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中学生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心理和生活压力,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面临的社会诱惑又非常多,在中学阶段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本文正是基于这些困惑分析其成因,为中学教师正确的认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整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心理困惑 中学生 经济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环境下,生活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特区的中学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心理困惑,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应有的关怀和真正的教育,帮助他们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学生心中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1 自我意识的困惑
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叩醒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自我意识。“我是怎样的人?”“别人会怎样看待我?”越来越成为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如今的中学生被包围在周围人的评价之中,而这些评价又是如此不一。参照系的混乱,造成了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家长说自已的孩子任性,老师却讲这些学生听话;父母说孩子内向,不和家人交流,孩子却想,在同学好友中间大家都夸我能说会道,我还算个小首领呢。反映在心理上,最大的困惑是:“我是个好孩子还是个坏孩子?”“我是个能干的人还是个没用的人?”于是,许多的孩子表现出来往往既自尊自负,又自卑自轻。而中职生更为明显,当其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身上背负着的是初中时失败的阴影,来到新的环境,他一方面想抛开过去的自已,在新同学新老师面前树立一个全新的自我,而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做到完全摆脱过去的坏毛病、坏习惯,很容易又会遭遇各种挫折,造成自我认知上的挫败感,甚至自暴自弃。这个时候,教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伊.谢.科加曾说过:“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确定自我意识的稳定形象。”所以,要树立中学生的信心,首先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这样一个明确的信念:我不卑下,也不优越,我不是别人,我就是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矛盾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碰到困难时也能勇敢面对,尽快成材。作为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人格修养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用自身的美好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给学生下定义,或感情用事,不在情绪中处理问题,不把个人好恶带到工作中,并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公平、客观、积极地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以稳定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困难。
2 价值观的困惑
“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为什么做了好事还要受冤枉?”……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观念对原来传统的道德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良莠混杂,参差不齐,使处在夹缝中的中学生感到深深的困惑。因为十六七岁的他们,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社会上各种不正常、不公正的现象,一方面觉得气愤,一方面又觉得困惑且无能为力,不知何去何从。例如在学校里老师教学生助人为乐,可在家里不少家长却教孩子“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其它如金钱第一,以自我为中心等都是目前许多中学生的价值观,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材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学生的现实性有时让人瞠目,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找个好老公什么都搞掂!”还有的说什么“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都是一批在经济大潮中被扭曲了的心灵,这都是被一些错误的宣传报道所误导的少年,怎样让这些被物化的心灵重回纯真,怎样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要靠我们老师自身的人格去感染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我们生存的整个社会环境。试想一下,生活在一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冷漠隔阂、只希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社会,后果将何其不堪!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并大力推广。
3 目标的困惑
“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自己,还是为父母,许多中学生对这个总是很茫然。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到了高三的冲刺阶段,仍然一副没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样子,当问他为什么是这种状态时,他回答:“学习这么累,我根本不想学,是父母逼着我,没办法。”原来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极不情愿的事情,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的学习动机效果自然不会好。以后进了大学,完成了所谓的父母的愿望,孩子也就会失去目标,厌学、放纵玩乐、逃课享乐,这种种在大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特区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许多学生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觉得可以一辈子靠父母、吃老本,完全没有上进的意识和拼搏的精神,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日子必然是颓废的,无聊的。所以,做为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症结,循循善诱,在中学时代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人,明白学知识是为自己,只有有了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那种浑浑噩噩混吃等喝的日子是最空虚的,让他们有一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目标的人生。
4 青春期的困惑
十六七岁,正是花一样的年龄,也正是学生们心理和生理向成人过渡的重要阶段。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发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老师要重点关注的。如男孩子遗精,女孩子例假及痛经,如何克服性冲动,如何面对异性的好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等。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无须恐慌,是成长阶段由孩子向成人过渡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同时以理解的态度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第一次情感的撞击。高中时代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是微妙而纯洁的,当爱如春笋新萌,孩子的内心既有甜蜜,也有惶恐,希望找人倾诉,那么老师作为过来人,应该成为学生可依靠和信赖的对象,并且用诚心、爱心,辅以巧妙的方式 ,引导学生度过人生这一重要关口。倾听、理解、信任、引导,这是做教师的责任,也是亦师亦友的义务。 正确对待中学生中的早恋问题,宜疏不宜堵,千万不能一时冲动而横加干涉,态度粗暴,伤害了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但同时也不能听之任之,放手不理,而应该让他们明白爱的责任,明白有些领域是中学生所不能逾越的,明白自已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自然、健康地成长。
中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们在此阶段会要经历种种挫折和困惑,而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父母、老师是他们人生旅途中最亲密、最关键的人物,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情结,让我们用真心、爱心、责任心陪伴侣着他们一路走好,扶携着他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陈燕.中学生心理困惑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9,(9) .
[2] 唐松林.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 1999(3) .
[3] 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1) .
关键词心理困惑 中学生 经济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环境下,生活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特区的中学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心理困惑,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应有的关怀和真正的教育,帮助他们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学生心中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1 自我意识的困惑
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叩醒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自我意识。“我是怎样的人?”“别人会怎样看待我?”越来越成为中学生关注的焦点。如今的中学生被包围在周围人的评价之中,而这些评价又是如此不一。参照系的混乱,造成了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家长说自已的孩子任性,老师却讲这些学生听话;父母说孩子内向,不和家人交流,孩子却想,在同学好友中间大家都夸我能说会道,我还算个小首领呢。反映在心理上,最大的困惑是:“我是个好孩子还是个坏孩子?”“我是个能干的人还是个没用的人?”于是,许多的孩子表现出来往往既自尊自负,又自卑自轻。而中职生更为明显,当其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身上背负着的是初中时失败的阴影,来到新的环境,他一方面想抛开过去的自已,在新同学新老师面前树立一个全新的自我,而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做到完全摆脱过去的坏毛病、坏习惯,很容易又会遭遇各种挫折,造成自我认知上的挫败感,甚至自暴自弃。这个时候,教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伊.谢.科加曾说过:“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确定自我意识的稳定形象。”所以,要树立中学生的信心,首先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这样一个明确的信念:我不卑下,也不优越,我不是别人,我就是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矛盾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碰到困难时也能勇敢面对,尽快成材。作为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人格修养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用自身的美好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给学生下定义,或感情用事,不在情绪中处理问题,不把个人好恶带到工作中,并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公平、客观、积极地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以稳定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困难。
2 价值观的困惑
“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为什么做了好事还要受冤枉?”……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观念对原来传统的道德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良莠混杂,参差不齐,使处在夹缝中的中学生感到深深的困惑。因为十六七岁的他们,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社会上各种不正常、不公正的现象,一方面觉得气愤,一方面又觉得困惑且无能为力,不知何去何从。例如在学校里老师教学生助人为乐,可在家里不少家长却教孩子“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其它如金钱第一,以自我为中心等都是目前许多中学生的价值观,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材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学生的现实性有时让人瞠目,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找个好老公什么都搞掂!”还有的说什么“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都是一批在经济大潮中被扭曲了的心灵,这都是被一些错误的宣传报道所误导的少年,怎样让这些被物化的心灵重回纯真,怎样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要靠我们老师自身的人格去感染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我们生存的整个社会环境。试想一下,生活在一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冷漠隔阂、只希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社会,后果将何其不堪!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并大力推广。
3 目标的困惑
“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自己,还是为父母,许多中学生对这个总是很茫然。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到了高三的冲刺阶段,仍然一副没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样子,当问他为什么是这种状态时,他回答:“学习这么累,我根本不想学,是父母逼着我,没办法。”原来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极不情愿的事情,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的学习动机效果自然不会好。以后进了大学,完成了所谓的父母的愿望,孩子也就会失去目标,厌学、放纵玩乐、逃课享乐,这种种在大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特区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许多学生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觉得可以一辈子靠父母、吃老本,完全没有上进的意识和拼搏的精神,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日子必然是颓废的,无聊的。所以,做为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症结,循循善诱,在中学时代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人,明白学知识是为自己,只有有了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那种浑浑噩噩混吃等喝的日子是最空虚的,让他们有一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目标的人生。
4 青春期的困惑
十六七岁,正是花一样的年龄,也正是学生们心理和生理向成人过渡的重要阶段。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发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老师要重点关注的。如男孩子遗精,女孩子例假及痛经,如何克服性冲动,如何面对异性的好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等。首先应该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是非常正常的,无须恐慌,是成长阶段由孩子向成人过渡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同时以理解的态度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第一次情感的撞击。高中时代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是微妙而纯洁的,当爱如春笋新萌,孩子的内心既有甜蜜,也有惶恐,希望找人倾诉,那么老师作为过来人,应该成为学生可依靠和信赖的对象,并且用诚心、爱心,辅以巧妙的方式 ,引导学生度过人生这一重要关口。倾听、理解、信任、引导,这是做教师的责任,也是亦师亦友的义务。 正确对待中学生中的早恋问题,宜疏不宜堵,千万不能一时冲动而横加干涉,态度粗暴,伤害了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但同时也不能听之任之,放手不理,而应该让他们明白爱的责任,明白有些领域是中学生所不能逾越的,明白自已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自然、健康地成长。
中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他们在此阶段会要经历种种挫折和困惑,而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父母、老师是他们人生旅途中最亲密、最关键的人物,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情结,让我们用真心、爱心、责任心陪伴侣着他们一路走好,扶携着他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陈燕.中学生心理困惑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9,(9) .
[2] 唐松林.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 1999(3) .
[3] 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