版广角:2012年童书市场呈现了一种奋勇向前的现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植物大战僵尸》畅销500万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查理九世》系列图书16册全部进入儿童图书销量榜前50名。除此之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寻宝记》系列,同样在市场上占据了不俗的位置。请张社长回顾一下2012年童书市场的特点和变化。  张秋林:2012年童书市场以品牌出版社主导,各种资
期刊
我能理解书业发展的不容易,我也主张炒概念和跟风,但我不主张欺骗和愚弄读者,无中生有,崇洋媚外,公然造假,为了畅销丧失出版人的底线。  近年,大众畅销书特别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尤其是大众励志书,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类,也是需求最多的一类,因为其读者主要是年轻人。我把大众励志书的标准定为:大众大众再大众,通俗通俗再通俗。在归类上,有人叫“成功励志”,有人叫“心理自助”,其实都是一
期刊
《建安年》  李靖岩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版  定价:28.00元  “小人物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在翻开这本《建安年》,看到作者的自序后,跳入脑海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托尔金的名言。在奇幻史诗《魔戒》三部曲中,托尔金创造的不仅有宏大的中土世界、魔幻瑰丽的种族、绚烂的魔法和残酷的战斗、复杂的人性和美好的结局,不仅有甘道夫以身殉道的悲壮,阿拉贡万夫不当的王者气象,精灵王子的优雅
期刊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012年最热的词莫过于“正能量”了。一本原名为“撕掉”(Rip It Up)的书,经由博集天卷的天才策划,冠以“正能量”之名,在2012年8月上市后,书名迅速成为社会流行语,像旋风一样无孔不入地刮向社会各个角落。  这是一本号称“世界级心理励志书”的畅销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据说拥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的头衔。豆瓣网上,一些被这两个标签吸引却又抵触这流俗书名的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