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正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同时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倍受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只有设计出“好”的任务,才能真正驱动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较“好”的任务呢?
目标要设得“好”
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任务设计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更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加以改进。
设定明确的目标,就是在不改变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把总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并且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中,通过这些小“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在任务目标的设定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让他们在过程和方法的探究中培养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最终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题要选得“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选得好的任务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执行与完成任务的欲望。当然,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既不能偏离课标,又最好能来源于生活;还有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近学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任务主题的选择要紧紧围绕课标,在课标建议的范围内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切忌本末倒置,到最后沦为一堂很热闹但没有半点价值的课。任务主题的选择也可以是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一些活动场景,如“新生军训”、“学雷锋活动”、“文艺汇演”、“校运动会”等。学生在完成这类任务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把他们喜爱的主题尽可能完美地表达出来。
内容要串得“好”
“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把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合理地“串”起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序和充实。当然,在“串”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任务的“主线”作用,同时也要体现教学内容呈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我们现有的教材和大纲对每章内容的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想。要使课堂教学内容“串”得更好,我们可以利用“任务”这一工具,在设计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更符合我们当前的教学实际,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系统性和可行性。
学生要顾得“好”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关于课的一些设计理念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和实现的。所以,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我们的学生,只有把他们“顾”好了,他们才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并与老师形成互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有效。
在任务设计中,创设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从而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我们要把握好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出逼真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得知识、掌握技能。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做”的学习情形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我要做”的主动学习的新境界。在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可以适当运用夸张、诙谐等手法,使得我们的任务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任务设计不能“一刀切”,要“综观全局”。一个设计良好的任务,既要照顾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同时又要考虑学得较好的学生的深层发展,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够“乐在其中”。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提一些需要学生间协助才能完成的要求,倡导和推进学生间的协助。学生间协助实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给别人作品挑毛病”不失为了一个不错的方法。在给其他同学找错误的同时,学生本身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整理,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实现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好坏往往会制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更要认识到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灵魂”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教学实际,设计出“好”的任务来,使它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同时使我们的信息课更具魅力,更能吸引学生,从而实实在在地去培养他们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目标要设得“好”
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任务设计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更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加以改进。
设定明确的目标,就是在不改变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把总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并且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中,通过这些小“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的教学目标。在任务目标的设定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又要让他们在过程和方法的探究中培养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最终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题要选得“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选得好的任务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执行与完成任务的欲望。当然,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既不能偏离课标,又最好能来源于生活;还有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近学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任务主题的选择要紧紧围绕课标,在课标建议的范围内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切忌本末倒置,到最后沦为一堂很热闹但没有半点价值的课。任务主题的选择也可以是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一些活动场景,如“新生军训”、“学雷锋活动”、“文艺汇演”、“校运动会”等。学生在完成这类任务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把他们喜爱的主题尽可能完美地表达出来。
内容要串得“好”
“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把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合理地“串”起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序和充实。当然,在“串”的过程中,既要体现任务的“主线”作用,同时也要体现教学内容呈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我们现有的教材和大纲对每章内容的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思想。要使课堂教学内容“串”得更好,我们可以利用“任务”这一工具,在设计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更符合我们当前的教学实际,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系统性和可行性。
学生要顾得“好”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老师关于课的一些设计理念最终是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和实现的。所以,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我们的学生,只有把他们“顾”好了,他们才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并与老师形成互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有效。
在任务设计中,创设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从而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我们要把握好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出逼真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得知识、掌握技能。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做”的学习情形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我要做”的主动学习的新境界。在任务设计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可以适当运用夸张、诙谐等手法,使得我们的任务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任务设计不能“一刀切”,要“综观全局”。一个设计良好的任务,既要照顾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同时又要考虑学得较好的学生的深层发展,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够“乐在其中”。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提一些需要学生间协助才能完成的要求,倡导和推进学生间的协助。学生间协助实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给别人作品挑毛病”不失为了一个不错的方法。在给其他同学找错误的同时,学生本身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回顾和整理,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实现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好坏往往会制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更要认识到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灵魂”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教学实际,设计出“好”的任务来,使它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同时使我们的信息课更具魅力,更能吸引学生,从而实实在在地去培养他们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