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被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轨道,而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及对现代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速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尤其是煤矿建设的工程造价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造价,以提高煤矿企业和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为此对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与国际通行的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先进理念让工程造价管理在煤矿基建过程中发挥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 分析 管理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071-01
0 引言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是以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的造价确定与造价控制为主要内容,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活动,以及工程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一个独特的工程管理领域。其目标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的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经营效益。我国应尽快推广国际通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主动出击,加速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发挥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加快煤矿基本建设,早日与国际接轨。
1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868年,英国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其中最大的一个分会是工料测量师分会。这一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协会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正式诞生。RICS的成立可以看作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经过多年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入了综合与集成阶段。在这一时期,以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此,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与实践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于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在国外,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实施不同力度和深度的管理,重点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动态控制,强调项目实施工程中的造价管理,重视造价管理所具有的随环境工作的进程以及价格等变化而快速调整造价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
2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早在唐代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从发展过程看,我国造价管理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该阶段从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在该段时期内,国内工程定价基本延续解放前的方式,定价基于业主和承建商的协商,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是比较原始的造价管理模式
(二)该阶段从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單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于政府确定的造价。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结、决算造价,经审核后的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
(三)从90年代至今。根据我国社会土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入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同时在引入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由于长期形成的惯例和行业框架,事实上,这一模式仍是现在国内工程投标和预决算编制的主要方式。
(四)以2003年7月有关部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标志开始。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定额的要求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木、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一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从四个阶段的历史来看,随着市场开放和工程量清单模式自身的完善,工程量清单的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工程造价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主流方式,也是煤炭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3 我国与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比较与分析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体制比较完善,市场能够完成自身的管理和投资结构的调整。政府不直接管理市场,市场中的诸多因素都由业主和承包商自主决定。政府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上,但这种管理是以投资主体的身份,以追求投资效益为目的的管理。
我国目前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结构,许多管理办法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做法。就管理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的双重管理作用,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作为市场管理主体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又是投资者,作为业主直接参与建设项目的管理。另外还体现在我国工程造价的多头、多层次管理,多头管理会导致全国范围内管理思路和造价管理发展步调的不一致。
(二)造价咨询机构和人员的比较与分析
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制度十分完善,政府可以通过对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而规范全社会的造价咨询活动。政府通过对测量师行业的管理来规范工程造价管理的中介市场,这种管理主要通过对许可专业人士的专业资格管理和专业人士的责任与自律机制进行。我国中介咨询业的管理模式目前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咨询企业刚刚完成脱钩改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誉体系和工作规范,也未实行造价工程师签字制度,造价咨询机构和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尚未被全社会理解。
(三)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在工程管理领域,尤其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内,存在着三种模式:一种是英国和香港为代表的工料测量(QS)体系;一种是北美的造价工程管理(Cost Engineering)体系;还有一种是日本的工程积算制度。这些国家工程计价的共同特点是采用自由市场模式的计价模式。即统一工程分项的划分方法,统一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企业按自身条件确定消耗量标准,按市场价格确定工程造价。在计价方法上,我国长期以来既不论项目的资金来源,也不论项目的性质,按照统一的计价模式和计价依据计价。
4 结论
通过对发达国家造价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工程造价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要求,发挥了市场主体双方在建设产品计价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市场定价。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着庞大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各阶段造价计算有严格细致的规定,然而作为计价依据的概、预算定额却是静止、僵化的,以定额为基础的概预算制度,强调计划、强调统一,实际是剥夺了市场的自主定价权力,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千变万化,导致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偏离,没有起到合理确定和控制造价的作用。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状况,参照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工程造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完善的造价信息网络,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反映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信息和调整指数,对造价实行动态管理。煤炭企业应根据国际及国内的造价管理的优缺点,采取适合本身的管控方式,从而实现煤炭企业和建设单位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申立银.国内地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振强,夏立明,吴松等.日本工程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 申月红,我国建设体制的发展与改革回顾,建筑,1999年09期:3.
[5] 郝建新等.美国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程造价 分析 管理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071-01
0 引言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是以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工程项目的造价确定与造价控制为主要内容,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活动,以及工程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一个独特的工程管理领域。其目标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的确定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以提高经营效益。我国应尽快推广国际通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主动出击,加速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发挥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加快煤矿基本建设,早日与国际接轨。
1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868年,英国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其中最大的一个分会是工料测量师分会。这一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协会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正式诞生。RICS的成立可以看作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经过多年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入了综合与集成阶段。在这一时期,以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为主,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从此,国际上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与实践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于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在国外,政府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实施不同力度和深度的管理,重点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动态控制,强调项目实施工程中的造价管理,重视造价管理所具有的随环境工作的进程以及价格等变化而快速调整造价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
2 国内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早在唐代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从发展过程看,我国造价管理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该阶段从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在该段时期内,国内工程定价基本延续解放前的方式,定价基于业主和承建商的协商,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是比较原始的造价管理模式
(二)该阶段从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單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基于政府确定的造价。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并在竣工后编制结、决算造价,经审核后的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
(三)从90年代至今。根据我国社会土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放开价,引入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同时在引入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由于长期形成的惯例和行业框架,事实上,这一模式仍是现在国内工程投标和预决算编制的主要方式。
(四)以2003年7月有关部门颁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标志开始。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在建设施工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工程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在企业内部定额的要求下,结合工程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包括的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木、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一价与合计汇总价,并以所报综合单价作为竣工结算调整价的一种计价模式。
从四个阶段的历史来看,随着市场开放和工程量清单模式自身的完善,工程量清单的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工程造价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主流方式,也是煤炭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3 我国与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比较与分析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体制比较完善,市场能够完成自身的管理和投资结构的调整。政府不直接管理市场,市场中的诸多因素都由业主和承包商自主决定。政府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项目上,但这种管理是以投资主体的身份,以追求投资效益为目的的管理。
我国目前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结构,许多管理办法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做法。就管理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的双重管理作用,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作为市场管理主体的角色出现;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又是投资者,作为业主直接参与建设项目的管理。另外还体现在我国工程造价的多头、多层次管理,多头管理会导致全国范围内管理思路和造价管理发展步调的不一致。
(二)造价咨询机构和人员的比较与分析
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制度十分完善,政府可以通过对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而规范全社会的造价咨询活动。政府通过对测量师行业的管理来规范工程造价管理的中介市场,这种管理主要通过对许可专业人士的专业资格管理和专业人士的责任与自律机制进行。我国中介咨询业的管理模式目前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咨询企业刚刚完成脱钩改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誉体系和工作规范,也未实行造价工程师签字制度,造价咨询机构和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尚未被全社会理解。
(三)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在工程管理领域,尤其是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内,存在着三种模式:一种是英国和香港为代表的工料测量(QS)体系;一种是北美的造价工程管理(Cost Engineering)体系;还有一种是日本的工程积算制度。这些国家工程计价的共同特点是采用自由市场模式的计价模式。即统一工程分项的划分方法,统一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企业按自身条件确定消耗量标准,按市场价格确定工程造价。在计价方法上,我国长期以来既不论项目的资金来源,也不论项目的性质,按照统一的计价模式和计价依据计价。
4 结论
通过对发达国家造价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工程造价模式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要求,发挥了市场主体双方在建设产品计价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市场定价。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有着庞大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各阶段造价计算有严格细致的规定,然而作为计价依据的概、预算定额却是静止、僵化的,以定额为基础的概预算制度,强调计划、强调统一,实际是剥夺了市场的自主定价权力,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千变万化,导致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偏离,没有起到合理确定和控制造价的作用。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状况,参照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工程造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完善的造价信息网络,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发布反映市场价格水平的价格信息和调整指数,对造价实行动态管理。煤炭企业应根据国际及国内的造价管理的优缺点,采取适合本身的管控方式,从而实现煤炭企业和建设单位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申立银.国内地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比较.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振强,夏立明,吴松等.日本工程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 申月红,我国建设体制的发展与改革回顾,建筑,1999年09期:3.
[5] 郝建新等.美国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