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江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现有的与国有林场相关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大资源,小产业”。本文基于通江县的基本县情,结合通江县现代林业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参与现状,并针对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其深化改革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业;发展
1、基本县情与林业发展状况
通江縣地处四川省巴中市的东北部,位于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该县东连万源,南接平昌,西邻南江、巴州,北部与陕西省镇巴县、西乡县、南郑县相连接。通江县属于中低山区,地形呈现为“三山夹二谷”。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热冬冷、降水集中、日照充足等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3.9℃,年降水量为1399.2mm。
通江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地林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高于50%,其中包括植物乔灌木77科一共308种,是典型的林业大县。该县以国有林场为核心,2014年发展核桃、银杏、漆树、板栗等特色经济林5000亩、中药材基地2000亩、特色苗木基地170亩。通江县依托其丰厚的森林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通江县林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2、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参与现状分析
2.1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现状
目前,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工作仅仅处于基本的起步阶段。2014年,通江县林业局及相关部门针对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向县政府提交了相关方案,希望能够改革现有的林场体制,并把国有林场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当中。据相关数据统计,通江县2013年国有林场总体收入达304.88万元,其中有2921m3属于木材生产,由此带来的收益达120.08万元,多种经营收益总计160.8万元,由旅游业带来的收益占到其中的1\4左右,其他收益为24万元。
2.2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有林场表现出严重的边缘化,并且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及国有林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体制不顺
国有林场长期以来履行的职责大都属于事业职能,并对其进行企业化管理。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既没有国家财政对其进行拨款,也不能够依照市场化经营方式对其进行经营,导致其处于不企不事、不农不工、不城不乡的局面。工作人员既不属于事业单位职工,也不属于产业工人,林场现有的技术、管理等都没有统计进行编制,现有的管理体制也无法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对职工队伍的生计及林场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严重制约作用。
②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
目前,通江县国有林场在经营机制上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一些有益的做法与经验都无法坚持下来,因此林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经营机制。另外,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由以往砍树人变为栽树人和护林队,林场的基本运作完全依靠天保工程的投资,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
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通江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整体相对落后。在生产与经营木材的时间段内,林场依靠国家给予少量的资金支持及生产木材过程中提取的维修费来勉强维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自天保工程实施之后,国家对林场的投入近乎为0,林场又没有主体的经营收入,因此林场的基础设施基本得不到改善,使得林场现有的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的住宿条件艰苦,交通通訊不利,人畜饮水得不到有效保障。
④经营管理粗放
通江县国有林场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持、投入较少、没有进行长远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林场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不高,普遍存在着“资源大、产业小、效益低”等问题,不能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具备的优势。管理体制落后及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成为影响现代林业稳步发展的两大障碍。
3、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3.1明确国有林场的性质,理顺管理体制
首先结合通江县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依据“降低成本、操作简便、长远发展”的原则,将国有林场定位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并将林场机构经费、人员经费、生态保护资金等各项经费纳入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县财政统一对天保工程项目资金进行管理。林场森林抚育、商品林采伐等收入应当上缴给县级财政。除此之外,应当继续坚持县林业局的领导,以实现国有林场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及长远发展。
3.2创新经营机制
对国有林场现有的经营体制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将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与切实解决工作人员的就业问题及改善基础设施等紧密结合。以充分发挥林场的社会功能及不损坏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当增加国有林场的经营收入。另外,可以积极引导员工开展养殖业、森林旅游服务等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的收入。
3.3加大林场投入力度
首先应当积极争取省、市政府以及相关林业部门的政策支持,使其能够加大在林业上的投入,并将编制以内的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争取用好用活国家资金;其次,投资渠道要多元化,争取在人工造林、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抚育等项目中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林场改革发展当中;另外,林场的改革发展还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林区基础设施也应当列入其总体发展规划中,并向上申报以获取扶持资金,切实改善林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能够适应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3.4强化科技
就林场员工而言,通过开展管理干部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强林场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一批与林场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重视国有林场制度建设与干部作风建设,积极引导员工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增强员工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另外,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培育,对林场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实现森林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还要善于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并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积极探索、做好林场的经营管理工作,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与经营管理逐渐规范化与科学化,在保护好林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国有林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毛容武.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现状与建议.林业经济.2012(06)
[2]陈亮,马小芹.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绿色天府.2015(02):49
作者简介:罗洪君(1966年12月-),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人,大学,林业工程师。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业;发展
1、基本县情与林业发展状况
通江縣地处四川省巴中市的东北部,位于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该县东连万源,南接平昌,西邻南江、巴州,北部与陕西省镇巴县、西乡县、南郑县相连接。通江县属于中低山区,地形呈现为“三山夹二谷”。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热冬冷、降水集中、日照充足等特点,年平均温度为13.9℃,年降水量为1399.2mm。
通江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地林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高于50%,其中包括植物乔灌木77科一共308种,是典型的林业大县。该县以国有林场为核心,2014年发展核桃、银杏、漆树、板栗等特色经济林5000亩、中药材基地2000亩、特色苗木基地170亩。通江县依托其丰厚的森林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通江县林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2、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参与现状分析
2.1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现状
目前,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工作仅仅处于基本的起步阶段。2014年,通江县林业局及相关部门针对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向县政府提交了相关方案,希望能够改革现有的林场体制,并把国有林场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当中。据相关数据统计,通江县2013年国有林场总体收入达304.88万元,其中有2921m3属于木材生产,由此带来的收益达120.08万元,多种经营收益总计160.8万元,由旅游业带来的收益占到其中的1\4左右,其他收益为24万元。
2.2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有林场表现出严重的边缘化,并且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及国有林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体制不顺
国有林场长期以来履行的职责大都属于事业职能,并对其进行企业化管理。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既没有国家财政对其进行拨款,也不能够依照市场化经营方式对其进行经营,导致其处于不企不事、不农不工、不城不乡的局面。工作人员既不属于事业单位职工,也不属于产业工人,林场现有的技术、管理等都没有统计进行编制,现有的管理体制也无法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对职工队伍的生计及林场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严重制约作用。
②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
目前,通江县国有林场在经营机制上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一些有益的做法与经验都无法坚持下来,因此林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经营机制。另外,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场由以往砍树人变为栽树人和护林队,林场的基本运作完全依靠天保工程的投资,缺乏灵活的经营机制。
③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通江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整体相对落后。在生产与经营木材的时间段内,林场依靠国家给予少量的资金支持及生产木材过程中提取的维修费来勉强维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自天保工程实施之后,国家对林场的投入近乎为0,林场又没有主体的经营收入,因此林场的基础设施基本得不到改善,使得林场现有的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的住宿条件艰苦,交通通訊不利,人畜饮水得不到有效保障。
④经营管理粗放
通江县国有林场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持、投入较少、没有进行长远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林场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不高,普遍存在着“资源大、产业小、效益低”等问题,不能够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具备的优势。管理体制落后及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成为影响现代林业稳步发展的两大障碍。
3、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3.1明确国有林场的性质,理顺管理体制
首先结合通江县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依据“降低成本、操作简便、长远发展”的原则,将国有林场定位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并将林场机构经费、人员经费、生态保护资金等各项经费纳入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县财政统一对天保工程项目资金进行管理。林场森林抚育、商品林采伐等收入应当上缴给县级财政。除此之外,应当继续坚持县林业局的领导,以实现国有林场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及长远发展。
3.2创新经营机制
对国有林场现有的经营体制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将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与切实解决工作人员的就业问题及改善基础设施等紧密结合。以充分发挥林场的社会功能及不损坏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当增加国有林场的经营收入。另外,可以积极引导员工开展养殖业、森林旅游服务等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的收入。
3.3加大林场投入力度
首先应当积极争取省、市政府以及相关林业部门的政策支持,使其能够加大在林业上的投入,并将编制以内的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争取用好用活国家资金;其次,投资渠道要多元化,争取在人工造林、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抚育等项目中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林场改革发展当中;另外,林场的改革发展还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林区基础设施也应当列入其总体发展规划中,并向上申报以获取扶持资金,切实改善林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能够适应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3.4强化科技
就林场员工而言,通过开展管理干部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强林场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一批与林场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重视国有林场制度建设与干部作风建设,积极引导员工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增强员工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另外,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培育,对林场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实现森林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还要善于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并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积极探索、做好林场的经营管理工作,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与经营管理逐渐规范化与科学化,在保护好林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国有林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毛容武.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现状与建议.林业经济.2012(06)
[2]陈亮,马小芹.通江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绿色天府.2015(02):49
作者简介:罗洪君(1966年12月-),男,汉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人,大学,林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