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理念与儿童医院候诊空间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健康建筑 医疗环境 儿童医院候诊空间 社会调研 设计优化
  引言
  自2016年我国开放二胎政策以来,儿童就诊人数显著增加,这对当下我国儿科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患儿及其陪护在焦躁情绪下候诊时间过长、候诊方式单一以及“捆绑式”就诊模式(一孩儿看病全家陪同)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和建筑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接受良好医疗技术救治的同时开始关注空间环境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
  2017年我国建筑学会颁布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以下简称为《标准》),指出健康建筑是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1] 。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健康建筑在设计领域中日益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无论在居住建筑还是医疗建筑方面,其背后的健康性是当今建筑从业者着重关注的。但健康建筑的试点工程大都集中在住宅、住区,医疗建筑相比其他类型的建筑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故健康建筑在医疗建筑中的试点工程尚未落地启动。
  同时,儿童医院在整个医疗建筑大环境中属于最为特殊的一个模块,儿童医院空间设计在我国属于初期探索阶段。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其提供高质量、高品质、人性化、高效率的医疗环境是设计师们的责任,以此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优化改善患儿的候诊体验,落实健康建筑理念与医疗建筑相结合,文章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为研究對象,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及其结果数据分析,运用健康建筑理念得出相对应的优化改善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具有代表性。2021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提出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所以本研究数据以此为依托,采样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候诊空间,其内容包括使用人群、患儿心情、年龄、性别、陪护人群、星期、挂号类别等其他影响因素。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研究数据进行采集、归纳、整理、分析。
  其理论的支撑来源于儿童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以及中国建筑学会颁布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其中,健康建筑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其评价体系包含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六大要素,如图1。研究人员可借鉴这六项指标对所属环境进行整体评价。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该儿童医院地处北京市中心二环内,交通便利、周边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科室种类多样,就诊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其行为方式多样化并且具有普遍性,利于调研取样。观察对象主要针对于0-10岁的儿童及其陪护家属,其次是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使用人群的行为流线和候诊区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统计儿童医院候诊空间区域的使用活跃比例,了解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与功能需求,以及现状环境问题。
  据观察,表1归纳了现状正在运行的候诊空间形式,依次分为厅式候诊、廊式候诊和绿荫候诊三种形式。这几类均可满足候诊人群的基础需求,但由于候诊人群的特殊性,年龄跨度大,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的候诊方式以及其基本功能却略显单一。虽然设有座椅等候空间,但仍有大部分候诊人群在楼梯内,走廊内站立候诊,严重影响到了交通流线。从健康建筑方面来看,室内空气浑浊,光线昏暗、绿色植物较少、人文环境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降低了环境的使用舒适度且加重了使用人群的内心焦虑情绪。
  2.问卷调查法:分别在线上线下抛出问题给使用人群,共分为两个方面。
  就使用人群的感知方面,提出问题,例如,患儿会感到恐惧吗?对空间环境感到舒适吗?此空间的基础设施服务满足使用需求吗?对当前的候诊方式满意吗?认为还需要增加一些什么样的设施与服务?等。
  就候诊空间方面,基于《标准》中的六大要素,提出问题:对于医疗环境中,您认为空气与水哪样比较重要?(或空气与舒适、舒适与人文、舒适与服务、人文与服务等)请您通过排序排出您认为最重要的要素,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比如,您认为舒适重要,请问具体是声、光、热湿、人体工程学哪一方面。
  通过收集整理上述问题的反馈情况绘制图表,如图2,得出:(1)人们对环境的舒适度非常重视,大部分受试人群选择此选项,其次是空气与人文环境。(2)来往人群在候诊过程中有强烈的焦虑感是正常的,据访谈得知,在鲜亮明快的候诊空间中的使用人群的焦虑程度比昏暗环境中使用人群的焦虑程度要小。所以,光环境运用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焦躁情绪起到极大的缓解作用。(3)候诊空间的基本功能能够满足使用人群的基本需要,但一些特殊人群,如正在哺乳期的患儿却没有适宜的空间满足其行为需求,候诊空间内的多元性以及包容性功能缺失。
  二、结果
  调研发现,在所有的调研案例中,厅式与廊式的候诊方式所占比例最高[2] 。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的候诊形式与成人医院的候诊空间相差不大,没有突出儿童医院的就诊氛围。本文在所有的调研样本中,将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的候诊方式、功能组成、服务设施以及座椅布置进行了统计,见表2。
  (一)使用人群在候诊空间中的生理需求
  以环境行为学理论为依托,观察来往人群的行为内容、行为路径、行为分布以及行为持续时间来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使用人群的生理需求。调研对象的候诊空间主要由座椅、售卖机、卫生间、液晶滚动屏、叫号机器、绿荫植物构成。基本的候诊功能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忽略了特殊人群的特殊性。通过观察,患儿的陪护人员为母亲的居多,而尚在哺乳期的幼儿也不在少数,一些生理上的需要医院没有给予满足,比如母婴房,提供私密空间为患儿进行哺乳;比如饮水机,整个楼层仅设立一间,供不应求;比如疫情期间,室内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给来往患者提供消毒器皿等。   (二)使用人群在候诊空间中的心理需求
  美国建筑师鲁道夫认为,对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从心理需求的多样化出发,而不是风格的多样化[3] 。因此,对于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的组织来说,应该首要考虑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其陪护在进入候诊室后,伴随着焦虑、烦躁等心情,除了等待就诊外,还有自我空间保护的安全需求以及交流活动的社会需求,并以此提高其在候诊过程中的舒适度。但就现在的调研情况来看,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候诊空间尚未满足环境的多元化,只能提供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功能,缺乏人性关怀的人文空间环境。所以,满足患儿在候诊行为中不同需求的候诊空间必不可少,尤其是亲子候诊。
  三、讨论
  (一)健康建筑理念在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中的体现
  健康建筑发展至今仅有四年的时间,医疗建筑的落地研究尚不完善。因此,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以健康建筑理念为依托,以生理、心理与社会为基点,把空间、设施、设备、服务当作载体,在介质性要素、感知性要素和措施性要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儿童医院候诊环境问题的途径。其中介质性要素包含空气与水;感知性要素包含舒适中的声、光、热湿;措施性要素包含健身、人文、服务,如图3。据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在调研对象中,环境使用者对健康建筑中的舒适、空气、人文要素的需求所占比重较大。基于此,从感知性要素与措施性要素中的人文要素出发,探讨健康建筑理念在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中应如何体现,使其符合健康建筑评价指标,而介质性要素中的空气与建筑设计学科的相关度不大,故文章不对空气要素做深度探讨。
  1.打造具有舒适感知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
  (1)声舒适:为营造健康舒适的医疗候诊环境,文章针对《标准》中声舒适章节对当前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的声环境质量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深入探讨。声舒适涉及场地环境噪声、室内噪声和隔声性能三项控制项。患儿及其陪护从室外进入室内,过高的场地环境噪声会加重其焦虑不安的烦躁情绪,这时可通过设置声屏障、植物防护等方式进行降噪处理。其次,影响建筑室内噪声级大小的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室内外自身噪声源,如室内的通风空调设备、日用电器、电梯和空调机组噪声等,和建筑外部的周边交通、社会生活和工业噪声等[4]。因此,在基础设施的选择上应选择降噪、绿色可持续的机组装置;在家具材质方面,可采用吸音材质,减少室内噪声。
  (2)光舒适:光舒适是健康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标准》中光舒适章节涉及天然光、人工照明和光污染三个控制项。具体来说,候诊室应增加天然光线的植入,减少人造光。一方面天然光的显色性优于人造光,可提升环境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在人造光的设计上应避免蓝色光源的使用,研究表明,蓝光成分容易导致白内障以及黄斑病变等眼睛病理危害[5] 。光污染的限制包括太阳反射光污染和人工照明光污染,建筑表面产生的折射光污染以及随着玻璃幕墙的增加产生的光污染会使人们产生眩光,影响视觉健康。所以,在设计手法上应尽量减少使用反光玻璃。室内色彩应运用鲜亮明快的颜色,提升色温环境,突出活跃气氛。
  (3)热舒适:儿童医院候诊空间应满足《标准》中热湿环境要素中的室内热湿环境、合理的湿度范围以及供暖空调系统舒适可调三个控制项。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人体热舒适,可减少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产生发热感冒的现象。为了使温度尽快调整到适宜的温度,室内空间温度会被调得过高或过低,到达一定温度后,没有进行适当的调节,形成温度忽高忽低,环境使用者长期处在这种不适宜的热湿环境中会产生 “空调不适症”等症状。因此,现有的室内热环境应以温度调控为主的方法,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舒适热环境,还能够防止不合理温度设定值带来的供暖及空调用能浪费。在室内设计中应选用暖色调为主的家具陈设和材质,在心理上增加温暖的氛围。
  2. 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
  (1)“场所依恋”:交流空间。《标准》中交流部分的条文涉及室内外交流场地以及文化交流中心三项评价指标。室内交流场地成为评价儿童医院候诊空间是否满足环境使用者交流需求的关键性内容。基于《标准》,室内交流场所要满足空间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综合利用。研究发现,人的情绪波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衰减,换句话说,人长时间处在一种特定情景内,而没有给与其“刺激信号”,则会被空间环境中所传递的情绪同化,将会一直保持在当下的情感状态。基于此,设计师可以利用建筑中的过厅、中厅、大堂等环境设置丰富多彩且舒适周到的交流空间(如咖啡厅、礼品店、小型景观空间、家庭资源中心等),使空间使用者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开心愉悦的状态下,从而让患儿可以尽快地融入到候诊就医的环境中,达到安抚患儿心情和提高就诊效率的目的。
  (2)心理感知:疗愈空间。健康的空间环境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同时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使人们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安定感。“以人为本”是当今医院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儿童医院则更是要“以儿童为本”,通过人性关怀的环境布置来取代医院冰冷的器械以及消毒水味道的环境感知,缓解患儿紧张、焦躁、恐惧的不良情绪。《标准》中心理部分在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中涉及绿化环境、景观小品以及心理调节空间三个方面。优美的绿化以及附有设计感的景观小品不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提升使用者的视觉体验,景观疗愈手法能够对病儿的就诊效率起到辅助作用,或设置具有童趣特点且不同功能的独立候诊室,满足特殊人群候诊的私密性,提升使用者的候诊体验。
  (3)共同参与:适老空间。随着我国老年群体的基数快速扩大,适老方面成为了健康建筑中人文章节的重点。据观察,当今社会隔辈带孩儿情况普遍增多,儿童医院中的陪护人员的主体也大多集中在55-65岁之间。在适老方面儿童医院候诊空间需要满足《标准》中的安全与方便、无障碍电梯以及医疗与救援三项评价条文。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行为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如铺装材质上选择防滑面、转角处采取圆角设计、在走廊两端设置安全扶手、标识系统清晰明了,体块加大、无障碍电梯增多等;从座椅的设置情况来看,应设置三人左右的组团座椅且进行分区处理,方便祖孙三代在候诊过程中的使用;从管理层面来看,在多处候诊区设置医疗服务站,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是临时发病,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救治时间。
  (二)时代背景下的儿童医疗环境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人们开始从关注“有没有”、“有多少”向“好不好”、“优不优”的方向转变。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健康建筑成为我国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6] 。再加上随着“三胎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和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儿童医院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被特别的关注。追根溯源,儿童医疗环境设计需要基于以人为本和以高质量发展逻辑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围绕治病救人的服务内涵且创新优化候诊动线和候诊环境,从而改善患儿及其陪护和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为存在健康医疗服务需求的儿童带来一种安全、庇护和常态的氛围,引领儿童医疗环境品质的不断提升。
  因此,调整优化儿童医疗环境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调整重构,更是对空间各系统及资源的优化协调,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环境设计,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以人的体验、提高效率、治疗效果、先进技术、环境优先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导向,建立人性化、高效、多元化、智慧化、疗愈化以及平疫结合的医疗环境,这是医疗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结论
  综上,基于对上述调研数据的讨论,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中的基础服务设施、视觉感受信息、人文关怀设计以及候诊方式的优化相对缓解了患儿及其陪护在候诊过程中引起的不稳定情绪问题。但解决当下空间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在于是否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以人为中心,重构一系列不符合高质量发展阶段时期的基础设施空间,构建符合健康建筑理念的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使空间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满足新时期人民的身心需求,重要的是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使其良好的成长,同时提高儿童医院候诊就诊的效率。为未来医院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案例、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方案,打造更高质量的医疗建筑。
  在未来,健康建筑与医疗建筑结合是毋庸置疑的,打造出属于医疗建筑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实现医疗价值进一步提升更是指日可待。但文章只就儿童医院候诊空间这一种医疗领域和具体环境进行讨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等未涉及,在今后,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其中,为我国的医疗环境提升注入新活力。
其他文献
北欧在生活陶瓷的设计一直是其他各个国家和地区学习的对象,其简约、实用的风格影响着全球的陶瓷爱好者的喜好。“一战”之前工业革命对北欧各国的影响不及其他欧洲大陆,所以手工日用陶瓷在北欧以蓬勃的态势发展起来。在北欧女性陶瓷从业者数量超过男性,北欧女陶艺家的成功为中国女陶艺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参照。
中国水墨画是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水墨动画不仅在造型与笔墨的绘画技法上学习了水墨画的形式,在表现物象的笔墨韵味上也沿袭了水墨画的艺术魅力,画面根据墨色的变化富有一定的韵律美。水墨动画生动的水墨韵味也向更多的人普及了中国水墨精神,感受到传统水墨画的无限魅力。通过分析中国水墨动画中代表作的墨韵表现,结合墨韵的定义、笔墨精神来探讨中国画的墨韵在水墨动画中的表现。
“未来激励着我们,作为一个公司和一个社团,我们很好奇,正在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我们激励着未来,我们的愿景和梦想有助于塑造未来的世界。”一切都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这种互动是Melitta集团年度报告的基础。该书没有正面或背面,可以从两面翻阅。折叠海报已集成到本书的核心部分。实现过程是对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鼓舞人心的声明:通过使用由回收咖啡杯随手杯制成的纸张,将印刷油墨和胶水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使用不含矿物油的油墨和100%的绿色电力。
为有效防控和推动青少年视力健康,并基于多年光学科学技术信息领域的积累,弥补儿童视力健康监测的家庭化场景运用的空缺。2020年3月,杭州几目科技有限公司与杭州鼎典创新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研发项目组,启动儿童视力监测仪项目,从项目原型创新、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到生产落地紧密配合达到最优。
2020年,欧洲最大的、由合作伙伴牵头的代理商集团庆祝其成立50周年。当该机构于1970年成立时,所谓的“服务计划”代表了一种有远见的方法:集成的整体通信解决方案。整合的主题如何成为周年纪念的中心主题,包括全球24家地点的4317名员工、公司的合作伙伴和朋友?他们创建了一个SP50标志,作为对20世纪70年代的标志的致敬。之后,将这个标志投射到2020年所有沟通措施的安排上。通过这种看不见的执行,每个元素都获得了其对整体的个人份额。
针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提供空调产品设计方法和解决方案。通过用户画像和双钻模型工具的引入,定量问卷、定性访谈、共创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洞察青年群体需求,提出四点针对青年群体的空调产品用户体验价值,并产出最终解决方案青年空调Color Box。该方法对家电产品创新和设计都有借鉴意义。
在2020年底一次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曾给出一组直观数据来描绘大数据的未来图景:到2030年,中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会有40~50个智能终端,一个家庭产生的数据是20TB,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即2600万册,40TB。大数据就是未来的新石油。唐雄燕说,“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将形成数据材料、数据探矿、数据加工、数据服务等一系列新兴产业。”
现有网上订购酒店以人对人服务为主、人机交互为辅的模式无法满足旅客便捷入住酒店的需求。基于现有的网上订购酒店方式的相关参考数据和服务,对网上订购酒店入住方式进行改进,提高了便捷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加强网上订购酒店的数据安全和人机服务的实用性。系统添加密码解锁入住的功能,既减少了酒店与旅客之间的矛盾,又缩减了人对人办理手续的时间,减少纸质数据录存,还可以避免疫情期间人与人直接接触,提高疫情防控强度。本文所设计的网上智能订酒店平台可以满足旅客便捷入住的需求。
工业设计是一种智慧型的生产力,是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可靠抓手,以专业性和有效性逐步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新生力量。经过了大量的实践,通过设计赋能的形式,初步形成了设计+产业扶贫模式为主,设计+教育扶贫模式和设计+文化扶贫模式为辅,设计+科技扶贫模式、设计+健康扶贫模式和设计+消费扶贫模式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设计扶贫路径体系,积累了广泛动员、精准对接、因地制宜、推动融合、强化平台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贡献了设计界的力量。未来,设计将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探索更多的路径发
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的图书馆前身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图书馆,始建于1953年。在经历了多年服役后,已越来越显现老态,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学校和学生对现代图书馆的期望和定位。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造势在必行。背景与问题:老旧空间与新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燕郊校区占地205亩,图书馆所在的老教学楼是在一座烂尾楼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因此格局和空间都受到了原建筑的限制,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