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把白云揉碎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场大雪的冬天不叫北方,什么样的雪才是大雪呢?诗人陆游有诗句很妙:“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陆游的笔下,雪大概有上千顷那么广阔,洋洋洒洒地下着,像天上有人在抛撒花朵一般,一朵、两朵、三四朵……无穷无尽。
  小时候,我家院外有一条路,路南面就是村里的大片自留地。我不知道那地是否有上千顷,但是,陆游笔下凝如羊脂的美玉和天空散落的素花,我是经常可以看见的。
  农村的雪和农村的人一样不会做作,冬天的雪遵从节气的安排,没心没肺地下着。雪花一朵朵开在房顶上、柴垛上、篱笆上、砖头上、墙头儿上,慢慢地,变出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纳兰容若写道: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没有一个雪字,却道尽了雪花的品质:孤傲脱俗,冰清玉洁。
  雪花优雅地舞动洁白的水袖,缓缓地落下,如仙子的脚步无声无息。若你伸出手来,它们就会轻缓地跳上你的掌心。一片片,凉凉的,像母亲的手抚摸你的额头,让你滚烫的心突然沉静了下来。不疼了,也不想闹了,只想在母亲粗粝的手心里,沉沉地睡去。就这样一生一世吧,做个甜蜜幸福的小孩,真好!
  冬季的大地有些空荡荡的,它就像思念儿女一样,思念那些繁茂的庄稼。田野陷入了忧郁中,农民也不知道怎么帮助孤独的大地。下雪了,大地被雪白的被子暖暖地捂着,像躺在母亲柔软的怀抱里。
  雪花是善解人意的女子,它们紧紧拥抱着大地,让大地滚烫的忧思在它的胸膛沉默,它们安慰大地:冬天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农民们看见雪,也心满意足地等着明年的丰收呢。
  孩子们最喜在雪地里撒欢儿了,开始时还慢慢地脚跟相对,走一串树叶型的脚印,一边比赛,一边大笑。不一会儿,就拿个树枝,写上一句“某某是小狗”之类的话,然后像野兔一般互相追逐。跌倒了,打个滚儿,滿头满脸都沾着雪,笑声插着翅膀飞得很远,惊得一群看热闹的麻雀“扑棱”地飞,连枝头上坐着的雪也猴急得想去翻跟斗。小孩子跑得满头大汗,散发着腾腾热气,不知谁起头说了句:像我妈蒸的大馒头在冒气儿。哄堂大笑后,幸福飘到了天上。
  邻家的小孩儿喊着:“没有吃过雪的小孩儿不是好小孩儿。”那就尝一口雪吧,抿抿嘴,舌尖上的凉蔓延开来,沁入心脾的冰爽。白居易笔下的“融雪煎香茗”是多么令人向往啊。一边烹雪煮茶,一边轻抚瑶琴,是何等雅事。诗仙李白眼中的雪呢?“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不得不佩服李白的想象力呀,真是太奔逸了。“狂醉”二字该是醉得多深啊,神仙为什么喝得如此伶仃大醉呢?喝醉的神仙啊,一定是高兴得无从表达,恰巧看见白云悠闲地打眼前飘过,便抓过一把,尽情揉碎,潇洒地散出去,化作漫天飞雪,豪放地说:“让天下人都跟着快乐去吧!”所以,雪才那么白,那么多,那么轻,那么美,那么让人心醉。
  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这首诗的时候,外面正下着雪。我们静静地听着,看窗外乱雪翩然,遥想着那神仙和白云的故事。
  下课后走在路上,抬头望着漫天大雪,突然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两句诗。那时大约五点多钟,大雪落在我回家的路上,虽冬日天短,却不觉天黑,想到近处远处都是一朵一朵的白云,枝头树梢,千朵万朵的梨花在绽放,小小的我就这样心驰神往地走着,就这样被诗词的美打动着,顿觉自己也化作仙女,在白色的花海里,诗意唯美地走,一直在走……
  刘雪菊: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 闫清
其他文献
下午三点,天下起了小雨,爸爸和另外四个叔叔收拾东西。爸爸喊正在看草丛下百灵鸟窝的林小柱:“下山了,回驻地!”  林小柱见叔叔们拿起钢钎,他也走过去拿起一根,扛在肩膀上。自己跟着爸爸来探矿,不能只是玩儿,也要帮助大人干点活儿。他走在前头,为了躲避雨,尽快回到驻地,顺着山坡,欢快地一路小跑,很快隐入森林。  漫山遍野的野生树林,沐浴在蒙蒙细雨中。  忙乎了半天的五人工作组,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驻地,是下
期刊
在时空坐标系中体察,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发生的历史巨变,广袤乡村是重要的方面。走过70余年,中国农村告别了封闭落后,充满生机与希望。走过70余年,中国农民早已超越温饱梦想,正朝着全面小康奋力奔跑。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們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
期刊
曹文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香蒲草》《丫丫的四季》《天空的天》《云朵的夏天》《荷叶水》《银杏树》《石榴灯》《紫糖河》《牧鹤女孩》,短篇小说集《栀子花香》,散文集《肩上的童年》《水边的故乡》《我们的父亲》以及“勇敢长大”系列丛书、“青青童年”系列丛书、“纯美绘本”系列丛书。作品获冰心图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阅读自然  我的少年时期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可以阅读到的书很少。后来,有了
期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在盐城响水黄海农场四分场住了三年。  进入腊月,大人们议论过年的事就多了。家里开始大扫除,洗洗刷刷积了一年老尘垢的油瓶、窗户、被子、床单……我家姊妹多,门前的晾衣绳不够用,洗好的床单、被面就蒙在了稻草堆上晒,像蹲了个大头萌娃,围着红红绿绿的花头巾。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傍晚我们像从草堆上揭了一层锅巴,被面硬邦邦的进不了家门。套好的被子居然有稻米的清香,太阳的气味成了年节的记忆
期刊
1977年的冬天比往年都阴冷。回老家的第三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我们南方的小年。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小年对于父亲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可是在那时,我脑子里对于小年的记忆,除了能吃上一顿美美的猪肉,就只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了。  吃猪肉自然是欢天喜地。小年这天,母亲总要淘上比平日多一倍的米,盛饭时母亲也总是把一碗饭堆到足够高,有时还要操起锅铲在碗里压一压。这对于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大米
期刊
我从小就生长在太湖湾的小村庄里。有事没事,我都喜欢站在太湖边看看湖水,无论它是轻涛拍岸,还是狂风大浪,我伫立水边,总能感受到它给我的某种生命昭示。九死一生,这词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相对于肉体的疼痛,心灵曾遭受过的创伤远大于它百倍千倍。  我虽生长在清贫之家,但自有记忆起,大饥荒已过,父亲开垦的“十边地”种出的南瓜山芋,基本已能让全家人填饱肚子。总是父亲的骨血,总是母亲十月怀胎生的,以至前边已有三
期刊
浙江建德之行,印象最深者,是梅城。“百丈见游鳞”的江水之畔,这座亲切小城,我在梦中似乎到过。  梅城,千年古邑,是昔日建德县治和严州府治所在地。在梅城,我暗暗惊叹于古人择地的眼光。古梅城之址,实在是隐于青山秀水间的一处东南形胜。  城,北倚高大雄伟的乌龙山(“一郡之镇山”),南面“清溪清我心”的新安大江,而从更南处注来的巨流兰江,恰在城下汇入新安。站在半朵梅花形的南城墙上,可俯临清流,远眺一带连绵
期刊
我常常会想起乡下老家的麦地。  冬去春来,麦地里的麦子开始蓬勃生长,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麦子已经长得有半尺高了,风一吹,一波又一波的绿浪在无垠的田野里翻滚着,发出好听的声音。此刻,地头上的绿树也在风中摇曳着,枝叶“哗啦啦”地响着,和麦子摇动的声音互相应和。麦子的香味四处弥漫,明亮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来,辽阔而碧绿的麦地闪着光。村外的小路上,父老乡亲一趟又一趟地往麦地里跑,关注着麦子的长势。孩子们蹦
期刊
瓦青柿红,树高攀屋,筛出满院碎金,斑驳迷离。从记事起,那棵柿树就安扎在了院内,树干清瘦,树叶葱茏,与红砖青瓦的房子一起,照应着家人的安生。柿树守时,春天,枯枝起死回生般地发芽,青嫩娇羞;夏天,枝叶茂盛,遮蔽整个院落;秋天,硕果累累,似灯盏,光艳迷人。家,被一片金红包裹着,温暖喜人。  听姐姐说,小时候农忙时,只有她在家里陪我。姐姐一身粗布碎花衣,两束麻花辫,树叶筛过的阳光扑在她有些土气的脸上,我扣
期刊
一天早上,我起床有点晚,爸爸妈妈已经出门干活儿去了。二哥和三姐坐在门槛上,看来今天二哥比我先起床。三姐留在家里,一是照顾我们吃早饭,再是负责做午饭。  “幺妹,起来了,去吃早饭吧。稀饭在锅里,桌子上有咸菜。”三姐念叨。  我很快吃完,就从他们两个中间跨出门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家里没有大人,感觉心头空落落的。  “他们去东深沟那边砍柴了。你自己玩去吧。”  “哇,这里有棵树梢!二哥三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