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心板以往是在硬化地面上预制,新型预制方法是把预制场地直接移至桥盖梁上而不改变预安的最终结果;这种施工方法节约了吊装工序,缩短了工期,混凝土的外观效果较好。
关键词:脚手架支撑各工序施工效果检验工期比较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小型1、2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集中建设,大多数跨溢洪道的桥梁设计要求均采用预制空心板吊装安装施工,而要求的施工工期较短,且现场施工场地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作为预制空心板的场地,或者是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狭窄,预制空心板的运输车辆和吊装车辆无法通行;总之,设计要求往往受到现场条件制约。
按照设计单位的理念,空心板是在施工单位自建预制场的硬地面上预制后,或者是在有资质的桥梁厂购买后,利用桥梁上两端预埋的双向吊钩吊装到盖梁上。现在,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不管是桥板的底部还是两侧,在地面预制时,由于地模通常采用的是砂浆地坪,平整度不易控制,并且吊装后底部常常会有水泥块粘接,即使施工时涂刷便于脱模的脱模剂,外观质量也不容易达到要求;施工单位若为了小型1、2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桥梁施工,而购置成套的桥梁预制设备,投资风险太大,未免有些得不偿失。所以,为了保证工期,满足外观质量的要求,我们与设计单位和业主方沟通,采取把桥梁空心板预制施工采取现场浇筑的方案(把预制场地直接移至桥盖梁上而不改变预安的最终结果)。这种施工方法节约了吊装工序,缩短了工期,混凝土的外观效果较好。根据我公司承建这些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汇总分析,现将施工过程记录如下。
1脚手架支撑计算
小型1、2类水库跨溢洪道的桥孔间净距一般为6--12米,桥面净宽4--6米,实际桥长可根据溢洪道的宽度调整桥孔的孔数;脚手架支撑平面间隔每米设一个支撑点,即在水平面上纵横向均设置6--12根钢管作为托梁:横向设双向四道横杆,底部扫地杆加强为双向双排,扫地杆底部用方木或竹笆平铺,以保证整体沉降均匀:中间两道横杆,每隔一道设一个斜拉杆,以保证整体稳定。
经计算,每孔空心板混凝土方量15m³左右,加上铰缝混凝土1.6m³,按钢筋混凝土容重2.5t/m³计,合计钢筋混凝土重量41.5t,加上模板重量1.2t(1.22*2.44 m组合模板30块,按0.04t/m²考虑),同时考虑施工机械人员等活动荷载,每孔重量不超过50t,支撑点为72个,每个支撑点承受的重量为695kg,脚手架能充分满足竖向承载力的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沉降、不弯曲变形。
空心板底模施工
支撑脚手架完成后,需对上层脚手架加力,每25-35cm设一道钢管,上面满铺方木后,根据测量放样的尺寸和控制点进行模板安装。组合模板,1.22*2.44 m组合模板30块。模板安装要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物的形状和相互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模板变形和倾覆;模板安装前要清理其表面的杂物,对已变形的模板进行较正;模板表面涂脱模剂以保证其光洁平整,模板拼接严密紧闭,以免漏浆,缝隙较大时应用双面胶密封带补缝或用砂浆补缝。
根据设计要求的孔距,每孔中间应予留15--20mm拱度,分配到上层支撑钢管中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空心板施工顺序安排
钢筋按图纸设计型号,在加工厂成型,用钢筋运输平板车分类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先搭设骨架支撑钢筋,然后按主要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布局走向按顺序先后将钢筋穿插成型。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钢筋架设完毕,要妥善保护,发生错动和变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人员值班,经常检查维护。
整体的施工顺序根据实际孔数,多孔时由左岸侧向右岸侧逐孔进行,单孔时一次性施工;以桥宽净宽4m为例(含栏杆时为5m),每孔空心板共5块,其中边板2块,中板3块。单孔的施工顺序,首先施工中间一块中板,其次是两边边板,先施工的空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时(以保证空心板棱角不受破坏),再施工中间两块中板。在一孔的预制板完成后,预制下一孔时,空腔气囊(若采用等径的UPVC管时可以不取出)直接从相邻的两块板中间由已预制的板撤出而穿入待预制的板,再对已预制的板进行板头封堵。
橡胶支座施工
盖梁的支撑脚手架施工完成后,对每孔空心板位置进行施工放线,空出垫块位置,用水泥砂浆固定垫块位置,然后安放橡胶支座,支座四周用泡沫板充填密室并稍有压缩量,保证橡胶支座不发生位移。待空心板施工完成、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挖除泡沫板,使橡胶支座发挥其自身作用。
空心板铰缝施工
每孔中间两块中板施工前,把事先用泡沫板加工成的铰缝式样的泡沫板,固定到边板和中间一块中板上,再进行此空心板的混凝土浇柱,以保证空心板之间的铰缝完整性,待空心板强度达到拆模要求时挖除泡沫板,再进行铰缝的浇筑。
后续工序的施工
按设计要求,空心板预完成后,要进行路缘石和桥面铺装的施工。在每一孔预制板完成后、底模拆模前,可以进行上部的施工。这样,在最后一孔预制板完成后的3天时间内,整个桥体的上部结构也就全部完成了。
外观效果检验
每孔空心板的底模在15天后拆模(模板拆除时限:不承重的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在墩墙和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要求时方可拆除)。拆模后可以看到,整個底板平整光滑,没有任何明显的模板缝,板底中部起拱均匀;上下游侧面由于采用的是木模,平整光滑。浇筑完成后,边线平直,棱角分明,外观质量较好。
工期比较
常规方法:地坪处理10天;等待地坪强度3天;预制5块空心板15天(1块/3天);等待最后的空心板龄期15天;吊装3天;共51天。随后才开始进行桥面结构的施工。
新型方法:脚手架及底模安拆、上部模板安拆1孔共耗时7天,浇筑1孔耗时1天,跳仓浇筑5块空心板则共耗时10天,拆模龄期15天,路缘石和桥面铺装施工3天;共35天。此时桥面结构的施工已近尾声。
可以看出,单孔桥的主要施工工期比常规做法提前了11天;而总工期会提前16天。多孔桥的话,工期会提前更多。
其他
把空心板的预制场地由地面上直接移至桥盖梁上而不改变空心板预安的最终结果方法,在混凝土外观质量、工期、成本方面均比常规做法有利。不足之处就是模架材料需求量比较大,周转期较长。但在有多个小型1、2类水库跨溢洪道桥梁建筑物的工程中,这种预制方法还是很值得应用。
在此种施工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脚手架底部的基础支撑和连杆卡扣件的稳定性。在施工前,要对地面进行夯实处理,以防底部下沉而造成预制板变形。
关键词:脚手架支撑各工序施工效果检验工期比较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小型1、2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集中建设,大多数跨溢洪道的桥梁设计要求均采用预制空心板吊装安装施工,而要求的施工工期较短,且现场施工场地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作为预制空心板的场地,或者是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狭窄,预制空心板的运输车辆和吊装车辆无法通行;总之,设计要求往往受到现场条件制约。
按照设计单位的理念,空心板是在施工单位自建预制场的硬地面上预制后,或者是在有资质的桥梁厂购买后,利用桥梁上两端预埋的双向吊钩吊装到盖梁上。现在,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不管是桥板的底部还是两侧,在地面预制时,由于地模通常采用的是砂浆地坪,平整度不易控制,并且吊装后底部常常会有水泥块粘接,即使施工时涂刷便于脱模的脱模剂,外观质量也不容易达到要求;施工单位若为了小型1、2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桥梁施工,而购置成套的桥梁预制设备,投资风险太大,未免有些得不偿失。所以,为了保证工期,满足外观质量的要求,我们与设计单位和业主方沟通,采取把桥梁空心板预制施工采取现场浇筑的方案(把预制场地直接移至桥盖梁上而不改变预安的最终结果)。这种施工方法节约了吊装工序,缩短了工期,混凝土的外观效果较好。根据我公司承建这些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汇总分析,现将施工过程记录如下。
1脚手架支撑计算
小型1、2类水库跨溢洪道的桥孔间净距一般为6--12米,桥面净宽4--6米,实际桥长可根据溢洪道的宽度调整桥孔的孔数;脚手架支撑平面间隔每米设一个支撑点,即在水平面上纵横向均设置6--12根钢管作为托梁:横向设双向四道横杆,底部扫地杆加强为双向双排,扫地杆底部用方木或竹笆平铺,以保证整体沉降均匀:中间两道横杆,每隔一道设一个斜拉杆,以保证整体稳定。
经计算,每孔空心板混凝土方量15m³左右,加上铰缝混凝土1.6m³,按钢筋混凝土容重2.5t/m³计,合计钢筋混凝土重量41.5t,加上模板重量1.2t(1.22*2.44 m组合模板30块,按0.04t/m²考虑),同时考虑施工机械人员等活动荷载,每孔重量不超过50t,支撑点为72个,每个支撑点承受的重量为695kg,脚手架能充分满足竖向承载力的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不沉降、不弯曲变形。
空心板底模施工
支撑脚手架完成后,需对上层脚手架加力,每25-35cm设一道钢管,上面满铺方木后,根据测量放样的尺寸和控制点进行模板安装。组合模板,1.22*2.44 m组合模板30块。模板安装要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物的形状和相互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模板变形和倾覆;模板安装前要清理其表面的杂物,对已变形的模板进行较正;模板表面涂脱模剂以保证其光洁平整,模板拼接严密紧闭,以免漏浆,缝隙较大时应用双面胶密封带补缝或用砂浆补缝。
根据设计要求的孔距,每孔中间应予留15--20mm拱度,分配到上层支撑钢管中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空心板施工顺序安排
钢筋按图纸设计型号,在加工厂成型,用钢筋运输平板车分类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先搭设骨架支撑钢筋,然后按主要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布局走向按顺序先后将钢筋穿插成型。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要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钢筋架设完毕,要妥善保护,发生错动和变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人员值班,经常检查维护。
整体的施工顺序根据实际孔数,多孔时由左岸侧向右岸侧逐孔进行,单孔时一次性施工;以桥宽净宽4m为例(含栏杆时为5m),每孔空心板共5块,其中边板2块,中板3块。单孔的施工顺序,首先施工中间一块中板,其次是两边边板,先施工的空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时(以保证空心板棱角不受破坏),再施工中间两块中板。在一孔的预制板完成后,预制下一孔时,空腔气囊(若采用等径的UPVC管时可以不取出)直接从相邻的两块板中间由已预制的板撤出而穿入待预制的板,再对已预制的板进行板头封堵。
橡胶支座施工
盖梁的支撑脚手架施工完成后,对每孔空心板位置进行施工放线,空出垫块位置,用水泥砂浆固定垫块位置,然后安放橡胶支座,支座四周用泡沫板充填密室并稍有压缩量,保证橡胶支座不发生位移。待空心板施工完成、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挖除泡沫板,使橡胶支座发挥其自身作用。
空心板铰缝施工
每孔中间两块中板施工前,把事先用泡沫板加工成的铰缝式样的泡沫板,固定到边板和中间一块中板上,再进行此空心板的混凝土浇柱,以保证空心板之间的铰缝完整性,待空心板强度达到拆模要求时挖除泡沫板,再进行铰缝的浇筑。
后续工序的施工
按设计要求,空心板预完成后,要进行路缘石和桥面铺装的施工。在每一孔预制板完成后、底模拆模前,可以进行上部的施工。这样,在最后一孔预制板完成后的3天时间内,整个桥体的上部结构也就全部完成了。
外观效果检验
每孔空心板的底模在15天后拆模(模板拆除时限:不承重的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在墩墙和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3.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要求时方可拆除)。拆模后可以看到,整個底板平整光滑,没有任何明显的模板缝,板底中部起拱均匀;上下游侧面由于采用的是木模,平整光滑。浇筑完成后,边线平直,棱角分明,外观质量较好。
工期比较
常规方法:地坪处理10天;等待地坪强度3天;预制5块空心板15天(1块/3天);等待最后的空心板龄期15天;吊装3天;共51天。随后才开始进行桥面结构的施工。
新型方法:脚手架及底模安拆、上部模板安拆1孔共耗时7天,浇筑1孔耗时1天,跳仓浇筑5块空心板则共耗时10天,拆模龄期15天,路缘石和桥面铺装施工3天;共35天。此时桥面结构的施工已近尾声。
可以看出,单孔桥的主要施工工期比常规做法提前了11天;而总工期会提前16天。多孔桥的话,工期会提前更多。
其他
把空心板的预制场地由地面上直接移至桥盖梁上而不改变空心板预安的最终结果方法,在混凝土外观质量、工期、成本方面均比常规做法有利。不足之处就是模架材料需求量比较大,周转期较长。但在有多个小型1、2类水库跨溢洪道桥梁建筑物的工程中,这种预制方法还是很值得应用。
在此种施工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脚手架底部的基础支撑和连杆卡扣件的稳定性。在施工前,要对地面进行夯实处理,以防底部下沉而造成预制板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