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被表扬的我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w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母对我实施打压式教育,有时候就算考到了令他们满意的分数,也只换来一句“你还可以更好”!班主任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自律、能力强,有进步。老师的表扬让我深感压力巨大。这是我太懦弱的表现吗?我应该怎样去调整自己呢?
  我的父母对我实施打压式教育,有时候就算考到了令他们满意的分数,也只换来一句“你还可以更好”!这次月考,我考得还可以,但父母说不够好;班主任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我自律、能力强,有进步。我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表扬,其实我有时候也爱玩电脑,自律能力更是一般,成绩离尖子生差得也很多。老师的表扬让我深感压力巨大。好像从小就是这样,每次有人当众表扬我,我都觉得自己配不上,有时候甚至会自卑地哭出来,吓到同学们。这是我太懦弱的表现吗?我应该怎样调整自己呢?
  ——猪猪侠
   被夸奖之后
  王彭锦儿:之前被老师夸,总觉得自己有点下不来台,我就怕万一老师夸得过重,同学们会不理我。后来我发现,其实同学们听后并不会把夸奖一直记心上,只是我自己放大了夸奖可能带来的影响罢了。
  付雪薇:老师都经过教育心理学培训,职业要求他们看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上进。我们这一辈的父母平均学历并不是太高,其实并不知道怎样才是和孩子交流的最佳方式,所以老师表扬你,而父母却对你严厉是很正常的。
   和家长、老师、自我的三向沟通
  方晨晖:猪猪侠在老师、家长和自己眼里其实是三种状态——在家长那是“不够好”,在老师眼里是“值得表扬的榜样”,而他自己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我觉得造成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原因是家长和老师都不够了解他本人。如果要让别人了解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大着胆子,和老师、父母沟通:告诉父母,这样的打压式教育会带来的影响;跟老师说不要对自己有太多公开表扬,期望太大也会让你有压力。
  张楠:父母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和他们说,他们永远不知道你的想法。主动地和父母交流,然后说出自己的理由,他们肯定会同意改变交流方式的,老师也是一样。
   学会自我满足,解开不自信的枷锁
  吕菲燕:我的情况和这个同学是一样的——就算考得再好,父母也会觉得“你可以更好”,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认可。不过,我和这个同学的性格可不同——我比较能扛事,说我考得不好又怎样,老师表扬我又怎样,我只要觉得自己有進步,自己满意就够了,我才不会让别人的看法困住自己!
  张家婷:每当别人对我父母说“你家女儿成绩不错”时,父母总是回答“只是运气好”或者“这次表现好罢了”。他们长期给我灌输的想法是——你没那么好。长久之后,我真的觉得自己没那么好。直到我碰到了一个朋友,她每天和我说:“其实你真的很好。”她还让我把自己觉得表现不好的地方列出来,然后再帮我画掉一些我自以为不好的地方。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好朋友,也可以尝试自己去寻找优点,然后每天暗示自己:我很棒!慢慢地,自己也能缓解压力和增强信心。
   自卑与超越
  金一琪:我特别在意周围人对我的看法,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配不上好的评价。不过,我也由此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提升自己,越来越多的人说我好,我就会逐渐自我肯定,也许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蒋以能:我想到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写的一本书《自卑与超越》。他提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先对自己产生自卑、否定的心理,才能往自己没能达到的方向迈进。这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数学不好,但十分热爱文学,而我在数学上的自卑演化成了文学上的不断自我超越。逐渐地,我就从自卑转换为自信。每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这也是这个同学对自己的失望所在,但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青春期无法避免的自卑。如果把这种自卑心态调整好,就能变成上进心,也就能做到不断超越自己。
其他文献
姓名:洪 婷  身份: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护士  学阶段是一个爱做梦的时期,总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平躺在床,望着天花板,我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样子——带着小朋友做游戏,用小红星奖励得100分的同学,周围的孩子们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没错!你们猜对了,我当时的理想职业就是做一名温柔和蔼的小学老师。   然而,成长总是充满了变数,剧本永远不会按着想象进行。因为外婆的一场大病,我改变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说到个人,我是我,我是一个个体,然后才有各种社会身份的区别。与其说男生气概,女生气概,我觉得用“少年气”来形容可能更合适。我们讲的“帅气”也就是少年们要葆有的“少年气”。你们要对自己真诚相信的东西有所坚持,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要随便否定自己。  李娜:(中國女子网球运动员,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得主):  我常年打球,身体会留下很多训练的印迹,比如偏黑的肤
“中年焦虑”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大人们常常因为工作、房子、孩子而焦虑,那么“青年焦虑”甚至是“少年焦虑”呢?  在中学生天地的微信后台,小编经常看到这样的留言:  “跪求生发良方!我现在脱发越来越严重了,每次一薅一大把。”  “不是我想熬夜,是失眠它困扰着我。小编,焦虑到睡不着的我该怎么办?”  不再是“小小少年有小小烦恼”,在如今的校园里,“焦虑”的气氛在不断蔓延,甚至你都还没发现,它已经围绕着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室外潜水,潜到了水下9米。下水前的感觉是,潜水装备真重啊,简直像背着一大块铁。但到了水下,这一切都感觉不到了,我的注意力被水中的美景吸引,在那里,我邂逅了很多海洋生物,密密麻麻的小魚、五彩斑斓的珊瑚、胖乎乎的海星等。感谢潜水给我这个机会,让我亲身探索一个从未有见过的水下世界。现在我学习潜水一年多了,考出了AOW(进阶开放水域潜水员),可以潜到水下30米去看更深更美的世界了。
姓名:丁梦雨  身份:绍兴市柯桥区选调生  “因防控任务繁重,明日起全体机关干部取消休假,正常上班。”2020年大年初一,一则紧急的短信让我告别了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开始了每天在街道整理新冠肺炎疫情统计表格、撰写和推送新闻的工作。   不过,从选择成为选调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知道加班、放弃休假可能会是我的工作常态,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当国家有事、群众有事时,作为党员、选调生的我必须义无
“我们为什么要学政治?”我问了本期“中天会客室”栏目的嘉宾——思想政治课老师蒋一平一个同学们最想问的问题。   蒋老师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学好政治,可能会让你辛苦三年或者是七年,但它可以让你幸福一辈子。为什么这么说?政治里的哲学能解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贴标签”背后的含义是“事物永远是运动变化的”,“矛盾双方对立又统一”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片面”;而政治里的法律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切为了儿童有根的生长,这是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淳小”)的文化主张。校长王一敏说:“有根的生长就是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植根传统,立根乡土,培养有家乡情、有求知欲的纯真儿童;有根的生长就是崇尚创新,拥有本土情,培养灵巧、智慧,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淳质少年;有根的生长就是善于积淀,勇于绽放,培养博爱智慧、素养全面的灵动精灵。”  在淳小,“立根溯源”的校训在每个教育人的心中发芽,
@熊未名:高中时,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小记者团,因为喜欢写作,也想过将来有没有可能去做新闻工作。但事实证明,生来自带“腼腆属性”的我,几经努力都无法克服与陌生人打交道时的紧张和不自在。我参加小记者团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自己不能做什么。高考填志愿时,我选的基本都是可以自己独立操作的专业。现在我是一名设计师,偶尔给杂志写写稿子,我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时金:今年6月底,学校举行了一次“真人图书
木本少年:贺泽杭(浙江省萧山中学)  擅长:插花  又是一年暖风拂面的春天,我和爸爸并排走在从花店回家的路上。爸爸手中捧着刚买的两束花,我手上也抱着两大块花泥。这是为我们家的“传统艺能”——插花做的准备。   回到家,只见爸爸径直走向储物间,里面传来了叮叮咚咚的声音,他好像在寻找些什么。我无所事事,就坐在一旁玩起了手机。声音停下了,爸爸抱着一个宽口低颈的花瓶走出来,花瓶颜色鲜艳,上面点缀着优美的
趟不了肉食者的浑水  反被泼溅了一身  乌台莫须有的污渍    禁不住高高宫阙的寒风  被吹落人间赤壁茫茫  只有那一轮清冷的月  依旧照耀着他的无眠  野草离离  怪鸟桀桀  连客都只是  一厢情愿的臆想    洁白的信札齐齐束好  再也不着一字  世态炎凉  灼断了笔尖的狼毫  从此青天为纸  长风作笔  抒写达者的胸襟    东方既白  如果不是陶潜的羁绊  或许早已羽化登仙  那一只仙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