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技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和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微课成了一个热门名词,可以说微课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和特点。如何将微课技术与具体的课程有机结合,如何让微课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发挥最大实效,是一项课题,也是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微课技术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 微课 就业指导 应用 理性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几年来,开放、共享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所争相发展的首选目标,特别是资源形态开始出现碎片化和微型化特征,各种“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国外如火如荼地铺开。可以说,微课教学集中体现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顺应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1.微课的发展过程
  微课程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的60秒课程,其后,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微课程”的概念,在亚洲,新加坡于1998年开始实施MicroLESSONS研究项目,其目标是旨在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项目建设特点在于,课程时长控制在45分钟之内,教学目标高度集中,进行教学情境、资源和活动的创设。此后,英国教师电视频道中每个节目视频的时长为15分钟,此举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教授开发出的“一分钟的微视频”通过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期望通过“知识脉冲”从而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知识体验。
  目前在国内提到“微课”和“微课程”,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典范,一是“可汗学院”,二是国内的“佛山微课”,可以说,二者是国内外微课发展之集大成者。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由,佛山市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选活动,广大教师对活动表现出极大热情和兴趣。这次活动的作品是在原有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时长控制在六七分钟左右,内容精辟、集中,往往是直接切中要点。但是,这一届的微课征集评选活动中所征选的作品还无法反映微课的真正实质所在,更像是网络公开课的浓缩版本。
  能够真正体现微课本来面目和其魅力之所在的是可汗学院的微课作品,可汗学院的负责人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出于辅导远房亲戚的目的,使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录制长度约为四五分钟的视频,在视频分享网站分享之后,受到全球不同肤色、种族、国家的学习者的欢迎。随后,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可汗学院,微课视频涉及的学科包括数学、金融、物理、化学等,可汗学院的成功模式在于运用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把微课程串联起来,同时采用练习的模式巩固知识点。可以说,当今微课的盛行,正是受到可汗学院微课模式的启发和影响,教师能够使用简单有效的教学工具,通过简短精辟的教学视频,与全世界分享自我的教学内容乃至教学理念。
  从微课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微课特点都是一致的,即内容简单,一般只讲授一到两个知识点;脉络结构清晰,切入主题快速准确;结尾快捷有力。微课注重的是所讲授内容的深度而不是广度,对学生和教师也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2.微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2.1微课技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运用的现实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趋向于以学生为本位的发展方向,教育的方法、手段也越来越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2.1.1微课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相吻合
  《就业指导》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它真切反映出关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和就业理论的方向性和原则性。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受到的难题是,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教学的手段比较单一,教师大多还是采用灌输、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和灵活交流的空间;特别是传统的讲授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就更加不用说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此外教学资源非常简单,甚至是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对日渐增长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的需求。所有的这些,再一以贯之地采用传统教学法显然不能很好地解决。
  当人们反复讨论现代教育皎月改革的方法、途径的时候,凝结为一点,我们可以发现,改革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更要有比较全面的人文素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应该思考该如何获得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所以,将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引入课程当中,不断丰富课程建设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广泛的思考范围和空间,而微课正好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2.1.2微课与学生认知规律及学习模式相一致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2012年,拥有6亿用户的新郎微博最快时实现了每秒钟发送3万2千条信息,随后出现的微信凭借其强大的后台支撑功能打败微博,一跃成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信息资讯平台。人们为什么喜欢带有“微”特征的事物?只能说日益加快的社会节奏让人们不得不选择更加方便、简捷、容易获取的资源,以满足他们对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身处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和社会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出一辙,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仅仅只剩下“学习”这一项任务了,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即便生存和发展中包含了学习,却又不只是学习那么简单,他们希望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够用各种信息平台或者是资讯工具获得自己迫切需要的学习资源,抑或利用业余时间及时补充和巩固旧有知识,因此,微课的出现,也算得上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联通主义学说认为,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当中,人们的学习不在于内化,而在于过程,假如把整个知识体系比做一张大网,每个知识点便是网中的结点,人们注重的是对每个节点的掌握,而后通过运用、发布、创新后才能形成个人的学习网络资源。可见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便是创建知识大网中的节点,即,微课资源支撑起每个节点。
  2.1.3微课也是教师自我突破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设计开发的课程资源,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微课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有效手段。从微课的内容看,教师是在对课程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经过设计,形成以微视频为中心的系列支持性、扩展性资源,包含微教案、微课件、进阶联系、互动交流等内容,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我知识体系的一次检验和考核,制作微课的过程,也能够让教师自身的知识内涵不断提升和发展;其次从微课的学习环境进行分析,微课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性和优势,形成了一个半结构性、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和交互的教学环境,完全能够实现不需要教师亲自到场的教学和交流及技能竞赛,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技巧。最后,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最好方式,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一种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一开始还无法领略其中魅力,一旦涉入其中,掌握了相关技巧和手段,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特别是自己制作的微课作品能够获奖,更能够提升教学自信心。
  2.2微课技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运用的实际状况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它自始至终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者由就业部门组织完成,或者将课程放至思政部。前者大多由各院系的总支书记和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而后者则是专门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人员完成。结合目前的教学模式看,各高校中由专任教师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微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使用和推广。
  笔者对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中微课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共调查长期从事课程教学的专兼职教师23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兼职教师16人。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基本不会主动在课程中进行微课资源设计和开发,仅有不到1%的老师开发出系列的微课资源,其目的和动机是适应网教平台的建设,另外就是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微课比赛。被调查者认为,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做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方法的地位,这是大家对微课无法倾注更多热情的原因之一;其次,大部分教师认为,即便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微课资源,也很难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这一根本性的难题,因此,教师们普遍缺乏动力源泉;再次,被调查者认为,制作微课资源往往需要技术支撑,很多教师原本就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如果要制作内容精良的微课资源,则还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再创作的过程。高职学院的教师一般教学任务繁重,肩上还承担着科研任务,除此之外,批改作业、空间建设、负责任的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学业或者是情感上的交流等,这些几乎已经占据了教师的闲暇时间,一旦从原本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中再挤出时间重新学习,不排除一大部分的教师对此持否定态度,更不用说还有些教师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有疑惑。
  3.微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实际应用的理性思考
  3.1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视频的制作是关键因素,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的重新制作和加工;另一种则是重新选材、设计和加工。前一种方式省时省工,无疑是较为便捷的模式,但是难免会存在“断章取义”的问题。我们所指的“微课”是对原有的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过程,也就是将全部的知识粉碎之后,选取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若干知识点,经由分析、解构、制作、完善后成为有生气和接地气的视频作品,而且这种作品往往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
  3.2微课制作加工完毕后,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还仅仅是充实了教学资源,教师们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因此,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连接显得尤其重要。在《就业指导》课中,我们一般采用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而后插入小组讨论模式,围绕核心的问题,由小组进行最终的陈述,最终由教师总结。事实证明,这样的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悄悄,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3]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本文是院级课题《微课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实效性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及学科设置,学校教育大多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该学科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性及其社会功能性。作者把大学美术专业作为研究实施的对象,设计适合大学美术学科与地方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大学美术专业 区域文化建设 协调发展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服务于大众,而大学美术学科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角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
摘 要: 审视目前的小学音乐审美教学,单一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和审美活动低效,原因是教学中的方法论建立在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本文强调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有必要从儿童的认知视角、心理层次、审美经验、生活体验出发,切实提升小学音乐审美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音乐审美教学 主体性缺失 重构策略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中提出“心灵的共同性和共享性隐含着不
以金花梨及其12个变异系为材料,进行了梨黑星病抗性的田间调查。再以金花梨及其18个变异系为试材,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金花梨各变异单系的梨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特殊群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这个群体的人数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做好农民工思想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为团员青年"圆梦"的实践分析,提出了"夯实团建基础,创新活动载体,突出科技创新,助力成长成才"的工作思路,为团员青年"圆梦
医院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是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和成效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的探讨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重度痔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PH术组与外剥内扎术组。结果 PPH术组手术
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10日起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
血管性痴呆(VD)是居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位的痴呆原因,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障碍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