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亲爱的客栈》《三个院子》《漂亮的房子》以及《青春旅社》等以民宿为主题的节目,民宿似乎一下子火了。手机下单,旅途中不再住酒店,而是住进陌生人的家里——目前这种“共享民宿”的在线短租形式,正在成为市民旅途中的新选择。
共享民宿:让旅行不止是游山玩水
共享经济大潮席卷而来,旅行住宿也可共享。2017年,不少游客体验了别样的住宿,感受了一次不一样的旅行。
来自山西太原的白领赵恬住到了云南双廊古镇一户当地居民家中。“我是临时决定去云南旅游,预订住宿时发现价格合适的酒店都已住满了。”赵恬说,因为朋友推荐,她尝试着在一家网站寻找愿意接待自己的房主,最终在出发前找到了住处。
出乎她意料的是,“共享民宿”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旅行体验。“一推开窗就看见洱海,景色美得让我不想离开”,赵恬说,户主热情而友好,向她提供了许多当地人才知道的出游建议,还给她讲双廊人流传下来的故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成为一个关键词,而共享经济与旅游的融合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共享民宿”,像赵恬一样的“旅族”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住处,看到的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在“共享民宿”的概念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分享自家住房给陌生人住的理念,就已经在旅游爱好者中获得了不少拥趸,尤其受到游客们的推崇。短租房有高性价比、特色浓厚、居家感强的特点,比起传统酒店的客房更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产业调研网信息显示,短租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住宿的新首选,目前,国内短租仍以公寓需求为主,占整个短租市场产品结构的51.5%,家庭旅馆其次,占比为23.8%。
山西姑娘刘洋三年前曾远赴英国留学,她在环游欧洲的旅途中一共住了20多次“共享民宿”。“是每一位善良、真诚的招待者让我从不安变得放心。”刘洋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住在一个德国老奶奶家里,老奶奶教她陶塑,还带她看星星,她们至今仍然用邮件交流,成了“忘年交”。
回国后,她也注册成为一名“共享民宿”的房主,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入住。“我会把每一个我愿意接待的游客当做朋友去对待。”通过交流、陪伴,刘洋收获了许多特别的友谊。
房客:生命财产安全如何保障
虽然“共享民宿”让很多游客享受到了“家”的感觉,但是“在线短租”这种零散提供的租房服务,目前仍然存在法律空白,面临着“名正言不顺”的尴尬。正如曾经网约车被认定为“黑车”,如今的“共享民宿”,也蒙上了类似的阴影。
市民谢女士在2017年假期曾带着家人到广州旅游,为了能和家人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她特意在某在线短租平台上预订了一套两居室私人住宅。“我们预订的是私人住宅,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有客厅也有厨房,和家人也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此外,谢女士说到,民宿的价格相对便宜也是她选择的原因,相同地段的酒店,价格可能要比民宿贵一倍。
不过,谢小姐留意到,所选择的共享民宿并没有安装相关的消防和火灾预警设备,也没有消防应急疏散指引。此外,在平台上注册并预订房间时,虽然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并验证电子邮箱地址、手机号码、常用社交软件以及近照等资料,但是房东并没有现场查验自己的身份证。
“因为门锁是电子锁,只需要刷卡便可以进入,所以房东在门外装了一个小保险箱,将门卡放入保险箱内。入住时,房东只需要提供地址和密码箱的密码即可。”谢小姐说。
这不禁让谢小姐有些提心吊胆,“如果上一个房客偷偷记下了密码,在我们离开房间后进来偷东西导致财产损失了,应该找谁赔?”
事实上,这种担心并不多余,杭州的章先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烦恼。章先生曾在某平台预订一小区的短租房,但出去吃饭后回来却发现自己价值6万元的摄影器材被盗。房东虽然陪着章先生一起报警,但却表示,“租房子发生东西被偷的情况,不能怪房东吧?”
虽然大部分短租平台上出租的是整间公寓,但也有不少出租的是闲置房间。这意味着房客要和陌生人共处一室,大大增加了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警方曾明确向游客警示,租客要小心短租平台的虚假信息,很多房东可能挂羊头卖狗肉,出租房屋的质量、安全都不达标,导致租客的人身、财产均有可能遇到问题,所以对于短租平台的信息,除了软件方需要谨慎审核,租客也要到现场进行考察后再考虑是否入住。
在途家、蚂蚁、小猪租赁平台上,发布信息非常便利,只要提供身份证或营业执照,加上房产证或租赁合同,以及一些清晰的房间图片,便可在平台上出租。
据某短租平台业内人士透露,每逢节假日等时段,发出短租信息的房主很多,很难做到去现场验房审核信息,基本上只是看看房主提交的电子信息。“有时候的确有客人投诉,照片和现实反差大,美图过了。”
对于短租客来讲,更不可能事先实地考察。“我是旅游去住的,又不是长住,考虑那么多干吗?”很多房客都会有类似的想法。
房东:朋友多了隐忧也多了
“共享民宿”,就是房東把他们对于旅行本身的理解,把当地的文化带给旅行者。让旅客有更好的住宿入住体验。新疆楼兰的闫永乐已经做了6年的“共享民宿”,2017年“十一”期间,他又一次共享出了自己的家。“共享民宿”让他结识了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广州的背包客车队,并与他们一起骑摩托车旅行,也让他收获了分享的喜悦。一些“共享民宿”的房主表示,他们为游客提供住处,传递了“共享的精神”。生活中闲置的资源随处可见,通过共享,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不仅盘活了社会资源,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如果让出自家空置的房间给他人,去往对方的城市时,同样会被热情招待。” “来我家的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多数人还是留学生,都是来广州玩的。”家住广州市越秀区团一大广场地铁站附近的小美说,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在一个在线租赁平台无意中注册成了房东。回顾到过家里的短租客人,小美发现还是以留学和留学归国的年轻人居多,其中又以女生为主。客人每次来的数量不定,有时一个,最多同时来了5个人,“儿子和女儿的房间住满了,孩子都睡在我房里。”有的人暂住一宿,也有连住9天的。她在网上晒的自家房间,颇受欢迎的是她女儿的“公主房”,住一晚的费用只需100多元。
育有一子一女的小美说,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少,即使有空也是在家待着,她比较看重的是足不出户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房客交流,尤其是留学生分享的个人经历和见闻,都让她和孩子大开眼界,她也经常叫上新结识的朋友出门逛街会友,尝一尝广州的美食,乐此不疲。
相比于闫永乐和小美来说,南京的市民张军(化名)却没有这么幸运了。张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家变成了“毒窝”,即使事情过去了一年,又把房子重新粉刷,张军对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
2017年“五一”假期,张军通过短租平台将自己闲置的房子作为民宿租用给了房客陈某,没想到陈某借旅游之际和同伙一起在张军的家里吸毒。被邻居发现报警后,张军才知道房客如此不堪。
无独有偶,2017年“十一”假期,“杭州夫妇将婚房出租遇到大盗被搬空”的消息让“互联网+住宿”备受关注,这种在中国发展迅速的民宿方式也开始备受争议。
“共享民宿”中房东与房客互为陌生人的前提下,房东的财产安全、房客的人身安全及隐私保护不足,平台的责任义务分配模糊,政府监管的空白等都让民宿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租赁平台:夹缝中生存
“共享民宿”平台中缺乏政府监管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大的软肋。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已经在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行业得到应验。而共享民宿行业仍未获得官方定性,依旧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
经营了两年民宿平台的木子(化名)表示,现在所谓的民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里的民宿,房主将个人的空置房拿出来出租和专业的“二房东”整体“打包”再出租;另一种民宿则是在景区内的客栈类民宿。木子表示,当前民宿确实存在监管的空白。平台主要通过开放评论系统,让消费者的评分来“倒逼”民宿提供方提高服务。“想要预订房间的客人,可以通过前面房客的评论和评分等自主进行判断。”
对于房东担心的房屋被破坏问题,木子表示,短租平台设置有“房东保障金计划”,当房东的房源遭受房客破坏,且破坏超出了房客缴纳的保证金的金额,则房东有权要求平台以房东保障金计划项下的资金进行补偿。
“此外,我们也会为一些房东提供房屋保险。当房东的房源遭受房客破坏且符合保险理赔条件的,房东可以通过保险获赔。”木子表示。
在深圳宝安区经营民宿的“二房东”陈先生也表示,住客的体验和评价对房源的出租至关重要,因此,房东也会自觉做好房屋的维护和卫生工作。
在房源的真实性和安全方面,陈先生表示,“房源我们会去实地走访的,确保真实性;房客入住登记身份证,与警方的系统联网。在安全性方面,我们的系统与酒店的管理是一样的。”
专家:监管“短板”急需补齐
相比普通的“共享民宿”,有趣、充满酷味、更加符合年轻人一代对精品民宿需求,在北、上、广年轻白领间更加流行。广州成为精品民宿大本营,尤其是相比三四星级酒店,产品属性类似的精品民宿在价格上更加亲民。房客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联系房东、直接预订和付款。这样不仅方便了游客,增加了游客旅途住宿的多样性,还让一些房客可以在赚钱的同时交到朋友。
不过在线短租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名不副实、以次充好的房源屡见不鲜,由于监控设施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客户住宿体验差,甚至引发安全问题。这也对互联网民宿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共享民宿”這一新兴事物,的确存在有房东把自己的房子交给了普通短租平台之后,房间变成了垃圾堆、房屋内遭到素质不高的房客破坏,可是当房东联系房客解决问题的时候,房客早已“不见踪影”这类问题。
目前,共享民宿的监管还存在大片空白,需依赖使用者的自律和平台的约束。因此,国内精品互联网民宿预订平台负责人和业内专家都在呼吁,良好的民宿体验有赖高素质的住客、房东和平台方,但明确的监管体系也不可或缺。
共享民宿:让旅行不止是游山玩水
共享经济大潮席卷而来,旅行住宿也可共享。2017年,不少游客体验了别样的住宿,感受了一次不一样的旅行。
来自山西太原的白领赵恬住到了云南双廊古镇一户当地居民家中。“我是临时决定去云南旅游,预订住宿时发现价格合适的酒店都已住满了。”赵恬说,因为朋友推荐,她尝试着在一家网站寻找愿意接待自己的房主,最终在出发前找到了住处。
出乎她意料的是,“共享民宿”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旅行体验。“一推开窗就看见洱海,景色美得让我不想离开”,赵恬说,户主热情而友好,向她提供了许多当地人才知道的出游建议,还给她讲双廊人流传下来的故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成为一个关键词,而共享经济与旅游的融合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共享民宿”,像赵恬一样的“旅族”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住处,看到的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在“共享民宿”的概念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分享自家住房给陌生人住的理念,就已经在旅游爱好者中获得了不少拥趸,尤其受到游客们的推崇。短租房有高性价比、特色浓厚、居家感强的特点,比起传统酒店的客房更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产业调研网信息显示,短租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住宿的新首选,目前,国内短租仍以公寓需求为主,占整个短租市场产品结构的51.5%,家庭旅馆其次,占比为23.8%。
山西姑娘刘洋三年前曾远赴英国留学,她在环游欧洲的旅途中一共住了20多次“共享民宿”。“是每一位善良、真诚的招待者让我从不安变得放心。”刘洋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住在一个德国老奶奶家里,老奶奶教她陶塑,还带她看星星,她们至今仍然用邮件交流,成了“忘年交”。
回国后,她也注册成为一名“共享民宿”的房主,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入住。“我会把每一个我愿意接待的游客当做朋友去对待。”通过交流、陪伴,刘洋收获了许多特别的友谊。
房客:生命财产安全如何保障
虽然“共享民宿”让很多游客享受到了“家”的感觉,但是“在线短租”这种零散提供的租房服务,目前仍然存在法律空白,面临着“名正言不顺”的尴尬。正如曾经网约车被认定为“黑车”,如今的“共享民宿”,也蒙上了类似的阴影。
市民谢女士在2017年假期曾带着家人到广州旅游,为了能和家人有更多的相处时间,她特意在某在线短租平台上预订了一套两居室私人住宅。“我们预订的是私人住宅,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有客厅也有厨房,和家人也有更多的相处时间。”此外,谢女士说到,民宿的价格相对便宜也是她选择的原因,相同地段的酒店,价格可能要比民宿贵一倍。
不过,谢小姐留意到,所选择的共享民宿并没有安装相关的消防和火灾预警设备,也没有消防应急疏散指引。此外,在平台上注册并预订房间时,虽然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并验证电子邮箱地址、手机号码、常用社交软件以及近照等资料,但是房东并没有现场查验自己的身份证。
“因为门锁是电子锁,只需要刷卡便可以进入,所以房东在门外装了一个小保险箱,将门卡放入保险箱内。入住时,房东只需要提供地址和密码箱的密码即可。”谢小姐说。
这不禁让谢小姐有些提心吊胆,“如果上一个房客偷偷记下了密码,在我们离开房间后进来偷东西导致财产损失了,应该找谁赔?”
事实上,这种担心并不多余,杭州的章先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烦恼。章先生曾在某平台预订一小区的短租房,但出去吃饭后回来却发现自己价值6万元的摄影器材被盗。房东虽然陪着章先生一起报警,但却表示,“租房子发生东西被偷的情况,不能怪房东吧?”
虽然大部分短租平台上出租的是整间公寓,但也有不少出租的是闲置房间。这意味着房客要和陌生人共处一室,大大增加了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警方曾明确向游客警示,租客要小心短租平台的虚假信息,很多房东可能挂羊头卖狗肉,出租房屋的质量、安全都不达标,导致租客的人身、财产均有可能遇到问题,所以对于短租平台的信息,除了软件方需要谨慎审核,租客也要到现场进行考察后再考虑是否入住。
在途家、蚂蚁、小猪租赁平台上,发布信息非常便利,只要提供身份证或营业执照,加上房产证或租赁合同,以及一些清晰的房间图片,便可在平台上出租。
据某短租平台业内人士透露,每逢节假日等时段,发出短租信息的房主很多,很难做到去现场验房审核信息,基本上只是看看房主提交的电子信息。“有时候的确有客人投诉,照片和现实反差大,美图过了。”
对于短租客来讲,更不可能事先实地考察。“我是旅游去住的,又不是长住,考虑那么多干吗?”很多房客都会有类似的想法。
房东:朋友多了隐忧也多了
“共享民宿”,就是房東把他们对于旅行本身的理解,把当地的文化带给旅行者。让旅客有更好的住宿入住体验。新疆楼兰的闫永乐已经做了6年的“共享民宿”,2017年“十一”期间,他又一次共享出了自己的家。“共享民宿”让他结识了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广州的背包客车队,并与他们一起骑摩托车旅行,也让他收获了分享的喜悦。一些“共享民宿”的房主表示,他们为游客提供住处,传递了“共享的精神”。生活中闲置的资源随处可见,通过共享,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不仅盘活了社会资源,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如果让出自家空置的房间给他人,去往对方的城市时,同样会被热情招待。” “来我家的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多数人还是留学生,都是来广州玩的。”家住广州市越秀区团一大广场地铁站附近的小美说,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在一个在线租赁平台无意中注册成了房东。回顾到过家里的短租客人,小美发现还是以留学和留学归国的年轻人居多,其中又以女生为主。客人每次来的数量不定,有时一个,最多同时来了5个人,“儿子和女儿的房间住满了,孩子都睡在我房里。”有的人暂住一宿,也有连住9天的。她在网上晒的自家房间,颇受欢迎的是她女儿的“公主房”,住一晚的费用只需100多元。
育有一子一女的小美说,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少,即使有空也是在家待着,她比较看重的是足不出户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房客交流,尤其是留学生分享的个人经历和见闻,都让她和孩子大开眼界,她也经常叫上新结识的朋友出门逛街会友,尝一尝广州的美食,乐此不疲。
相比于闫永乐和小美来说,南京的市民张军(化名)却没有这么幸运了。张军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家变成了“毒窝”,即使事情过去了一年,又把房子重新粉刷,张军对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
2017年“五一”假期,张军通过短租平台将自己闲置的房子作为民宿租用给了房客陈某,没想到陈某借旅游之际和同伙一起在张军的家里吸毒。被邻居发现报警后,张军才知道房客如此不堪。
无独有偶,2017年“十一”假期,“杭州夫妇将婚房出租遇到大盗被搬空”的消息让“互联网+住宿”备受关注,这种在中国发展迅速的民宿方式也开始备受争议。
“共享民宿”中房东与房客互为陌生人的前提下,房东的财产安全、房客的人身安全及隐私保护不足,平台的责任义务分配模糊,政府监管的空白等都让民宿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租赁平台:夹缝中生存
“共享民宿”平台中缺乏政府监管一直被业界认为是最大的软肋。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已经在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行业得到应验。而共享民宿行业仍未获得官方定性,依旧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
经营了两年民宿平台的木子(化名)表示,现在所谓的民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里的民宿,房主将个人的空置房拿出来出租和专业的“二房东”整体“打包”再出租;另一种民宿则是在景区内的客栈类民宿。木子表示,当前民宿确实存在监管的空白。平台主要通过开放评论系统,让消费者的评分来“倒逼”民宿提供方提高服务。“想要预订房间的客人,可以通过前面房客的评论和评分等自主进行判断。”
对于房东担心的房屋被破坏问题,木子表示,短租平台设置有“房东保障金计划”,当房东的房源遭受房客破坏,且破坏超出了房客缴纳的保证金的金额,则房东有权要求平台以房东保障金计划项下的资金进行补偿。
“此外,我们也会为一些房东提供房屋保险。当房东的房源遭受房客破坏且符合保险理赔条件的,房东可以通过保险获赔。”木子表示。
在深圳宝安区经营民宿的“二房东”陈先生也表示,住客的体验和评价对房源的出租至关重要,因此,房东也会自觉做好房屋的维护和卫生工作。
在房源的真实性和安全方面,陈先生表示,“房源我们会去实地走访的,确保真实性;房客入住登记身份证,与警方的系统联网。在安全性方面,我们的系统与酒店的管理是一样的。”
专家:监管“短板”急需补齐
相比普通的“共享民宿”,有趣、充满酷味、更加符合年轻人一代对精品民宿需求,在北、上、广年轻白领间更加流行。广州成为精品民宿大本营,尤其是相比三四星级酒店,产品属性类似的精品民宿在价格上更加亲民。房客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联系房东、直接预订和付款。这样不仅方便了游客,增加了游客旅途住宿的多样性,还让一些房客可以在赚钱的同时交到朋友。
不过在线短租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名不副实、以次充好的房源屡见不鲜,由于监控设施不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客户住宿体验差,甚至引发安全问题。这也对互联网民宿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共享民宿”這一新兴事物,的确存在有房东把自己的房子交给了普通短租平台之后,房间变成了垃圾堆、房屋内遭到素质不高的房客破坏,可是当房东联系房客解决问题的时候,房客早已“不见踪影”这类问题。
目前,共享民宿的监管还存在大片空白,需依赖使用者的自律和平台的约束。因此,国内精品互联网民宿预订平台负责人和业内专家都在呼吁,良好的民宿体验有赖高素质的住客、房东和平台方,但明确的监管体系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