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的不断融合,为小学数学课堂提供了新的参考与方向,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此,本文立足数学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的方法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
前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加之,小学生的思维不够完善,还在发展的阶段,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升自己,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及时评价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与采用及时评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这种评价形式能够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长期以往会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与完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度量一下身边的实物,如课本、书桌等,然后通过以下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问:如图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5cm,那么谁能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晶晶说:我能算出来,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相加就可以得出周长(也就是8+5+8+5)。
小杨说:还可以这样算,把两条长加两条宽[也就是(8+8)+(5+5)]。
小董说:我是这样算的,长加宽再乘以2(也就是8+5×2)。
听完小董的答案后教师将她的答案写下黑板上长+宽×2,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图形查验小董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
这时毛毛同学发现了问题,他说: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小董同学少算了一条边,只算了三条边所以无法准确算出它的周长。我认为应该长乘2加上宽乘2才对(也就是8×2+5×2)。
这时小董同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自己算错的原因。
与此同时洁洁有了新的发现,于是举手说道:还可以这样算,先求长加宽的和,然后再乘以2[也就是(8+5)×2]。
最后教师再取任意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中它的周长,以此来再次论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准确率。
通过一系列的诱导与探索活动,启示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及时评定,针对欠妥之处做到早发现早纠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此可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及时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中可不断提升学生的纠偏能力。
二、延迟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针对其所反馈的信息不一定都必须进行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锻炼。为此“延迟评价”应运而生,通过此评价方式的应用,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并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比大小”这一数学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对比1/2、1/4、1/8的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学生们经思考后總结出来两种答案:第一种1/2>1/4>1/8,第二种是1/8<1/4<1/2。教师没有立即对学生们的答案做出评价,而是让他们通过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时认为是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道:“这几个分数的分子相同,那么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所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应该这样排列。”
认为是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道:“我也认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小分数应该越大,所以应该这样排序。”
这时教师仍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道:“按照题目要求从大到小排序应该是分母小的在前面,分母大的在后面,中间使用大于号连接,所以第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道:“我是用小于号连接的,把分数小的放在了前面,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说道这里认为是第二种答案的学生猛然发现是自己弄错了,题目要求是“从大到小排序”而自己的答案是“从小到大排列”。
这时教师再进行评价:“认为是第一种答案的同学思路清晰,分析的有理有据;而认为是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虽然将“大小顺序”和“小大顺序”混淆了,但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也是值得表扬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延迟评价”一般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行发散思维时,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纠正自己答案的机会,以此来实现最佳目标。为此“二次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乘法的简便算法”这一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例题“27×5×2怎样计算较为简便?”
小芳同学说道:我是按正常计算顺序计算的,先算出27×5的答案,然后再乘2,即:“27×5×2=135×2=270”。
然后教师提问到:“同学们认为这样算法怎么样呢?”
小沈同学说道:“我认为这种方法不算简便,因为27×5无法使用口算进行快速计算,且135×2的口算也不是很简单。”
这时小芳同学突然举手示意,在她期盼的目光中教师要求其将自己的想法再次表达出来。
小芳说:“我阐述的第一种算法确实不够简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先计算5×2,然后再与27相乘,即27×5×2=27×(5×2)=27×10=270”
然后教师评价到“小芳同学的思维真灵活,能够思考出这么简便的计算方法,值得表扬,同学们可以将这种计算方法运用到类似的计算题当中。”
“二次评价”的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淡化学生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学生的纵向发展状况,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能够促使其充满成就感和喜悦感,进而充分激发其学习欲望。
结束语:
总之,课堂评价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提升的过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成荣.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对策[J]. 读写算,2021,(06):7-8.
[2]吴亚丽.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
[3]文有忠.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20,(82):85-8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
前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加之,小学生的思维不够完善,还在发展的阶段,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升自己,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及时评价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与采用及时评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这种评价形式能够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长期以往会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与完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
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度量一下身边的实物,如课本、书桌等,然后通过以下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问:如图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5cm,那么谁能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晶晶说:我能算出来,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相加就可以得出周长(也就是8+5+8+5)。
小杨说:还可以这样算,把两条长加两条宽[也就是(8+8)+(5+5)]。
小董说:我是这样算的,长加宽再乘以2(也就是8+5×2)。
听完小董的答案后教师将她的答案写下黑板上长+宽×2,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图形查验小董同学的回答是否有问题。
这时毛毛同学发现了问题,他说: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小董同学少算了一条边,只算了三条边所以无法准确算出它的周长。我认为应该长乘2加上宽乘2才对(也就是8×2+5×2)。
这时小董同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明白了自己算错的原因。
与此同时洁洁有了新的发现,于是举手说道:还可以这样算,先求长加宽的和,然后再乘以2[也就是(8+5)×2]。
最后教师再取任意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中它的周长,以此来再次论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准确率。
通过一系列的诱导与探索活动,启示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及时评定,针对欠妥之处做到早发现早纠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由此可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及时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中可不断提升学生的纠偏能力。
二、延迟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针对其所反馈的信息不一定都必须进行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锻炼。为此“延迟评价”应运而生,通过此评价方式的应用,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并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比大小”这一数学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对比1/2、1/4、1/8的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学生们经思考后總结出来两种答案:第一种1/2>1/4>1/8,第二种是1/8<1/4<1/2。教师没有立即对学生们的答案做出评价,而是让他们通过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时认为是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道:“这几个分数的分子相同,那么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所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应该这样排列。”
认为是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道:“我也认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小分数应该越大,所以应该这样排序。”
这时教师仍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种答案的学生说道:“按照题目要求从大到小排序应该是分母小的在前面,分母大的在后面,中间使用大于号连接,所以第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说道:“我是用小于号连接的,把分数小的放在了前面,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说道这里认为是第二种答案的学生猛然发现是自己弄错了,题目要求是“从大到小排序”而自己的答案是“从小到大排列”。
这时教师再进行评价:“认为是第一种答案的同学思路清晰,分析的有理有据;而认为是第二种答案的学生虽然将“大小顺序”和“小大顺序”混淆了,但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也是值得表扬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延迟评价”一般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行发散思维时,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纠正自己答案的机会,以此来实现最佳目标。为此“二次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乘法的简便算法”这一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例题“27×5×2怎样计算较为简便?”
小芳同学说道:我是按正常计算顺序计算的,先算出27×5的答案,然后再乘2,即:“27×5×2=135×2=270”。
然后教师提问到:“同学们认为这样算法怎么样呢?”
小沈同学说道:“我认为这种方法不算简便,因为27×5无法使用口算进行快速计算,且135×2的口算也不是很简单。”
这时小芳同学突然举手示意,在她期盼的目光中教师要求其将自己的想法再次表达出来。
小芳说:“我阐述的第一种算法确实不够简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先计算5×2,然后再与27相乘,即27×5×2=27×(5×2)=27×10=270”
然后教师评价到“小芳同学的思维真灵活,能够思考出这么简便的计算方法,值得表扬,同学们可以将这种计算方法运用到类似的计算题当中。”
“二次评价”的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淡化学生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学生的纵向发展状况,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能够促使其充满成就感和喜悦感,进而充分激发其学习欲望。
结束语:
总之,课堂评价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自我总结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提升的过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成荣.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对策[J]. 读写算,2021,(06):7-8.
[2]吴亚丽.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实践与思考[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
[3]文有忠.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20,(8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