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我园正式投入使用。建园初期,我们就希望建成一所在适切的教育观念统领熏陶下,实现理念植入、文化自觉,“以文化人”的园所,并能将此教育理念落实在行为上、内化到观念中,避免局限于某个领域或者单项活动上,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幼儿园文化。
从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关注游戏的要求出发,综合考虑幼儿园周边设施,充分挖掘与利用有利资源,我们提炼出园所“自然·体验”的特色理念: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利用并融合各类资源,创设氛围与情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亲身经历、充分体验、真实感悟,坚持呵护幼儿自身发展天性,注重对幼儿自然学习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探索与优化,尝试建立“自然·体验”园本课程,充实与丰盈幼儿园课程内容,并逐步凸显“自然·体验”的办园特色,树立幼儿园的文化品牌。
自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场所和资源,即大自然、大社会及其间丰富多彩的物质资源;二是指境界和方法,即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不做作、不呆板的理念与做法。对于“自然”,我们除了界定为自然场所的融合使用、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更多是将重心放在境界方法的体悟应用上。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大社会,我们也呼吁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要顺其自然,注重活动中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探索实践,坚持呵护天性、尊重个性,从而激发灵性。
体验,我们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互动的行动模式。体验得到的东西更真实,并能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希望改变传统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逐步优化探究互动式的环境,生成追随幼儿兴趣需要的保教内容,使幼儿能有更多机会在自然环境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思悟之。
1.设计特色文化墙
以自然界中“四叶草”为原形,设计成四叶草园标,衍生出幼儿园的四叶草文化。正门厅南侧的墙面设计,我们从幼儿角度出发,把成就孩子最美好的童年作为最终追求,遵循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突出自然、体验、生活三个关键词,践行自然·体验的新型育儿观念。门厅北侧的墙面设计,则从教师层面出发,引导大家争做三有教师:有爱、有心、有度,从三性做起,也就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呵护天性、尊重个性、激发灵性。除此之外,各室的门牌、家园联系栏、园务公开栏等设计,也都融入了标志元素,整体环境创设追求自然质朴,与文化理念和谐一致。
2.创设特色活动环境
为满足幼儿的游戏体验,我们借助园内广阔的户外场地,营造真实的社会化场景,比如我们对围墙内侧的消防环绕路段进行整体规划,开展“骑乐无穷”骑行区活动,走廊宽敞地设置为停车场,通道上规划行车路线,途中放置交通标记牌,沿线设置与骑行相关的活动区,如汽修美容、服务区、加油站、游乐场等。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融合、与环境对话,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3.设置特色体验场景
根据幼儿兴趣及活动开展需求,我们和幼儿一起商议,共同设置了爱心快递站、我家小菜园、开心农家、快乐饲养、建构之家、沙水乐园等区域,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体验活动。
我们鼓励教师带领幼儿走出班级,走出幼儿园,开设自然课堂,通过特色活动日、亲近自然周、实践活动月等,保证并固化特色活动的常态实施。
1.特色活动日
教师自主确定时间、地点、内容和流程,将活动阵地转移到幼儿园外的大天地,在社区、公园、田野开展“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开展户外写生、捉虫探秘等趣味活动,开展“榴”住好时光、“花”样百出、“生”而有你等种植收获系列活动……形形色色的户外班本特色活动,提升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到本领。除了班本特色活动日,幼儿园也会策划开展有趣的特色活动,如为了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合作、互助、交流的机会,我们设计组织“大兵小将,智勇拼搭活动”,小班幼儿运玩具,中大班幼儿进行拼搭,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特色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2.亲近自然周
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我们重视真实场景体验、重视操作经验积累。例如,以“春天”为主题,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寻春、探春、乐春”探索活动,在大自然中种植波斯菊、观察无花果、开垦小菜地、涂染纸风筝、制作小风车、和雨点对话、饲养小乌龟、打造小水洼,通过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的自然活动釋放幼儿的心灵。再如,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我们同样开展了一系列户外“玩转秋叶”的活动:拾落叶,和落叶一起做游戏;科学探索,认识不同的叶子;感受美,进行各种树叶造型装饰;小树叶大用途,做书签、做面具、做头饰、做树叶小饼干……幼儿通过看、听、闻、触,深入探索自然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的感性认知。
3.实践活动月
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组织开展“绿动滨幼,伴我成长”班级树认养活动,引导幼儿从认识园内熟悉的树木开始,过渡到认识更多的树木,搜集这些树木的生长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树木牌、认养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注与热爱,持续感知自然植物的生长状态,培养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这些小树陪伴幼儿一同成长,制作并定期更换特色活动主题展板。结合春、秋游组织幼儿开展“美食游——品尝湖乡特色美味佳肴”“美景游——寻找金湖经典风景建筑”,结合幼儿自己饲养种植的收获开展“庆园丰收月”系列活动。
创新研训形式,注重互动体验。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再像以往围坐在桌前,倦怠而被动地进行,而是将玩具器械、游戏活动搬进了研讨现场,教师像幼儿一样去观察、探索、操作、发现。例如,探讨“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这个问题,我们采取“角色互换,现场建构”的方式,教师集思广益、大显身手,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分组进行自主搭建,小班组建构出“动物家园”,中大班组建构了“各种各样的桥”,教师玩得不亦乐乎。随后,各组教师对搭建的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总结出建构游戏中围合、垒高、连接、架空、转向等多种建构方法与技能。在体验式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玩游戏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了解幼儿的需求,成长迅速,收获颇丰。
“自然·体验”特色微课程以幼儿自身主动发展为导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认知学习特点,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充分探索、积极体验的课程。我们尝试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自然·体验”微课程和园方组织的“自然·体验”微课程。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生成上,要遵循三个原则:因宜而选——以综合主题教育活动为基础性课程,筛选与重构适宜的内容,满足幼儿共性的发展需求,实现育人的共性基础;因人而设——关注幼儿的核心能力与素养要求,形成尊重个性、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自主选择性内容;因园而创——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及经验的素材,活用园内外资源,策划组织具有园本特色的教育活动内容。例如开展一些亲近自然、户外拓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家庭、走进社区等。形成或更新一种观念并自觉践行,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不断修正办园宗旨、明晰培养目标、丰盈园本课程、树立园所文化品牌的过程。我园将以“自然·体验”特色活动的创新开展为基础,结合已经成功申报的市级重点规划课题进行不断的实践研究,更科学地把关课程建构、更专业地引领教师成长、更全面地满足家庭教育需求,努力把幼儿园办成有品位、高质量的园所。
从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关注游戏的要求出发,综合考虑幼儿园周边设施,充分挖掘与利用有利资源,我们提炼出园所“自然·体验”的特色理念: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利用并融合各类资源,创设氛围与情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亲身经历、充分体验、真实感悟,坚持呵护幼儿自身发展天性,注重对幼儿自然学习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探索与优化,尝试建立“自然·体验”园本课程,充实与丰盈幼儿园课程内容,并逐步凸显“自然·体验”的办园特色,树立幼儿园的文化品牌。
一、解读“自然·体验”特色内涵,形成统一的理念和共识
自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场所和资源,即大自然、大社会及其间丰富多彩的物质资源;二是指境界和方法,即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不做作、不呆板的理念与做法。对于“自然”,我们除了界定为自然场所的融合使用、自然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更多是将重心放在境界方法的体悟应用上。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大社会,我们也呼吁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要顺其自然,注重活动中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探索实践,坚持呵护天性、尊重个性,从而激发灵性。
体验,我们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互动的行动模式。体验得到的东西更真实,并能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希望改变传统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逐步优化探究互动式的环境,生成追随幼儿兴趣需要的保教内容,使幼儿能有更多机会在自然环境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思悟之。
二、创设“自然·体验” 特色环境,营造浓郁的园所文化氛围
1.设计特色文化墙
以自然界中“四叶草”为原形,设计成四叶草园标,衍生出幼儿园的四叶草文化。正门厅南侧的墙面设计,我们从幼儿角度出发,把成就孩子最美好的童年作为最终追求,遵循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突出自然、体验、生活三个关键词,践行自然·体验的新型育儿观念。门厅北侧的墙面设计,则从教师层面出发,引导大家争做三有教师:有爱、有心、有度,从三性做起,也就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呵护天性、尊重个性、激发灵性。除此之外,各室的门牌、家园联系栏、园务公开栏等设计,也都融入了标志元素,整体环境创设追求自然质朴,与文化理念和谐一致。
2.创设特色活动环境
为满足幼儿的游戏体验,我们借助园内广阔的户外场地,营造真实的社会化场景,比如我们对围墙内侧的消防环绕路段进行整体规划,开展“骑乐无穷”骑行区活动,走廊宽敞地设置为停车场,通道上规划行车路线,途中放置交通标记牌,沿线设置与骑行相关的活动区,如汽修美容、服务区、加油站、游乐场等。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融合、与环境对话,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3.设置特色体验场景
根据幼儿兴趣及活动开展需求,我们和幼儿一起商议,共同设置了爱心快递站、我家小菜园、开心农家、快乐饲养、建构之家、沙水乐园等区域,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体验活动。
三、开展“自然·体验”特色活动,创新多样的幼儿活动模式
我们鼓励教师带领幼儿走出班级,走出幼儿园,开设自然课堂,通过特色活动日、亲近自然周、实践活动月等,保证并固化特色活动的常态实施。
1.特色活动日
教师自主确定时间、地点、内容和流程,将活动阵地转移到幼儿园外的大天地,在社区、公园、田野开展“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开展户外写生、捉虫探秘等趣味活动,开展“榴”住好时光、“花”样百出、“生”而有你等种植收获系列活动……形形色色的户外班本特色活动,提升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到本领。除了班本特色活动日,幼儿园也会策划开展有趣的特色活动,如为了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合作、互助、交流的机会,我们设计组织“大兵小将,智勇拼搭活动”,小班幼儿运玩具,中大班幼儿进行拼搭,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特色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2.亲近自然周
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我们重视真实场景体验、重视操作经验积累。例如,以“春天”为主题,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寻春、探春、乐春”探索活动,在大自然中种植波斯菊、观察无花果、开垦小菜地、涂染纸风筝、制作小风车、和雨点对话、饲养小乌龟、打造小水洼,通过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的自然活动釋放幼儿的心灵。再如,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我们同样开展了一系列户外“玩转秋叶”的活动:拾落叶,和落叶一起做游戏;科学探索,认识不同的叶子;感受美,进行各种树叶造型装饰;小树叶大用途,做书签、做面具、做头饰、做树叶小饼干……幼儿通过看、听、闻、触,深入探索自然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的感性认知。
3.实践活动月
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组织开展“绿动滨幼,伴我成长”班级树认养活动,引导幼儿从认识园内熟悉的树木开始,过渡到认识更多的树木,搜集这些树木的生长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树木牌、认养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注与热爱,持续感知自然植物的生长状态,培养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这些小树陪伴幼儿一同成长,制作并定期更换特色活动主题展板。结合春、秋游组织幼儿开展“美食游——品尝湖乡特色美味佳肴”“美景游——寻找金湖经典风景建筑”,结合幼儿自己饲养种植的收获开展“庆园丰收月”系列活动。
四、组织“自然·体验”特色研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
创新研训形式,注重互动体验。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再像以往围坐在桌前,倦怠而被动地进行,而是将玩具器械、游戏活动搬进了研讨现场,教师像幼儿一样去观察、探索、操作、发现。例如,探讨“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这个问题,我们采取“角色互换,现场建构”的方式,教师集思广益、大显身手,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分组进行自主搭建,小班组建构出“动物家园”,中大班组建构了“各种各样的桥”,教师玩得不亦乐乎。随后,各组教师对搭建的主题进行介绍和分析,总结出建构游戏中围合、垒高、连接、架空、转向等多种建构方法与技能。在体验式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玩游戏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了解幼儿的需求,成长迅速,收获颇丰。
五、构建“自然·体验”特色课程,丰盈课程的园本独特内涵
“自然·体验”特色微课程以幼儿自身主动发展为导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认知学习特点,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充分探索、积极体验的课程。我们尝试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自然·体验”微课程和园方组织的“自然·体验”微课程。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生成上,要遵循三个原则:因宜而选——以综合主题教育活动为基础性课程,筛选与重构适宜的内容,满足幼儿共性的发展需求,实现育人的共性基础;因人而设——关注幼儿的核心能力与素养要求,形成尊重个性、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自主选择性内容;因园而创——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及经验的素材,活用园内外资源,策划组织具有园本特色的教育活动内容。例如开展一些亲近自然、户外拓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走进家庭、走进社区等。形成或更新一种观念并自觉践行,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不断修正办园宗旨、明晰培养目标、丰盈园本课程、树立园所文化品牌的过程。我园将以“自然·体验”特色活动的创新开展为基础,结合已经成功申报的市级重点规划课题进行不断的实践研究,更科学地把关课程建构、更专业地引领教师成长、更全面地满足家庭教育需求,努力把幼儿园办成有品位、高质量的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