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工作与生活,如何通过在运用多媒体提高色彩构成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学课时,加强主观心理色彩的实践,注重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胜任工作,这是艺术类专业教学长期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就此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色彩基础 主观色彩 教学实践
艺术专业基础教学中,所谓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而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的理论课程。色彩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同时,它也对于现代设计及其他视觉传达艺术的创作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如何让学生系统的把握和运用色彩构成的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改进以下三种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恭聆批评指正。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师的授课方式。我们翻新课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计算机媒体直观地讲授色彩构成的知识,传统课堂教学“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而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色彩知识,并且获取极大的学习乐趣。对于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手绘训练上,避免了重点在画面的精工细做和技法呈现上,而忽略对观察、思考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因此,可以运用绘图软件,如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大屏幕对色彩关系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讲授。学生通过色彩表现,理解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中,避免了手工上色不均等问题,并可创作其他方案,扩大练习范围。
2 加强色彩基础实践,提升学生配色能力
2.1 加强色彩基础实践 多数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只会模仿自然景物和他人作品,理论知识欠缺,更谈不上对色彩规律的精通与运用。所以,该部分内容必须深入教学详加阐述。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了对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四要素形成的色彩关系和色彩对比与调和的重点剖析。通过对原本复雜的光色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同时感受到色彩美所形成的视觉效应,更好地掌握色彩规律并提升基础教学效果。
2.2 提升学生配色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即使我们想通过色彩对比来提高学生的配色能力,例如纯度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但都是临摹已有的色彩对比,并未提高配色在色彩教学中的比例。因而,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培养配色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提高对学生配色能力的培养力度。笔者通过典型案例,采用色彩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使学生体验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体会优秀作品的配色特点,注重色彩在各类设计中的搭配,例如包装配色、服装设计配色、网页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实践,注重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主观心理色彩是色彩构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艺术从业者掌握色彩规律后,在创作中,准确的捕捉大自然色彩的本质,经客观感受后,形成了独特的色彩面貌,对自然的色彩能够独具慧眼。所谓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艺术人才不是生产制作机器。所以,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主观色彩养成,形成艺术个性。对此,笔者的经验如下:
3.1 分析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用色能力 色彩的表现形式能否成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在课堂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分析力,主观色彩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者的心灵创作。通过借鉴和赏析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的色彩个性,领略他们的色彩风格,培养学生的自身鉴赏能力。
3.2 注重积淀色彩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从色彩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如适当夸张和强调主导色调的运用,提高色彩鲜明度,使得画面更加具有鲜明感与强烈感,并降低次要色彩。同时,提高色彩的归纳训练强度也是获得主观色彩的方法。色彩归纳即色彩的提炼,通过对色彩的提炼,排除了丰富色彩的迷惑性,捕捉主导色,形成自身的主观色彩。另外对学生进行画面的变调训练,也不失为强化主观色彩思维的好方法之一,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改变画面的色彩时,会紧扣所吸引的色彩重新设计画面,积极主动的创造主观色彩。
3.3 注重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大自然五彩缤纷,优美的色彩处处皆是。它呈现一种“天然去雕琢”的秩序之美。在我们传统教学中,色彩设计中运用培训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在实际色彩中设计能力不足。针对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在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设计用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视觉设计研究所.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南云治嘉.日本高校色彩设计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于虹(1977-),女,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漳州市第二技工学校老师,研究方向:美术。
关键词:色彩基础 主观色彩 教学实践
艺术专业基础教学中,所谓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而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的理论课程。色彩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探讨利用色彩要素的搭配交变获得色彩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同时,它也对于现代设计及其他视觉传达艺术的创作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如何让学生系统的把握和运用色彩构成的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改进以下三种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恭聆批评指正。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师的授课方式。我们翻新课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计算机媒体直观地讲授色彩构成的知识,传统课堂教学“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而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色彩知识,并且获取极大的学习乐趣。对于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手绘训练上,避免了重点在画面的精工细做和技法呈现上,而忽略对观察、思考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因此,可以运用绘图软件,如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大屏幕对色彩关系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讲授。学生通过色彩表现,理解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中,避免了手工上色不均等问题,并可创作其他方案,扩大练习范围。
2 加强色彩基础实践,提升学生配色能力
2.1 加强色彩基础实践 多数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只会模仿自然景物和他人作品,理论知识欠缺,更谈不上对色彩规律的精通与运用。所以,该部分内容必须深入教学详加阐述。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了对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四要素形成的色彩关系和色彩对比与调和的重点剖析。通过对原本复雜的光色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同时感受到色彩美所形成的视觉效应,更好地掌握色彩规律并提升基础教学效果。
2.2 提升学生配色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即使我们想通过色彩对比来提高学生的配色能力,例如纯度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但都是临摹已有的色彩对比,并未提高配色在色彩教学中的比例。因而,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培养配色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提高对学生配色能力的培养力度。笔者通过典型案例,采用色彩学的理论分析方法,使学生体验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体会优秀作品的配色特点,注重色彩在各类设计中的搭配,例如包装配色、服装设计配色、网页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实践,注重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主观心理色彩是色彩构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艺术从业者掌握色彩规律后,在创作中,准确的捕捉大自然色彩的本质,经客观感受后,形成了独特的色彩面貌,对自然的色彩能够独具慧眼。所谓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艺术人才不是生产制作机器。所以,必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主观色彩养成,形成艺术个性。对此,笔者的经验如下:
3.1 分析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用色能力 色彩的表现形式能否成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在课堂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分析力,主观色彩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者的心灵创作。通过借鉴和赏析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的色彩个性,领略他们的色彩风格,培养学生的自身鉴赏能力。
3.2 注重积淀色彩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从色彩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如适当夸张和强调主导色调的运用,提高色彩鲜明度,使得画面更加具有鲜明感与强烈感,并降低次要色彩。同时,提高色彩的归纳训练强度也是获得主观色彩的方法。色彩归纳即色彩的提炼,通过对色彩的提炼,排除了丰富色彩的迷惑性,捕捉主导色,形成自身的主观色彩。另外对学生进行画面的变调训练,也不失为强化主观色彩思维的好方法之一,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改变画面的色彩时,会紧扣所吸引的色彩重新设计画面,积极主动的创造主观色彩。
3.3 注重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大自然五彩缤纷,优美的色彩处处皆是。它呈现一种“天然去雕琢”的秩序之美。在我们传统教学中,色彩设计中运用培训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在实际色彩中设计能力不足。针对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在改进主观心理色彩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设计用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视觉设计研究所.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南云治嘉.日本高校色彩设计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于虹(1977-),女,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漳州市第二技工学校老师,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