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诵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基。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采用名人名言激励、学习目标激励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诵读之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读通、读懂、吟读三个方面进行诵读指导。读通的要求是:读对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语气。拿读准句读来说,学生只有读准句读,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读懂要求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吟读的要求是: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特质、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最后,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不管是课内文言文教学,还是课外的文言文阅读,诵读这一学习活动都要一以贯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诵读内化为学习文言文的自觉行动。
二、了解语法规律,夯实文言基础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规律。可以说,掌握语法规律是开启文言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除了文言文的断句规律之外,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都是文言文学习中必须面对和熟练掌握的。那么,针对这些语法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应对呢?一是注意辨析一词多义。例如,赞:①助,佐助。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世家》) ②介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③称赞。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二是注意积累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文言实词。例如,赍(jī):送财物给人,携带。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滑稽列传》);赉(lài):赏赐。抚军亦厚赉成。(《聊斋志异》)。厘清几种词类活用,重在实践。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的活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作出判断。例如,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很显然,其中的“走”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逃跑”的意思。明确文言虚词的用法,重在辨析。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掌握15个文言虚词。这15个文言虚词是:之、所、以、因、为;而、且、焉、若、何;于、与、其、乃、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其用法。例如,焉: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是兼词,在那里;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焉”是语气词,了;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焉”是代词,代指老师;④盘盘焉,囷囷焉。“焉”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把握四种特殊句式,重在归纳总结规律。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每类句式的特点、分类,结合典型例句,力求准确掌握。
三、扩大积累文言实词的范围
教学实践证明,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文言实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拓展学生视野,不断丰富学生对课外常见疑难实词的积累。学生的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主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在古代官制方面,拿兼代官职来说,摄:兼理。成王既幼,周公摄政。(《鲁周公世家》)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夏本纪》)行:兼代官职,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署:代理,暂任。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守:暂任某职,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二是课外常见疑难实词的积累。例如,逋:①逃亡。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中山狼传》)②拖欠,拖延。请尽蠲逋赋以徕之。(《清史稿》)
四、掌握灵活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灵活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也非常重要。在解题实践中,这样几种方法非常有效。一是推断法。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语法环境,对句子中的词语含义作合理推断。例如: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世说新语·巧艺》)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手谈”指下围棋。二是代入法。就是把某个词语的含义带入原句,看是否讲得通。三是针对翻译题,做到“看懂句意,字字落实,灵活处理”。例如:前恐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面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多次都没有成功。这样翻译就比较准确了。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在文言文教学中多作反思和总结,找准切入点,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扎实而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基。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采用名人名言激励、学习目标激励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诵读之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读通、读懂、吟读三个方面进行诵读指导。读通的要求是:读对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语气。拿读准句读来说,学生只有读准句读,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文言语句的含义。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读懂要求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吟读的要求是: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特质、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最后,养成学生诵读的习惯。不管是课内文言文教学,还是课外的文言文阅读,诵读这一学习活动都要一以贯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诵读内化为学习文言文的自觉行动。
二、了解语法规律,夯实文言基础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规律。可以说,掌握语法规律是开启文言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除了文言文的断句规律之外,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都是文言文学习中必须面对和熟练掌握的。那么,针对这些语法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应对呢?一是注意辨析一词多义。例如,赞:①助,佐助。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世家》) ②介绍。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③称赞。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二是注意积累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文言实词。例如,赍(jī):送财物给人,携带。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滑稽列传》);赉(lài):赏赐。抚军亦厚赉成。(《聊斋志异》)。厘清几种词类活用,重在实践。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的活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作出判断。例如,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很显然,其中的“走”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逃跑”的意思。明确文言虚词的用法,重在辨析。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掌握15个文言虚词。这15个文言虚词是:之、所、以、因、为;而、且、焉、若、何;于、与、其、乃、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其用法。例如,焉: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是兼词,在那里;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焉”是语气词,了;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焉”是代词,代指老师;④盘盘焉,囷囷焉。“焉”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把握四种特殊句式,重在归纳总结规律。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每类句式的特点、分类,结合典型例句,力求准确掌握。
三、扩大积累文言实词的范围
教学实践证明,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文言实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拓展学生视野,不断丰富学生对课外常见疑难实词的积累。学生的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主要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在古代官制方面,拿兼代官职来说,摄:兼理。成王既幼,周公摄政。(《鲁周公世家》)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夏本纪》)行:兼代官职,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署:代理,暂任。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守:暂任某职,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二是课外常见疑难实词的积累。例如,逋:①逃亡。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中山狼传》)②拖欠,拖延。请尽蠲逋赋以徕之。(《清史稿》)
四、掌握灵活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在文言文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灵活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也非常重要。在解题实践中,这样几种方法非常有效。一是推断法。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语法环境,对句子中的词语含义作合理推断。例如: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世说新语·巧艺》)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断“手谈”指下围棋。二是代入法。就是把某个词语的含义带入原句,看是否讲得通。三是针对翻译题,做到“看懂句意,字字落实,灵活处理”。例如:前恐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面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多次都没有成功。这样翻译就比较准确了。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在文言文教学中多作反思和总结,找准切入点,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扎实而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