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社会,有些学者指出技术对当代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其产生的根源。笔者则认为,技术并非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它只是特定历史下、资本座架的产物。
一、当代生态危机之根源的追问
技术原罪论者认为,技术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技术本身具有一种自主发展逻辑的张力,可以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形成一种独立的力量。有学者指出,把技术特别是现代技术内在的对自然的威胁和危害性揭示出来,即是说不能把这种威胁和危害性简单表面化的归结为社会和人为的因素,而是其本质上就有的。
技术原罪论,不考虑特定历史条件背景,将技术看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这样就会“认为科技进步不是生命和快乐的使者,而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它不仅没有使人们得到幸福,反而带来了很多副作用,认为有技术比没有技术更糟”,这种敌视一切技术的观念,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不能根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所以,对待现代技术,不应忽视特定历史条件背景。技术原罪论还遮蔽了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资本,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以及资本内在逻辑,造成资本需求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紧张关系,由此带来的就是靠发展高新技术,以攫取新领地以及更多的资源。芒福德就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资本主义的邪恶被归咎于机器;机器的成功却常归功于资本主义。
因此,现代技术绝非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而是资本座架下的产物。现代技术为何受资本控制?又如何为资本实现了反生态性的呢?这就需要从历史的以及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考察。
二、近代技术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技术只有被置于滋养它成长的文化综合体中才可能得到健康成长,因而它必须被放在一种文化框架内进行审视,否则我们就会误解技术”,而生态危机技术原罪论恰恰就在这一点上误解了技术。
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枷锁,将人从神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和改造世界,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然而,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成为自然的主宰,引向了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一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为生态危机奠定了哲学基础。这种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也为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在资本主义自由交换原则下,只有数学化的抽象,才可以完成这一使命。因为,可计算性即量化的思维习惯本身被设定为统治自然的原理,而且资本主义必须要把技术变得适用于抽象的量化形式,所以不能适用这种形式的一切技术,都被视为落后的,在这种价值观下,古代技术被淘汰和改进,留下的都是可进行抽象量化形式的现代技术手段。这种抽象的量化关系下,经济利益战胜了生态利益,自然资源开始被无节制地挥霍。第三,现代资本家不但可以掌控核心技术,而且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方向,甚至有时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决策。所以,即使有时机器并未改变什么,甚至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失败的。但由于有可能取得利润,就将机器的作用加以夸大。
这些正如默顿所指出,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先决条件业已深深扎根在这种哺育了它并确保着它的进一步成长的文化之中;它是长时期文化孵化生成的一个娇儿。从这个意义来说,现代技术无论是哲学建制,还是社会因素,都已经为资本所限制,体现着资本的意志。因此,芒福德指出技术“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它起的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社会集团对其利用的好坏”。
三、遵循资本逻辑的现代技术
从现代技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已经看到,凡是不符合资本本性和资本逻辑的技术,都将被遗弃,而且当代新技术的发展同样经受着资本本性及其逻辑的检验。
资本的逐利本性,催生现代技术的功利性。然而资本自己无法实现其自身的这个本性,必须通过支配和使用自然力才能现实地成为资本,实现增值的资本本性。这种支配和使用自然力的力量,唯有技术才能实现,因为“应用机器,不仅仅是使与单独个人的劳动不同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发挥作用,而且把单纯的自然力——如水、风、蒸汽、电等——变成社会劳动的力量”,经过这样一种技术化的手段,衡量自然界的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就只有经济利益了,这是完全迎合资本本性要求的。在这种逐利性的驱使下,具有功利性的技术得到保留和发展,这类技术不会考虑过度使用自然力造成的后果,其唯一目标就是帮助资本获得利润。例如生长激素、三聚氰胺、染色剂、瘦肉精等虽然都是工业技术产品,但是如果没有利润的驱动,他们就不再有这个必要了。正如马克思所言,只要有利润可图,资本就不会停下脚步,这种功利性的技术也就不可能消失。
资本的生产强制逻辑驱使现代技术的高效变得扭曲。高效率的生产有助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资本生产强制的逻辑下,这种高效率变得扭曲。例如,当代捕鱼业,为追求高效率,采用了诸如人造卫星探鱼、飞机空中侦察鱼群、激光栅栏围拦鱼群、机器人钓鱼、气泡幕拦鱼等手段,而置自然利益于不顾。
尽管诸多生态危机显示出的种种迹象,都有技术的参与,但应看到,技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就此就断言技术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且,现代技术都是由资本筛选的,只有那些符合资本本性和资本逻辑的技术,才能生存下来,因此不能将资本的邪恶归咎于技术。
四、对待技术的应有态度
生态危机技术原罪论,可能造成人们对技术的一种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还会遮蔽了真正的根源。技术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末,我们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航空航天,无一不是技术,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如果深入研究技术史,也会发现这一点,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有了技术的痕迹,可以说人创造了技术,同时技术也在改造着人。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它只是漫长的技术史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开始于资本统治世界的时期,资本要求一切都必须遵循其逻辑,它按照自己的要求选择和改变着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因素。由此,马克思特别强调要注意技术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之间的区别,因为“利用机器的方式和机器本身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把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等同于技术本身,那就会犯卢德主义的错误。
因此,要改变这种技术现象,首先,应当改变功利主义的技术观,这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也需要全社会道德舆论的构建。其次,在中国传统技术观中寻找出路,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或者已经研究中国技术思想,传统的技术思想作为中国思想的组成部分,也彰显出了她独特的魅力,其核心在于“道”、“技”之间的关系,一个“由技至道”、“以道驭术”、“顺应自然”的技术思想体系,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能。再次,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技术是一种生产活动,因此也就容易理解恩格斯在谈论关于支配和调节生产活动的社会方面的影响时所说的:“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迄今存在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全变革”。所以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及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才是我们对待技术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郑晓松.技术原罪.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6).
[2]李锐锋,刘冠英.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
[3]芒福德.陈云明等译.技术与文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许良.技术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徐水华.论资本逻辑与资本的反生态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12).
[7]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一、当代生态危机之根源的追问
技术原罪论者认为,技术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技术本身具有一种自主发展逻辑的张力,可以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形成一种独立的力量。有学者指出,把技术特别是现代技术内在的对自然的威胁和危害性揭示出来,即是说不能把这种威胁和危害性简单表面化的归结为社会和人为的因素,而是其本质上就有的。
技术原罪论,不考虑特定历史条件背景,将技术看成一种独立的力量,这样就会“认为科技进步不是生命和快乐的使者,而是‘死神和绝望的化身’,它不仅没有使人们得到幸福,反而带来了很多副作用,认为有技术比没有技术更糟”,这种敌视一切技术的观念,既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不能根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所以,对待现代技术,不应忽视特定历史条件背景。技术原罪论还遮蔽了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资本,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以及资本内在逻辑,造成资本需求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紧张关系,由此带来的就是靠发展高新技术,以攫取新领地以及更多的资源。芒福德就曾毫不讳言地指出,资本主义的邪恶被归咎于机器;机器的成功却常归功于资本主义。
因此,现代技术绝非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而是资本座架下的产物。现代技术为何受资本控制?又如何为资本实现了反生态性的呢?这就需要从历史的以及现实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考察。
二、近代技术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技术只有被置于滋养它成长的文化综合体中才可能得到健康成长,因而它必须被放在一种文化框架内进行审视,否则我们就会误解技术”,而生态危机技术原罪论恰恰就在这一点上误解了技术。
文艺复兴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枷锁,将人从神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和改造世界,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然而,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成为自然的主宰,引向了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一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为生态危机奠定了哲学基础。这种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也为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在资本主义自由交换原则下,只有数学化的抽象,才可以完成这一使命。因为,可计算性即量化的思维习惯本身被设定为统治自然的原理,而且资本主义必须要把技术变得适用于抽象的量化形式,所以不能适用这种形式的一切技术,都被视为落后的,在这种价值观下,古代技术被淘汰和改进,留下的都是可进行抽象量化形式的现代技术手段。这种抽象的量化关系下,经济利益战胜了生态利益,自然资源开始被无节制地挥霍。第三,现代资本家不但可以掌控核心技术,而且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方向,甚至有时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决策。所以,即使有时机器并未改变什么,甚至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失败的。但由于有可能取得利润,就将机器的作用加以夸大。
这些正如默顿所指出,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先决条件业已深深扎根在这种哺育了它并确保着它的进一步成长的文化之中;它是长时期文化孵化生成的一个娇儿。从这个意义来说,现代技术无论是哲学建制,还是社会因素,都已经为资本所限制,体现着资本的意志。因此,芒福德指出技术“只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元素,它起的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社会集团对其利用的好坏”。
三、遵循资本逻辑的现代技术
从现代技术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已经看到,凡是不符合资本本性和资本逻辑的技术,都将被遗弃,而且当代新技术的发展同样经受着资本本性及其逻辑的检验。
资本的逐利本性,催生现代技术的功利性。然而资本自己无法实现其自身的这个本性,必须通过支配和使用自然力才能现实地成为资本,实现增值的资本本性。这种支配和使用自然力的力量,唯有技术才能实现,因为“应用机器,不仅仅是使与单独个人的劳动不同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发挥作用,而且把单纯的自然力——如水、风、蒸汽、电等——变成社会劳动的力量”,经过这样一种技术化的手段,衡量自然界的一切价值的唯一尺度就只有经济利益了,这是完全迎合资本本性要求的。在这种逐利性的驱使下,具有功利性的技术得到保留和发展,这类技术不会考虑过度使用自然力造成的后果,其唯一目标就是帮助资本获得利润。例如生长激素、三聚氰胺、染色剂、瘦肉精等虽然都是工业技术产品,但是如果没有利润的驱动,他们就不再有这个必要了。正如马克思所言,只要有利润可图,资本就不会停下脚步,这种功利性的技术也就不可能消失。
资本的生产强制逻辑驱使现代技术的高效变得扭曲。高效率的生产有助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资本生产强制的逻辑下,这种高效率变得扭曲。例如,当代捕鱼业,为追求高效率,采用了诸如人造卫星探鱼、飞机空中侦察鱼群、激光栅栏围拦鱼群、机器人钓鱼、气泡幕拦鱼等手段,而置自然利益于不顾。
尽管诸多生态危机显示出的种种迹象,都有技术的参与,但应看到,技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就此就断言技术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且,现代技术都是由资本筛选的,只有那些符合资本本性和资本逻辑的技术,才能生存下来,因此不能将资本的邪恶归咎于技术。
四、对待技术的应有态度
生态危机技术原罪论,可能造成人们对技术的一种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还会遮蔽了真正的根源。技术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末,我们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航空航天,无一不是技术,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如果深入研究技术史,也会发现这一点,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有了技术的痕迹,可以说人创造了技术,同时技术也在改造着人。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它只是漫长的技术史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开始于资本统治世界的时期,资本要求一切都必须遵循其逻辑,它按照自己的要求选择和改变着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因素。由此,马克思特别强调要注意技术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之间的区别,因为“利用机器的方式和机器本身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把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等同于技术本身,那就会犯卢德主义的错误。
因此,要改变这种技术现象,首先,应当改变功利主义的技术观,这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也需要全社会道德舆论的构建。其次,在中国传统技术观中寻找出路,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或者已经研究中国技术思想,传统的技术思想作为中国思想的组成部分,也彰显出了她独特的魅力,其核心在于“道”、“技”之间的关系,一个“由技至道”、“以道驭术”、“顺应自然”的技术思想体系,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能。再次,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技术是一种生产活动,因此也就容易理解恩格斯在谈论关于支配和调节生产活动的社会方面的影响时所说的:“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迄今存在过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全变革”。所以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及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才是我们对待技术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郑晓松.技术原罪.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6).
[2]李锐锋,刘冠英.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
[3]芒福德.陈云明等译.技术与文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许良.技术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徐水华.论资本逻辑与资本的反生态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12).
[7]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