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20
  临床资料
  2007~2009年收治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并发症患者216例,其中脑出血92例,脑梗死1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男168例,女148例,年龄58~92岁。
  常见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⑴观察:①呕血和便血。呕血时常混有食物残渣,呈咖啡色样,有难闻的腐臭味。部分病人呕血并不明显而血便相当严重,解大量的柏油样便,每天数次,个别病人解鲜红色大便。②观察是否有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烦躁、出冷汗、头晕、面色是否改变,心悸、脉搏快甚至休克的表现。③及时查大便潜血,必要时急查血色素了解出血情况。⑵护理:①给予冷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或插胃管并留置,定时鼻饲氢氧化铝凝胶及去甲肾上腺素。②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烦躁不安者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③监测生命体征和注意呕血、便血情况,记录呕血量和便血量,估计病人的出血情况和病情的变化。④对于出血量较多或贫血明显病人,应积极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血压,做好输血护理。
  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多发生在起病数天后,体温逐渐升高。大多数病人伴有心率增快、呼吸增快、出汗及痰量增多,甚至呈黄色黏稠痰,肺部可听到水泡音等征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常增多。⑴观察:①有无寒战、高热。体温在病后数天起逐渐升高。在39~40℃,呈稽留热。②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呼吸的节律、深度。③咳嗽、咳痰情况。特别观察痰的性质和量。多数病人病后第2天起痰液增多且稠。⑵护理:①保持病房环境卫生清洁,严禁探视者吸烟。②定时翻身、叩背、鼓励咳嗽、咳痰。昏迷病人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痰液黏稠而难以吸出,使用一次性射流雾化器,湿化呼吸道后吸痰;或根据情况做好气管切开的术前、术后护理。③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④保持输氧、输液的通畅,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脑心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损害累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到影响,神经体液障碍而引起心脏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⑴观察: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注意有无气急、发绀,肺底有无湿性啰音,心界是否扩大,心音是否低钝,有无心动过速和心律紊乱体征,及时常规检查心电图,以发现特异性ST-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等。⑵护理:①绝对卧床,尽量避免过多搬动病人。②保持安静,避免病人躁动和抽搐,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③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④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持续吸氧。⑤记录24小时出入量。⑥输液速度限制在30滴/分以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急性脑血管病时,应用脱水剂和激素、呕吐、出汗过多、不能进食等原因,常易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所致的脑损害。护理:①神志清醒的病人鼓励进食,少吃多餐。昏迷病人48小时后插胃管鼻饲,定时注入食物。补充足够的热量。②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出入量的多少来调整进食和输液,尿量多的病人除常规补钾外,应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尿量少或无尿的病人禁忌补钾。③合理有效的输液,不能进食或有酸中毒病人应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静滴。
  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潴留:脑血管病病人并发泌尿系感染多见于留置尿管的病人,特别是女性患者。病人多昏迷或失语而不能自述,多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有发热,病情加重,意识障碍加深,常需查尿常规才能明确诊断。
  压疮: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大多昏迷和不能翻身,合并压疮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常发生压疮的部位是腰骶部、髋部、内外髁及足跟部等处。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充气式气垫床,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如有大、小便、呕吐物及出汗等污染床褥应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吏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肺结核患者432例,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验组较对照组肺结核患者的从医行为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肺结核患者的从医行为。  关键词 肺结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04例,男85例,女19例;年龄54~78岁,平均56.5岁。  方法:术前访视,术中加强观察和术后回访。采用与患者交谈、聊天的形式,以亲切和霭的态度,对需要了解的心理问题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疑虑。  结 果  104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出
移动智能终端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核心通信设备,参与式感知的隐私保护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和解决数据以及位置隐私保护问题对参与式感知的大规模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参与式感知的特征使得隐私保护技术面临诸多挑战.该文对参与式感知隐私保护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参与式感知的基本应用和攻击模型,然后按照基于分组统计、第三方验证、K-匿名、数字加密4种策略对现有成果进行了分类,阐述了代表性
基于OpenFlow的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技术在数据中心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如何缓解集中的控制平面成为网络性能的瓶颈是其中的研究热点.OpenFlow规范提出,当数据
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能有效地评估女性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性别因素影响了缺血性心脏病(IHD)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在女性IHD中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少见,微血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