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个民营企业家,自掘到第一桶金之时,就默默无闻地开始了“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的漫长道路。他说:“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是我的责任。”他就是重庆渝江森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树生。同时,他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2006年5月23日上任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
爱洒公益事业
他的公司员工由初创时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680多人:企业从初创时的1间租赁房、6辆营运车发展到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出租汽车客运、汽车驾校、物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然而,刘树生致富不忘党恩,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了大量“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
十多年来。刘树生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累计金额达2000多万元。每年“七·一”那天,他都组织10多台“共产党员示范车”上路免费为乘客提供服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2002年以来,他先后向鱼洞地区特困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品学兼优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清华中学学生等进行捐助,启动“手牵手,心连心”爱心帮扶送温暖活动,受助人员达230余人。2006年大年三十,刘树生深入到20户家中拜年,将他在桂花村任职的5月至12月的工资2870元和镇考核桂花村工作一等奖平均所得485元,另自己还拿出平时的积蓄300元共计3655元,购买了大米和食用油亲自送到每一户家中……
情系新农村建设
从管理600员工的企业家,到万余村民的党委书记:从资产过亿的老板,到去年人均收入只有1655元的桂花村村官。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2006年3月,巴南区召开全区100家重点企业座谈会,政府起初希望这些重点企业每家出点钱支持新农村建设。刘树生想到,企业捐几十万元给农村,也许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要扶贫,更新农民观念才是最重要的。他当即主动申请到巴南区最偏僻、最贫困的村任党委书记,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刘树生正式走马上任,担任了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就职仪式上,他当场捐赠3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并承诺5年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上任后,刘树生带领村党委一班人,深入农户院坝调查研究,从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他首先制定了桂花村建设发展规划:建好高洞寺桥、连接村公路、接上自来水、开通闭路电视、有条件的地方安装天然气等,并提出了“企村联合、村社携手、实惠到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产业强村、引进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党员示范带村”的发展思路。
大半年来,桂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村民们盼了多年的高洞寺大桥已建成通车。河两岸的10多个村民组、5000余村民从此不再为过河发愁;动工修建了一条到桂花村最偏远的高洞蒋家坝社的村级公路,这条近7公里长的公路将连接桂花村的其他公路网,5000余村民走路到巴南区界石镇赶集的历史从此终结;村里建起了广播站,在全村安装了20只高音喇叭,每天早、中、晚定时播音,把各种政策和市场信息、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时传播到了村民中;同时,全村除特别偏远的农户外,80%以上的农户家里都安上了闭路电视……
“几个月后,我要让全村人出行都能坐上客车。”刘树生表示,等几条路全部修好后,全村就形成了一条30多公里长的环形公路,他已经安排渝江森林实业集团的客运公司,购买10辆中巴车,在桂花村开通客运,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乘车。
企业经营理念被引入新农村建设后,给桂花村注入了活力,随着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引进村里,村民们的蔬菜、奶牛等产业也有了新的起色。他不是农民,却为了贫困的桂花村里那1万多村民辗转反侧。大到修路、架桥,小到吃饱、穿暖,只要是村里的事儿,他不仅一一记挂在心,还要在最短的时间一一落实。他说:“身为村官,让村民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日子,我责无旁贷。”
爱洒公益事业
他的公司员工由初创时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680多人:企业从初创时的1间租赁房、6辆营运车发展到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出租汽车客运、汽车驾校、物业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然而,刘树生致富不忘党恩,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了大量“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
十多年来。刘树生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累计金额达2000多万元。每年“七·一”那天,他都组织10多台“共产党员示范车”上路免费为乘客提供服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2002年以来,他先后向鱼洞地区特困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和品学兼优的重庆医科大学、重庆清华中学学生等进行捐助,启动“手牵手,心连心”爱心帮扶送温暖活动,受助人员达230余人。2006年大年三十,刘树生深入到20户家中拜年,将他在桂花村任职的5月至12月的工资2870元和镇考核桂花村工作一等奖平均所得485元,另自己还拿出平时的积蓄300元共计3655元,购买了大米和食用油亲自送到每一户家中……
情系新农村建设
从管理600员工的企业家,到万余村民的党委书记:从资产过亿的老板,到去年人均收入只有1655元的桂花村村官。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2006年3月,巴南区召开全区100家重点企业座谈会,政府起初希望这些重点企业每家出点钱支持新农村建设。刘树生想到,企业捐几十万元给农村,也许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要扶贫,更新农民观念才是最重要的。他当即主动申请到巴南区最偏僻、最贫困的村任党委书记,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刘树生正式走马上任,担任了巴南区界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就职仪式上,他当场捐赠3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并承诺5年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上任后,刘树生带领村党委一班人,深入农户院坝调查研究,从切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他首先制定了桂花村建设发展规划:建好高洞寺桥、连接村公路、接上自来水、开通闭路电视、有条件的地方安装天然气等,并提出了“企村联合、村社携手、实惠到户”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产业强村、引进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党员示范带村”的发展思路。
大半年来,桂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村民们盼了多年的高洞寺大桥已建成通车。河两岸的10多个村民组、5000余村民从此不再为过河发愁;动工修建了一条到桂花村最偏远的高洞蒋家坝社的村级公路,这条近7公里长的公路将连接桂花村的其他公路网,5000余村民走路到巴南区界石镇赶集的历史从此终结;村里建起了广播站,在全村安装了20只高音喇叭,每天早、中、晚定时播音,把各种政策和市场信息、先进的农业技术及时传播到了村民中;同时,全村除特别偏远的农户外,80%以上的农户家里都安上了闭路电视……
“几个月后,我要让全村人出行都能坐上客车。”刘树生表示,等几条路全部修好后,全村就形成了一条30多公里长的环形公路,他已经安排渝江森林实业集团的客运公司,购买10辆中巴车,在桂花村开通客运,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乘车。
企业经营理念被引入新农村建设后,给桂花村注入了活力,随着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引进村里,村民们的蔬菜、奶牛等产业也有了新的起色。他不是农民,却为了贫困的桂花村里那1万多村民辗转反侧。大到修路、架桥,小到吃饱、穿暖,只要是村里的事儿,他不仅一一记挂在心,还要在最短的时间一一落实。他说:“身为村官,让村民早日过上富裕安康的日子,我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