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关注的今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回首2013年,经济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展望2014年,一系列抓改革、促转型、惠民生的工作部署,目标精准、措施具体,为未来再创新优势增添了信心。
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看点众多,亮点纷呈,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改革。中国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作为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记者梳理发现,“改革”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7次。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总理所作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
《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而深化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啃下“硬骨头”方向明确、任务艰巨。
201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专家分析认为,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断。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14年更大成绩的动力。
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还有对于“三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往深处改。
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也不少,可以说直而热点难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伞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强调要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从企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
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还是改革虽已形成共识,但也要看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改革的紧迫性认识还不够。下一步要真正按照中央要求,把改革作为各项工作的抓手和突破点,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民生图景将与改革图景相互交织,百姓生活将在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改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代表、委员们认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关键是要把社保、医疗、住房这“三把民生伞”撑好,使其不再成为民生之困、之难、之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需要更细微细致精细的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指出,这实际是两个改革:一是将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制度衔接。这两项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共计8.2亿人左右,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头戏。目前这两项改革都已启动,预计年内即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施行。
医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个完整的段落对医改进行阐述,可谓异常重视,且决心坚定——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安居”有着极为深厚的情结,就连民生之本的“乐业”也是排在其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没力度……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报告还明确了今年保障房建设的具体目标——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从报告内容上看,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概念弱化,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保障房。其实,不少地方在两会前已经开列了今年的保障房任务单;北京力争竣工10万套、天津确保开建6万套、安徽将新建46万套……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完成开工3600万套的任务是比较有希望的。
“实现全体百姓的‘安居梦’,最关键的是让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济源市市长王宇燕说,将月光更多投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是政府理应承担的责任,明确目标、划定时限,也体现了政府的担当。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治理政府
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又一大亮点。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八项规定”到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诸多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反腐的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我们知道,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首先,要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其次,要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第三,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代表、委员们认为,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人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看到了中央政府的决心: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即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审计和市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通过法定民主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是今年两会的中心任务;把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的指导思想转化成具体可行的施政举措,是两会成果的集中体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9个方面重点工作,直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转型升级的难点、改善民生的焦点、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等问题,工作着力点集中指向关系重大、任务急迫,以及涉及百姓期盼的领域、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运用倒逼机制、区分轻重缓急,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改革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好的决策部署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以抓落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是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要把抓落实作为今年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努力取得丰硕的改革成果。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太艮
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看点众多,亮点纷呈,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改革。中国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作为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记者梳理发现,“改革”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7次。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总理所作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
《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而深化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啃下“硬骨头”方向明确、任务艰巨。
201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专家分析认为,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断。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14年更大成绩的动力。
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还有对于“三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往深处改。
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也不少,可以说直而热点难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伞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强调要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从企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
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还是改革虽已形成共识,但也要看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改革的紧迫性认识还不够。下一步要真正按照中央要求,把改革作为各项工作的抓手和突破点,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2014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民生图景将与改革图景相互交织,百姓生活将在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中改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代表、委员们认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关键是要把社保、医疗、住房这“三把民生伞”撑好,使其不再成为民生之困、之难、之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需要更细微细致精细的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指出,这实际是两个改革:一是将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制度衔接。这两项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共计8.2亿人左右,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头戏。目前这两项改革都已启动,预计年内即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施行。
医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个完整的段落对医改进行阐述,可谓异常重视,且决心坚定——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安居”有着极为深厚的情结,就连民生之本的“乐业”也是排在其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没力度……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报告还明确了今年保障房建设的具体目标——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从报告内容上看,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概念弱化,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保障房。其实,不少地方在两会前已经开列了今年的保障房任务单;北京力争竣工10万套、天津确保开建6万套、安徽将新建46万套……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完成开工3600万套的任务是比较有希望的。
“实现全体百姓的‘安居梦’,最关键的是让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济源市市长王宇燕说,将月光更多投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是政府理应承担的责任,明确目标、划定时限,也体现了政府的担当。
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治理政府
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又一大亮点。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八项规定”到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诸多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反腐的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我们知道,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首先,要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其次,要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第三,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代表、委员们认为,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人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看到了中央政府的决心: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即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审计和市计结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通过法定民主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是今年两会的中心任务;把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的指导思想转化成具体可行的施政举措,是两会成果的集中体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9个方面重点工作,直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转型升级的难点、改善民生的焦点、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等问题,工作着力点集中指向关系重大、任务急迫,以及涉及百姓期盼的领域、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运用倒逼机制、区分轻重缓急,稳扎稳打、有序推进,改革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好的决策部署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落实。以抓落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是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要把抓落实作为今年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努力取得丰硕的改革成果。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编/太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