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相拥而美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影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让人经久不忘:
  两只蜗牛,在一条路上相遇了。也许,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只蜗牛伸出了触角,在另一只蜗牛面前舞动了一下,只是轻轻地舞动了一下,大概另一只蜗牛看出了它的问候,也伸出触角来,轻轻地舞动了一下。接着,最美的画面便开始出现了。一只蜗牛从坚硬的壳里探出身体,另一只蜗牛也从坚硬的壳里探出身体来。开始的时候,它们尝试着一点一点接近,继而开始交错,重叠,缠绕。在明亮的光线照耀下,它们白亮而又晶莹剔透的身体很快便相拥在了一起。一会儿若即若离,一会儿又合而为一,像久别重逢的情人,又像他乡相遇的故交,或缠绵,或抚慰,或倾诉,或聆听,身体与身体相触,心灵与心灵融合,两个生命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个时间足足持续了几分钟,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一样也会为这人世间至美的画面所叹服。是啊,当一个生命的个体冲破心的壁垒,不抱目的,不为私利,与另一个同样目的纯粹的生命个体相遇。乃至相拥时,生命就会焕发出它原本纯净而绚丽的光芒。这个世界太多的生活得太累了,为权力勾心斗角,为利益鱼死网破,忙着去争斗,去获取,却拿不出时间来与相知的人促膝交谈,与相爱的人深情相拥,最终憔悴在自己的心路上,从而让人生的过程缺失了生命最本质的光华。
  相拥的生命是美的。一个小孩问妈妈,为什么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分别的时候要拥抱,回来的时候还要拥抱呢?妈妈说,那是因为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小孩又问,为什么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呢?妈妈说,因为怦怦怦的心跳声里,藏着彼此的牵挂啊!
  实际上,这相拥中,所包含的何止是牵挂啊,分别时的依恋,旅途中的思念,雨来时的焦躁,风停后的等待,无法割舍的关怀,绵绵不绝的爱,尽在这深情的一拥之中。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孤立地活下去,只有在与另一个生命的相拥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最本质的温暖。
其他文献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期刊
冰心,原名谢婉莹。这位多福高寿的著名作家,从“五四”开始步入文坛,一直辛勤耕耘了70余载,著作等身。人们不难发现,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最多的是那温馨的母爱之光。  冰心的母亲名叫杨福慈。1871年,杨福慈出生在福建一家世代为学官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与福州城内道南祠办书馆的谢銮恩是好朋友。在杨福慈9岁那年,杨、谢两位长辈在谈诗论文兴奋之时,缔结为“儿女亲家”。  杨福慈19岁时做了谢葆璋的新娘。谢葆璋
期刊
没有什么不会在岁月中老去,是的,没有什么。我常想。  当一辈子已经过完,当一切化为泥土、流水和烟云之后,我们在个世界上还能留下什么?也许,仅剩下一个在亲人嘴上念叨的名字。或者,即便是一个名字,也不会停留多久,很快便在别人的记忆中烟消云散了。  我们无法留住朝露,也无法留住晚霞,能与我们厮守到底的,惟有息息与共的生命。就连一座低矮的山岗,春翠,秋荒都可以阅尽人间无数轮回,而我们却做不到。甚至,我们都
期刊
一对夫妻庆祝结婚50周年,亲朋好友在礼堂为他们开了个盛大的庆祝会。参加完庆祝会之后,老夫妻回到祥和宁静的家中。   他们一整天都在兴奋地与亲友交谈,所以一直没顾得上吃点食物。因此,他们决定在睡觉前喝点牛奶,吃些面包。   他们坐到了餐桌前,老先生拿出一块新鲜面包,切下尾端递给老伴。老太太望了这片面包多时,忽然大吼道:“50年了,你总是把面包的屁股切给我,为什么?你就不能把中间那段给我吃?哪怕只有一
期刊
按照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年届八旬已是高寿,若活到百岁,便可称人瑞。但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有限生命,生活在哪个时代或哪个地点,却是大有讲究。若在错误的时间投胎到错误的地点,几十年的有效生命就算浪费了。人的一生被定位在哪个历史坐标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宿命。  有一篇文章题为《我最愿意生活的十个时代》,列出了幸运的时间和地点:外国有本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穆罕默德时代的阿拉伯、达芬奇时代的意
期刊
几年前,访美游欧,曾顺道去瑞士名城苏黎世,在那里呆了两天,参加了一个观光团去游山赏雪。  时值初冬,平地正是阴雨天气,需穿大衣及皮靴御寒,山上则更是冷了,这已经不是观光季节,我们一行“过季”的观光客,乘巴士上山,那光景,倒像是一群探亲或办事的人们。洋人个个重裘皮帽,穿得很不轻便,不像是要去登山旅行的。我则穿着长及膝下的人造皮大衣和长靴,头系围巾,和几位胖胖的德国老太太坐在一起。  我们的位子在最前
期刊
当我用“兵荒马乱”这四个字为自己毕业前的这段岁月做结的时候,朋友陈山便笑了。他说,三年前你都“出嫁”过一次了,怎么现在还这样找不着北?难不成你患了“毕业恐惧症”,只是这一个词,便让你的心倏地乱成一团?我蹙眉想了许久,却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只好放弃。仔细想来,如果每隔三年,我都要毕业一次,我想我依然会像现在这样,焦虑、感伤、挣扎,但同时,也混合了喜悦与感激。或许根本上,是因为“毕业”这个词,承载了太多
期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阵亡将士的家属收殓了亲人的尸骸,但法国却有几千个家庭一直未找到亲人的尸骸,甚至不知他们战死在何处。于是,法国出现了一个感人的现象:每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发现一具法军无名尸体时,几千名阵亡将士的母亲便一齐去认领,献上亲手制作的花圈,大哭一场。这些母亲深厚的母爱促使法国政府作出决定:在法国建立一座无名战士墓,供没有找到亲人尸骸的家庭寄托哀思。条件是,必须使几千位母亲都坚信,
期刊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  安娜·贾维斯的母亲去世于1906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去世后,在悔恨与伤痛的驱使下,这个温柔随和的女人从此有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意念——要让自己的母亲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怀念。  经过一年的努力,人们在1908年5月10日,也就是安娜母亲逝世两周年这一天度过了首次母亲节,庆贺地点是位于西弗吉尼亚格莱弗顿市的圣,安德鲁斯教堂,安娜的母亲生前是那里周日教会学校的一名
期刊
有个创意家,一直给人悠闲无事的感觉,但收入却不少。记者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做时间的主人,别让时间做你的主人”。  这话听起来有些玄妙,意思是说,你可以决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是让时间来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事。  时间对他而言只是桥梁,通过它,可以找到更合适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谋取财富。在他看来。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有时间的人是活人,没时间的人是死人。”宋国大夫戴盈之曾对孟子说:“现在的税赋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