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高校中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单一,侧重对理论性知识的掌握而轻视对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笔者认为需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增加小组讨论、增加阶段性测试、制定实践环节学习成绩评价以建立多元化、综合化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从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定。通过对“环境化学”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为少数民族高校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资源萎缩、环境恶化的今天,走“绿色化”是化学工业的必然之路,绿色化学教学改革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能长期发展的必然之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是中国化学工业的中坚力量。将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化学工程与工艺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科研、实践教学进行绿色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理论、意识、知识和绿色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国化学工业培养高质量的“绿色”创新人才。
有机化学是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的互联网+,可以弥补课程课时短、内容多、知识抽象、难理解等缺陷。现以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醇单元教学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探讨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现阶段练江流域污染水体氨氮高、COD含量低的特点,采用浮萍进行生态修复,经过21天的生态修复,氨氮、TN、TP浓度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以上,还使得水体溶解氧含量得到升高。另外用浮萍进行练江流域的生态修复,达到6天后就可以采收,如果还需进一步降低TN可以进行第二批的浮萍修复。
化工原理实验是工程类专业的实践基础课程,以实际工业生产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从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问题。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加大实验资源建设以及改革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而优化了化工原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其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科学性,从战略高度重新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所需要的实施路径在培养方案与课程思政体系当中一一对应。为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调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课程思政全过程的积极性,必须从形式上与制度上保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而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将课程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当中实现。
为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满堂灌”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突出课程的“两性一度”,我们对《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教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丰富教学平台建设、加强过程考核,并构建了有效监督体系,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将思维导图引入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以芳香烃为例,从局部到整体,逐层设计并构建了苯及其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化学性质及芳香烃小结等多个层次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散思维。并举例说明如何以小组合作方式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医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理清思路,培养思维习惯和建立思维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建设顺应形势变化的教学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后疫情时代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应从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教学资源两方面进行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应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上予以加强;线下教学资源除了对理论教学资源进行扩充外,还需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资源。最后,优良的管理保障体系是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的根本。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本文以我校环境化学和环境土壤学这两门环境专业主干课程为例,介绍了环境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实践课程和第二课堂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环境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取得一定成效,为环境类专业实现立德树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力,同时也是当今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尺之一,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刻不容缓。本文提出在化学类课程群中实行“三加强、双层次、一拔尖”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既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关注化学基础和相关课程的融会贯通,最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将对培养新时代应用型创新人才探索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