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ro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没有哪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那些不赞同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丰碑。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主张我们党应是“主义的结合”,他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翻身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离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距离越来越近。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和发展,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苏联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资产阶级思想家叫嚣历史终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他自信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是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历史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预言。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2009年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5-6月号发表文章《十足现代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再度掀起了人们对卡尔·马克思的兴趣。《资本论》在全球的销量一路飙升(仅德国一个出版商在2008年就售出了上万册,而前一年仅售出百余本)”。文章还认为,“马克思远远领先于其所处的时代,预测了近几十年来资本主义成功的全球化。他精确地预见到引发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些致命因素:在由竞争的市场、商品生产和金融投机组成的世界里,他所称的‘矛盾’是固有的。”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防止割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公有制,必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产生了怀疑。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1.88%,城镇总就业的73.8%,税收总额的62.9%。面对这种状况,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中央的这些主张,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基础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人民一定要落实中央的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还要处理好“老祖宗”与“新境界”的关系,防止割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党的事业要发展,一方面不能丢掉“老祖宗”,一方面又要开拓“新境界”,这样才能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共产党的由来和目标,世界观、历史观、立场、观点、方法,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丢了“老祖宗”,就会丧失根本,就会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要有“新境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则。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形势,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理论,去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新境界”,就会停滞不前,同样会亡党、亡国、亡马克思主义。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同时,他又指出要说“新话”。所以我们党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有意无意地割裂、扭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特别是一些人在强调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时,只强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人为地制造思想混乱,不利于全面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又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同各种思想理论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需要马克思主义者捍卫的。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要随时进行宣传,保卫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列宁本人就是始终坚持宣扬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典范。1910年12月,当马克思主义运动内部出现极端严重的内部危机时,列宁指出,“对这种危机所引起的问题避而不谈是不行的。企图用空谈来回避这些问题,是最有害的、最无原则的。现在,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的各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重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了的。”“因此,弄明白目前必然发生这种瓦解的原因,并且团结起来同这种瓦解进行彻底的斗争,的的确确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任务。”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处于低谷时期,我国既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危险,同时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显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社会思想领域存在着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我们:
  一方面,要敢于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各級党委,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思想理论战线,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阵地上,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不能作开明绅士,有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本领和胆略,对于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原则问题,不能退避躲让,要敢于站在思想理论斗争的前沿,勇于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阵地。
  另一方面,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有效引领和整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提高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统统归于反马克思主义,那样只会四面树敌、孤立自己。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既要斗争,也要尊重、包容、借鉴、吸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实现中国梦的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沈 聪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进“新常态”下以民为本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要求,首先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经过改革开放
期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的一部重要的著作。由于处于这样一个重要转折点和起点上,可以说,它是马克思早期创作中影响最大的文本。《手稿》由序言和三个笔记本组成,以异化劳动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全部论述的出发点,使看似散乱的结构有了一以贯之的内容。《手稿》对异化劳动论述之充分、深刻,使异化劳动成为一个经典的话题,经久不衰。  以异
期刊
杨平擅以水墨小品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她笔下的风土人情,既有青年女画家惯常所具的细腻静雅之韵,又有一份颇具力道与风骨的沉稳厚实之美。以画法而论,这与她以书入画、讲究用笔不无关系;但究其实质而言,对深沉而坚贞的生命本质力量的看重与表现应是杨平富有个性的水墨写意之魂。  这幅《腊月》描绘的是胡同口的孩子们年根下燃放爆竹的情形,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焦点透视相结合的方法,使胡同的纵深幽静与远处的山
期刊
民生问题关乎民心,系乎党运国运,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民生思想,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梦内涵中的民生改善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生产力被全社会占有并造福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
期刊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诚,而艺术的真诚则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真诚。杨延文先生正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创作的。他年少时曾随老师在京郊画风景,为大自然的山野情趣、水际风光所深深吸引和陶醉。此后,长期的基层生活更是积蓄了他真挚的艺术情感,培育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善于敏于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美。  杨延文热爱乡村生活,善于抒写田园风光。眼前这幅国画《潮白河畔》,描绘了质朴无华的民俗风情:参天大树比肩而立,一洼
期刊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通过中外记者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人民生活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党行动的永恒指向。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社会和谐为
期刊
在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总理系统阐述了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并对2014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全局谋划,也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行动大纲,“稳中求进”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改革创新”是做好实际工作的根本途径,“稳中求进”
期刊
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是北京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如何能在现有基础上更好地把握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探索出适应北京发展形势的新路径,需要深入思考。  把握关键问题  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产业发展,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把握住核心问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产业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产业创新的重点领域问题和产业创新的空间拓展等。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讲存在两
期刊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的“四个讲清楚”,全面阐释了宣传中国特色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这“四个讲清楚”就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讲清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毫无疑问,这“四个讲清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新论述,对于现阶段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具有重要的理
期刊
“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这条路看天上飞彩虹,这条路有鸟语花香……这条路能实现中国梦想。”电视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下简称《正道沧桑》),一首主题歌,道尽多少艰辛与求索,道出多少成功与辉煌!  “这是一条探索之路,这是一条幸福之路,这是一条圆梦之路,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历史的天空闪耀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纵横驰骋!自从社会主义出现以来,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