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先生是某单位一名领导干部,长年应酬,大吃大喝,结果患上了糖尿病。医生嘱咐他每天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另加二甲双胍。刚开始,沈先生非常注意饮食控制,尽量避免应酬和高能量饮食,还自己在家中监测血糖,空腹血糖6.0~7.2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8.2~9.1毫摩/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沈先生慢慢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且由于身居要职,饭局无法回避。而应酬后,血糖使劲往上窜,对此,沈先生也十分苦恼。
由于没有时间就诊,沈先生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当天出去应酬前,就多加4~6个单位胰岛素,心想多打点胰岛素,肯定能把血糖降下来。就这样持续了一年,他的血糖水平忽高忽低,半夜经常出现心慌、出冷汗,还常有惊醒。不得已,沈先生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糖化血红蛋白7.8%,提示近3个月他的血糖控制不佳。医生告诉他,“多吃饭、多打胰岛素”的做法很危险,而短时间内的血糖变化太大,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包括膳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以及自我监测。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管理的基本措施。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等。
饮食控制: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2012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首先必须接受个体化的饮食治疗,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低脂乳制品,以及新鲜鱼类,少食用或避免食用高饱和脂肪酸类食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情况并不如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控制并不在意,遇到应酬或是美食的诱惑,更是放松了戒备。而且,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多吃点美食,只要多吃点降糖药或胰岛素加量,就能把那些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可取。
例如,临床常用的促泌剂类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服用,可以有效地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若因为多吃食物,而不断地加大该类药物的剂量,会进一步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快衰退,而且还会因为过多增加促泌剂类药物剂量,引起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再如,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果随意加大胰岛素剂量,容易造成血糖较大波动,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而经常发生低血糖,对糖尿病预后非常不利。研究亦证实,随意加大胰岛素剂量,不仅低血糖发生概率增加,患者还会经常感觉“肚子饿”,由此产生反应性进食增多,同样会使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会降低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效率(即产生胰岛素抵抗)。例子中的沈先生就是大家应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加强锻炼: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饮食控制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强化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运动的降糖效果不亚于单个糖尿病药物治疗。遗憾的是,长期持久的生活方式改变在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难度较大。有患者问,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实在是有困难,有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医生建议,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加强锻炼,通过运动一方面能增加肌肉、脂肪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即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率(敏感性),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疗法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一,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多吃的食物所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运动把它消耗掉,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总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教育等生活方式干预,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治疗措施,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应始终贯彻。糖尿病患者每日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确定食谱。当然,在饮食治疗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和病情变化作必要的调整。
由于没有时间就诊,沈先生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当天出去应酬前,就多加4~6个单位胰岛素,心想多打点胰岛素,肯定能把血糖降下来。就这样持续了一年,他的血糖水平忽高忽低,半夜经常出现心慌、出冷汗,还常有惊醒。不得已,沈先生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糖化血红蛋白7.8%,提示近3个月他的血糖控制不佳。医生告诉他,“多吃饭、多打胰岛素”的做法很危险,而短时间内的血糖变化太大,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包括膳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以及自我监测。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管理的基本措施。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等。
饮食控制:控制糖尿病的基础
2012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首先必须接受个体化的饮食治疗,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低脂乳制品,以及新鲜鱼类,少食用或避免食用高饱和脂肪酸类食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情况并不如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控制并不在意,遇到应酬或是美食的诱惑,更是放松了戒备。而且,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多吃点美食,只要多吃点降糖药或胰岛素加量,就能把那些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可取。
例如,临床常用的促泌剂类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服用,可以有效地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若因为多吃食物,而不断地加大该类药物的剂量,会进一步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快衰退,而且还会因为过多增加促泌剂类药物剂量,引起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再如,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果随意加大胰岛素剂量,容易造成血糖较大波动,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而经常发生低血糖,对糖尿病预后非常不利。研究亦证实,随意加大胰岛素剂量,不仅低血糖发生概率增加,患者还会经常感觉“肚子饿”,由此产生反应性进食增多,同样会使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会降低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效率(即产生胰岛素抵抗)。例子中的沈先生就是大家应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加强锻炼: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饮食控制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强化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运动的降糖效果不亚于单个糖尿病药物治疗。遗憾的是,长期持久的生活方式改变在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难度较大。有患者问,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实在是有困难,有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医生建议,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加强锻炼,通过运动一方面能增加肌肉、脂肪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即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率(敏感性),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疗法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一,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多吃的食物所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运动把它消耗掉,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总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教育等生活方式干预,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治疗措施,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应始终贯彻。糖尿病患者每日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确定食谱。当然,在饮食治疗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和病情变化作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