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种特殊人文学科。以前人们只见学科教学,而忽视了对人的教育,这些严重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语文学科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学生活中的情绪生活跟情感体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且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具体应该做到三个方面,即教师必有情、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课本情、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情,这样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獻标识码:A
中学学科教学的重心随着教育价值的改变而变化,教育思想也不断发生本质的变化。以前那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重知识轻情感,二是重教书轻育人。这些都忽视了对人的教育,严重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对于语文这门特殊人文学科来说,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量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去学习。”这是使许多学生感到国语难学、作文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有许多语文老师都感慨:“做语文教师难。”为什么会这样?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这个学科包涵着深厚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力,而过于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性传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必有情
曾经有这样几个场面:1、教师范读课文《孔乙己》,语调特别轻松,学生还因为孔乙己的惨状掩口而笑。2、教读《春》,应是多么轻松愉悦,朝气蓬勃。可是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十分冷漠,学生又怎能不呆滞?现在,有相当多的学生伴随着电视卡通等长大,他们在看电视连续剧时可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可能恨不得咬牙切齿,但为什么在课堂上情感世界却相当荒芜,甚至非常冷漠?语文老师是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肩负着开发学生情感矿藏的责任?
曾听一位学生对他的语文老师说:“你在课堂上也给我们笑一笑,你上课我有点害怕。”试想,这样一位老师上课时,他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吗?同学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信心能越来越强吗?在我所听的一节公开课中,有位教师语气亲切、动听,笑容可掬,尤其是他善于用鼓励的话去激励学生,用赞美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学,感情十分投入。学生情感一浪高过一浪,师生之间是一种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所以,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一方面体现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也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二、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课本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及丰富的情感,只有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的理想效果。
教材是启迪学生情感的一把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储存了无穷的情感力量。走进课文中,我们会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对信念的追求,能体会到艳如春花的热情、感天动地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奋争… …教师就是要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化成课堂教学的喜怒哀乐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营造多层次的情感模拟场,共同围绕着教材创造出和谐的情感,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高尚、正直、纯真的情感世界。
三、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情
学生们能够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还不够,更应该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外面的时间,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写作中才能抒发自己的感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我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出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为什么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3、你对封建科举制有什么看法?4、你如果处在当时年代,你会成为孔乙己吗?5、你会成为现代孔乙己吗?你对现代考试形式有何看法?又有什么建议?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物情感,引导他们放眼当今社会,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时,学生的情感就丰富的多了,并能写出几篇针砭时弊、有见地的作文来。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师生思想情感的碰撞。情感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催化剂。做好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重视学生人格和情感熏陶,多多鼓励学生,语文课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教师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在教《答谢中书书》一课时,要求学生当场背诵课文,学生中有一位同学,平时语文学习不怎么样,他也举手了。我一面为他的积极参与而高兴,但同时又担心,怕他背不流畅而砸锅,影响整堂课的整体效果,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的目光与他相遇的一瞬间,他充满了自信的神情立刻感染了我。我毅然决然地请了他,哪知他背诵得十分流畅,我当机立断,建议大家掌声鼓励,全场掌声雷动,他也没想到,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神情。从此以后,这位同学身上表现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语文成绩也逐渐上升。
总之,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无须赘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以情化人,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习惯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和体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獻标识码:A
中学学科教学的重心随着教育价值的改变而变化,教育思想也不断发生本质的变化。以前那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重知识轻情感,二是重教书轻育人。这些都忽视了对人的教育,严重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对于语文这门特殊人文学科来说,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量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去学习。”这是使许多学生感到国语难学、作文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有许多语文老师都感慨:“做语文教师难。”为什么会这样?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这个学科包涵着深厚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力,而过于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性传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必有情
曾经有这样几个场面:1、教师范读课文《孔乙己》,语调特别轻松,学生还因为孔乙己的惨状掩口而笑。2、教读《春》,应是多么轻松愉悦,朝气蓬勃。可是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十分冷漠,学生又怎能不呆滞?现在,有相当多的学生伴随着电视卡通等长大,他们在看电视连续剧时可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可能恨不得咬牙切齿,但为什么在课堂上情感世界却相当荒芜,甚至非常冷漠?语文老师是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肩负着开发学生情感矿藏的责任?
曾听一位学生对他的语文老师说:“你在课堂上也给我们笑一笑,你上课我有点害怕。”试想,这样一位老师上课时,他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吗?同学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信心能越来越强吗?在我所听的一节公开课中,有位教师语气亲切、动听,笑容可掬,尤其是他善于用鼓励的话去激励学生,用赞美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同学,感情十分投入。学生情感一浪高过一浪,师生之间是一种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所以,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一方面体现着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也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二、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课本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及丰富的情感,只有恰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的理想效果。
教材是启迪学生情感的一把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储存了无穷的情感力量。走进课文中,我们会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对信念的追求,能体会到艳如春花的热情、感天动地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奋争… …教师就是要把其中的内涵化为自己的情思,化成课堂教学的喜怒哀乐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善于用语言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营造多层次的情感模拟场,共同围绕着教材创造出和谐的情感,愉快的吸收其中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高尚、正直、纯真的情感世界。
三、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情
学生们能够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还不够,更应该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外面的时间,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写作中才能抒发自己的感情,张扬自己的个性。我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出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为什么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3、你对封建科举制有什么看法?4、你如果处在当时年代,你会成为孔乙己吗?5、你会成为现代孔乙己吗?你对现代考试形式有何看法?又有什么建议?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物情感,引导他们放眼当今社会,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时,学生的情感就丰富的多了,并能写出几篇针砭时弊、有见地的作文来。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师生思想情感的碰撞。情感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催化剂。做好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重视学生人格和情感熏陶,多多鼓励学生,语文课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教师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在教《答谢中书书》一课时,要求学生当场背诵课文,学生中有一位同学,平时语文学习不怎么样,他也举手了。我一面为他的积极参与而高兴,但同时又担心,怕他背不流畅而砸锅,影响整堂课的整体效果,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的目光与他相遇的一瞬间,他充满了自信的神情立刻感染了我。我毅然决然地请了他,哪知他背诵得十分流畅,我当机立断,建议大家掌声鼓励,全场掌声雷动,他也没想到,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神情。从此以后,这位同学身上表现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语文成绩也逐渐上升。
总之,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无须赘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要以情化人,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习惯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和体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