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播范式的变革给校园危机治理带来严峻挑战。构建校园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创建校园危机大智慧管理中心,建设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可以开辟大数据时代校园危机治理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 校园危机 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11-02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我国积极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与教育业的融合不断加深,高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校园危机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充分认识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校园危机及其特点
高校校园危机是指,因为某种具体或者综合原因所致,在大学校园内部突然发生并可能迅速演变或者激化为较大规模的,严重影响校内稳定和治安秩序,进而危及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事件或活动。高校校园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威胁性、扩散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主体活跃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升级、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层面的日趋复杂,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干扰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影响高校稳定与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高校传统管理体制与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校园危机治理面临的困境
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1]。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四个基本特征。大数据依托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等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仿真平台,将传统信息采集方式转化为更具决策性和探测性的庞大信息资产处理渠道,实现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深远的预言能力和流程优化的信息分享能力。
IDC预计,全球数据总量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达到40ZB,是2011年的22倍[2]。在数据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范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给校园危机治理提出嚴峻挑战。
1.海量信息共享加剧校园危机的复杂性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便携终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丰富和便捷,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和程度扩大,海量信息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
海量信息共享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但也大大地增加了校园危机管理的难度。第一,增加了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和信息价值的多元性,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而且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权分散化,信息传播速度快捷化,校园危机事件甚至可能被“直播”。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性面对价值多元的海量信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构建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无疑是一个艰巨挑战。第二,校园危机一旦发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掌握最充分准确的数据,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减少沟通不良引起的信任缺失,找出危机预防的着力点、危机管理的突破点和危机恢复的关键点,也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信息多向互动导致校园危机管理的被动局面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自媒体以及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向互动成为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向互动模式超越于传统单向被动的信息传递,成就了多维度互动交流,包括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和受众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拓展言论通道,开辟表达空间,形成了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信息传播局面。
这赋予学生话语权、监督权、决策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主体感、认同感,但也导致高校在危机管理中陷入被动境地。具体表现在管理者对网络舆情的判断分析能力不强,准确把握公众立场和态度的难度加大,对危机事态的发展难以评估和掌控,危机应对决策难度加大。上传下达的简单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要求和利益诉求需要,不能有效应对校园危机中的网络舆情,建立更具针对性和引导性的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信息即时性凸显校园危机治理中决策延迟等问题
当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相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具有了即时性,体现为快速、高效的实时交流,信息时效性增强,强调对用户的精准推送,提供个性化服务。移动互联网使得时间和空间的交叉性延展空前膨胀,将网民们造就成为超越时空的共同体。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校园危机的治理主要是对“小数据”的分析,侧重于危机发生演化机理的定性分析、个案分析和经验总结,不能很好解释危机事件中非理性和非线性行为,不能有效应对危机决策中的信息缺失,不能解决危机认知困境和决策时间延迟的问题。可以说,危机决策模式徘徊在非理性决策与经验决策之间,决策质量亟待提高[3]。而校园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个体决策的思维瘫痪性,相关信息模糊、散乱和混沌,以“信息雾”的状态存在,信息的即时性则进一步凸显了这些特征。所以,大数据时代校园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缺失、决策延迟、应对简单线性等问题更加突出,现有危机决策模式无法指导管理者制定高效应对方案。
三、大数据引发校园危机治理的变革与创新
将大数据作为全面提升校园危机治理能力的战略手段,可以开辟校园危机治理新路径,重塑治理理念、变革治理体制、再造治理流程。
1.构建校园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拓宽校园危机治理的数据来源
通过大数据挖掘、汇总和分析多种信息来源,为危机管理提供更广的辅助决策数据支持。第一,采用云计算架构体系和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广泛挖掘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网络信息(如移动便携终端、即时通讯工具、搜索引擎和校园一卡通承载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轨迹时刻记录和自动分析,从而实现校园管理的全程化、常态化和动态化。第二,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构建校园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聚合分散孤立的大数据集。对校园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对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分析以及数据交互,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融通,为危机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创建校园危机智慧管理中心,提高校园危机治理的智能水平
创建智慧管理中心,实现对校园危机的全程化、精准化、智能化治理。第一,进行校园危机智能化预测。对统一共享平台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学生大数据电子档案,实现对全校学生学习行为、生活轨迹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智能化监测、分析、预警,预测潜在危机和发展趋势,捕捉危机化解契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着眼于各类可能出现的危机雏形进行分类和分级,制定和完善危机应急预案。第二,进行校园危机全程实时跟踪分析,智能化数据分析,智能推送应对方案。运用云计算仿真技术、推理预测模式、人机交互等高新技术,研发适合基于大数据的预警和演化防控系统、多主体智能支持系统,从而实现危机治理的及时化、智慧化[4]。一旦发生校园危机事件,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危机数据监控全程化和全面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和精准化,助力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和把握主动权,增加应对危机的缓冲时间和心理防护,建立有效引导沟通渠道。总之,科学设置和充分利用大数据智慧管理中心,有助于实现校园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保障校园稳定与安全,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危机管理的质量、效益、效率。
3.建设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提升校园危机治理的综合能力
传统校园危机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要求,必须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模糊管理模式提升到数据驱动、人网结合的精准治理模式,建设“人网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则是大势所趋。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危机的产生、演变及修复等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和定量分析,进行复杂系统动态建模仿真,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主体互动演变分析,从而,为深化对校园危机的认知提供新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为危机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智慧决策模式、政策仿真等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提升对校园危机的智能管理水平和科學决策水平。
建立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可以在高校各部门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架构快捷沟通和协同合作的桥梁,理清危机治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高校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整合线上信息引导与线下实务治理,形成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线上线下呼应的危机治理局面。
参考文献:
[1]新玉言, 李克. 大数据:政府治理新时代[M].台海出版社,2016.6:34.
[2]桑尼尔·索雷斯.大数据治理:an emerging imperative[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86.
[3]李博.谢斌.大数据与危机决策[N].光明日报,2015.6.10:13.
[4]张俊杰,杨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危机管理创新[J].商业时代, 2015.22:9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校园危机形成演变机制研究”(16SKGH07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心教育下的工程伦理教育”(2015YBZX125)。
作者简介:陈柯蓓(1978—),女,汉族,重庆人,讲师,法学硕士,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曾玉珍(1964—),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副研究馆员,硕士,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 校园危机 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11-02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我国积极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与教育业的融合不断加深,高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校园危机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充分认识和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校园危机及其特点
高校校园危机是指,因为某种具体或者综合原因所致,在大学校园内部突然发生并可能迅速演变或者激化为较大规模的,严重影响校内稳定和治安秩序,进而危及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的事件或活动。高校校园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威胁性、扩散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主体活跃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升级、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层面的日趋复杂,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干扰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影响高校稳定与发展,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高校传统管理体制与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校园危机治理面临的困境
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1]。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巨大的数据价值四个基本特征。大数据依托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等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仿真平台,将传统信息采集方式转化为更具决策性和探测性的庞大信息资产处理渠道,实现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深远的预言能力和流程优化的信息分享能力。
IDC预计,全球数据总量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达到40ZB,是2011年的22倍[2]。在数据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范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给校园危机治理提出嚴峻挑战。
1.海量信息共享加剧校园危机的复杂性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便携终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丰富和便捷,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和程度扩大,海量信息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
海量信息共享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但也大大地增加了校园危机管理的难度。第一,增加了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和信息价值的多元性,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而且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传播权分散化,信息传播速度快捷化,校园危机事件甚至可能被“直播”。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性面对价值多元的海量信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构建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无疑是一个艰巨挑战。第二,校园危机一旦发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掌握最充分准确的数据,做出最客观精准的分析,减少沟通不良引起的信任缺失,找出危机预防的着力点、危机管理的突破点和危机恢复的关键点,也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信息多向互动导致校园危机管理的被动局面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自媒体以及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向互动成为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向互动模式超越于传统单向被动的信息传递,成就了多维度互动交流,包括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和受众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拓展言论通道,开辟表达空间,形成了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信息传播局面。
这赋予学生话语权、监督权、决策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主体感、认同感,但也导致高校在危机管理中陷入被动境地。具体表现在管理者对网络舆情的判断分析能力不强,准确把握公众立场和态度的难度加大,对危机事态的发展难以评估和掌控,危机应对决策难度加大。上传下达的简单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要求和利益诉求需要,不能有效应对校园危机中的网络舆情,建立更具针对性和引导性的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信息即时性凸显校园危机治理中决策延迟等问题
当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相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具有了即时性,体现为快速、高效的实时交流,信息时效性增强,强调对用户的精准推送,提供个性化服务。移动互联网使得时间和空间的交叉性延展空前膨胀,将网民们造就成为超越时空的共同体。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校园危机的治理主要是对“小数据”的分析,侧重于危机发生演化机理的定性分析、个案分析和经验总结,不能很好解释危机事件中非理性和非线性行为,不能有效应对危机决策中的信息缺失,不能解决危机认知困境和决策时间延迟的问题。可以说,危机决策模式徘徊在非理性决策与经验决策之间,决策质量亟待提高[3]。而校园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个体决策的思维瘫痪性,相关信息模糊、散乱和混沌,以“信息雾”的状态存在,信息的即时性则进一步凸显了这些特征。所以,大数据时代校园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缺失、决策延迟、应对简单线性等问题更加突出,现有危机决策模式无法指导管理者制定高效应对方案。
三、大数据引发校园危机治理的变革与创新
将大数据作为全面提升校园危机治理能力的战略手段,可以开辟校园危机治理新路径,重塑治理理念、变革治理体制、再造治理流程。
1.构建校园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拓宽校园危机治理的数据来源
通过大数据挖掘、汇总和分析多种信息来源,为危机管理提供更广的辅助决策数据支持。第一,采用云计算架构体系和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广泛挖掘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网络信息(如移动便携终端、即时通讯工具、搜索引擎和校园一卡通承载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轨迹时刻记录和自动分析,从而实现校园管理的全程化、常态化和动态化。第二,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构建校园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聚合分散孤立的大数据集。对校园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对校园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分析以及数据交互,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融通,为危机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创建校园危机智慧管理中心,提高校园危机治理的智能水平
创建智慧管理中心,实现对校园危机的全程化、精准化、智能化治理。第一,进行校园危机智能化预测。对统一共享平台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学生大数据电子档案,实现对全校学生学习行为、生活轨迹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智能化监测、分析、预警,预测潜在危机和发展趋势,捕捉危机化解契机。管理者有针对性地着眼于各类可能出现的危机雏形进行分类和分级,制定和完善危机应急预案。第二,进行校园危机全程实时跟踪分析,智能化数据分析,智能推送应对方案。运用云计算仿真技术、推理预测模式、人机交互等高新技术,研发适合基于大数据的预警和演化防控系统、多主体智能支持系统,从而实现危机治理的及时化、智慧化[4]。一旦发生校园危机事件,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和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危机数据监控全程化和全面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和精准化,助力管理者提高反应速度和把握主动权,增加应对危机的缓冲时间和心理防护,建立有效引导沟通渠道。总之,科学设置和充分利用大数据智慧管理中心,有助于实现校园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保障校园稳定与安全,提高大数据背景下危机管理的质量、效益、效率。
3.建设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提升校园危机治理的综合能力
传统校园危机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要求,必须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模糊管理模式提升到数据驱动、人网结合的精准治理模式,建设“人网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则是大势所趋。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校园危机的产生、演变及修复等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和定量分析,进行复杂系统动态建模仿真,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主体互动演变分析,从而,为深化对校园危机的认知提供新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为危机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智慧决策模式、政策仿真等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提升对校园危机的智能管理水平和科學决策水平。
建立校园危机智慧管理模式,可以在高校各部门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架构快捷沟通和协同合作的桥梁,理清危机治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高校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整合线上信息引导与线下实务治理,形成目标统一、行动协同、线上线下呼应的危机治理局面。
参考文献:
[1]新玉言, 李克. 大数据:政府治理新时代[M].台海出版社,2016.6:34.
[2]桑尼尔·索雷斯.大数据治理:an emerging imperative[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86.
[3]李博.谢斌.大数据与危机决策[N].光明日报,2015.6.10:13.
[4]张俊杰,杨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危机管理创新[J].商业时代, 2015.22:9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校园危机形成演变机制研究”(16SKGH07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关心教育下的工程伦理教育”(2015YBZX125)。
作者简介:陈柯蓓(1978—),女,汉族,重庆人,讲师,法学硕士,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曾玉珍(1964—),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副研究馆员,硕士,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