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传播机制研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从北方草原走廊地区各民族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形式入手,对各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内容与精神文化层面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归纳出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传播机制的构成基点,以期对后继研究给予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传播机制
  北方草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源头,历史上这里曾经兴盛衰亡、更迭存在过二十多个民族,在“匈奴亡、突厥兴、金夏衰、蒙古盛”的更替过程中,北方草原孕育了极富特色的草原民族文化。如今,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以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普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经成为现实。文化与传播原本就是两个无法割裂的内容,美国著名学者拉斯韦尔早就认定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承社会文化遗产的功能。确实如此,文化需要借助传播媒介才能得以传承和延续,传播媒介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与滋长着文化的延续。
  一、北方草原民族特色文化的当代传播形式
  1、报纸媒介
  报纸作为诞生时间较早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内容更为详实,更值得受众琢磨与回味。与此同时,报纸的存在形式较稳定,易于保存,这一特点更利于民族文化内容的保存和传承。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为例,该报设立的“文化”专栏,定期介绍有关蒙古草原古城、遗址、民风民俗等民族特色文化内容,这种较为详细别致的介绍就更能满足受众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历史的探究心理,因而其传播的内容就能够被受众有意识地保存下来。比如2013年12月9日《内蒙古日报》《草原民俗“风情万种”》专栏详细介绍了草原少数民族饮食上喜食奶茶、肉食的历史缘由,以及呼伦贝尔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三个民族间各自不同的饮食习俗等内容,使得广大读者得以详实地获得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知识,这种别致的科普式的介绍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自然有着积极的意义。除了报纸正刊,《内蒙古日报》“副刊”也经常刊登介绍蒙古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文章,力图全方位地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虽然地方报纸在发行过程中有着地域上的局限性,然而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蒙古日报》及时推出了数字版报刊,其他城市和地区的读者也可以快捷地阅读。除地方报纸之外,中央媒体也在传播草原文化方面做着自觉的行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全国性报刊会经常刊登各类型草原民族特色文化内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上述三份报纸仅2014年一年间,就刊登过北方草原风俗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章116篇;这一数字足以证明报纸媒介对于草原文化传播范围的最大化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2、电视媒介
  电视媒介尽管本身的历史较短,但是因其所独具的视听觉同步传播的特点,因而自出现后便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由于所传播的信息更加通俗易懂,能将画面与声音结合在一起,增强受众的感受和理解,更具时效性等优势,现已成为受众更加喜爱的大众媒介。总起来看,电视媒介对于草原民族文化的传播大致有——新闻信息、电视专题栏目、民族题材影视剧、民族电视音乐、文艺作品、广告等。
  本文所探讨的电视新闻信息主要指对草原民族地区所发生的最新文化事件的报道。例如每年五月的祭敖包活动、六月的篝火节、七月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八月的草原文化节等盛事,内蒙古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都会予以及时报道及跟踪采访。这种报道与采访不仅只是新闻信息的告知,更是对于民族特色文化的介绍与传播。
  电视栏目则是指除了新闻类型节目以及影视剧等文艺节目之外的另一类节目。相比于新闻信息,电视栏目其角度更加独特、内容更加深化,对于介绍民族文化历史、传承民族特色文化,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该类型的栏目以蒙语卫视的《索艺乐》为代表。《索艺乐》是一档很具特色的文化调查型栏目,通过讲述内蒙古草原地区文化故事、分析当今文化现象,对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再如蒙古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蔚蓝的故乡》,通过实地拍摄与访谈,形象化地展现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让受众在电视机前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地感受草原景色的壮美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爽朗,体会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别致新颖的传播方式效果无疑是巨大的。另一引以为自豪的情况是,内蒙古电视台蒙语卫视栏目全部用蒙语播出,这种民族语言文字的自觉使用与刻意传播,其本身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着表率作用。
  影视、音乐、文艺作品是受众在精神文化享受方面经常接触的传播形式。草原民族生来能歌善舞,草原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史料故事,这就为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每年春晚舞台都会有草原民族的歌者、舞者演绎的节目,如2006年被大家广为熟知的《吉祥三宝》,歌词中对于“太阳”、“月亮”、“星星”以及“树叶”、“花朵”、“果实”等这些大自然的吟唱,表现出了草原民族对于自然的崇敬与热爱的精神品质。再比如2011年《幸福大家庭》节目,舞者抖肩、马步等动作于刚劲中体现着柔美,节奏鲜明、舞步欢快,具有鲜明的北方草原地域特色,给观众带去了奇特的视觉冲击。影视剧中被广大观众熟知的《嘎达梅林》、《成吉思汗》、《东归英雄传》等,其题材均来自于草原民族历史故事,影片中不仅能看到草原景色的辽阔壮美,草原民族生活的剪影,更能通过影片故事和人物表现感受到草原民族那种英勇无畏、热爱家园、崇尚自由的民族精神。
  3、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传播
  这方面包括建设宣传有关民族特色文化的博物院、展览馆等设施,以及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活动等。以博物院为例,它的主要功能是收藏、展示、研究;其中展示这一核心环节正是对于民族文化的刻意宣传。因此博物院、展览馆等设施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建筑物,更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北方草原地区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保存相对完整,因此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以至于旗县都建起了博物院、博物馆,专门用来传播、弘扬草原民族的民族特色文化。例如在民族信仰方面有介绍萨满文化的莫旗萨满文化博物馆;在生活和生产方式方面有介绍马文化的锡林郭勒蒙古马文化博物馆、介绍渔猎牧文化的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以及介绍民族特色服饰的阿巴嘎博物馆;在文化艺术上,有介绍刺绣、彩绘和马头琴等的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兴安盟博物馆、扎兰屯市南木乡鄂伦春博物馆等,区内各地博物馆构成了一本草原民族文化百科全书,成为草原特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窗口。   二、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传播内容构成
  北方草原走廊民族特色文化在内容上可概括为两方面,即民族物质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
  1、草原民族特色物质文化
  北方草原走廊民族特色物质文化主要为生活文化和节庆文化。
  (1)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
  衣: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为例,草原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因地域、环境、场合等不同有不同样式,有的为了便于放牧以简约为主,有的在设计上延续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凸显本民族文化底蕴;不过,据专家研究后发现,在节庆服装的设计上则会刻意体现出各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基因,像“帽子、袍子、坎肩、汗褟子、腰带、裤子、套裤、靴子、鞋等”。①
  食:在饮食上蒙古族百姓以牛羊肉、奶食品、奶茶、面食等为主,喜食奶茶,这一饮食习惯由来已久,清代诗人赵冀曾在《檐曝杂记》中说:“寻常度日,但持马牛乳,每清晨,男妇皆取乳,先熬茶熟,去其宰,倾乳而沸之,人各啜二碗,暮亦如此。”由此可见蒙古百姓对于奶茶文化的钟情。
  住:最典型的就是蒙古包。因为蒙古族是北方草原走廊带的一个主要的游牧民族,这一民族形成伊始,就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为要适应水草的需要,必须不断的迁移居住地,这样,适宜于迁徒的蒙古包也就在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中被广泛使用。蒙古族之外,像鄂温克民族索伦部落原始村落桦树皮屋,则是鄂温克族由于常年在大兴安岭狩猎就地取材的方便而用森林中的桦树皮搭起的居所。
  行:北方草原地带地广人稀,无论是游牧、还是狩猎,马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正是出行需求的本能,方才造就了草原民族百姓善于骑马的天性,马文化在草原各民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草原民族诞生以来,以马代步一直延续至今,“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既形象又准确地概括出了草原走廊地区各民族能骑善射的特征,亦是对草原各民族名副其实的冠名。时至今日,马文化更加多元化,赛马、马术、马球等民族体育赛事已成为中外游客到北方草原走廊地区旅游的文化享受动因;尽管因生活水平的改善使得许多牧人家庭纷纷购置了汽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但是,对于草原地区各少数民族来讲,马在今天仍然是他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
  (2)节庆文化
  节庆文化主要包括民族节日、婚礼等方面。北方草原走廊地区各少数民族百姓历来重视节庆文化生活,他们认为各民族特有的节庆文化既能满足他们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基点;同时,节庆文化也能够增加各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节庆文化无疑是悠久民族文化历史的精华积淀。北方草原走廊地区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多种多样,各自都有着特殊的地域文化历史渊源与民族文化背景。与此同时,节庆文化又与古代历法、节气、宗教信仰等有着紧密的关系。例如蒙古族的春节“查干萨日”,意思为“白月之节”,一到农历12月,家家户户就要着手为这一隆重的节日做准备。除夕当天要拜神、祭祖、敬酒祝词等。每年农历5月12、13日要祭敖包,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②在草原民族文化中,敖包是神灵所居之处,蒙古人民祭敖包以祈求平安与幸福。蒙古族婚礼更是异彩纷呈,其中以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婚礼最具特色,该婚礼仪式包含了多种独特又严格的程序,例如“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内容”③。这一婚礼习俗流传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仍被这一地区的蒙古族所保留和沿用,是民族特色文化中的瑰宝。再比如像鄂温克族每年6月18日的“瑟宾节”,届时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盛装,杀猪宰羊,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尽情狂欢。
  2、草原民族精神文化
  北方草原民族特色精神文化大致包含三个核心内容,首先是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精神。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活和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各民族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要想保证持续生存,就不能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必须有一种自觉的崇敬天地的意识理念。自古开始草原各民族就懂得这一道理,放牧不许将草场破坏,捕兽不捕年幼兽仔和怀孕母兽,不能破坏水源等;各民族百姓对自然给予非常自觉的尊重和保护,持以敬畏之心,与自然共生共长、和谐共存。这种敬畏大自然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其次,草原民族特色精神文化的另一核心内容是崇尚英雄主义。蒙古族孩子的父母经常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巴特尔”,翻译成汉语是“英雄”。这一起名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从名字上即喻示出草原人民都对下一代成为民族英雄的期冀。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经常会以英雄故事来激励鼓舞孩子,试图让下一代性格更加英勇刚毅,面对困难有一种战胜其的勇气和毅力;这种英雄崇拜作为一种民族精神而被一代代地传递了下去。不仅是起名字,在那些以草原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塑造一个个钢铁般意志的英雄人物,像蒙古族历史故事中不论是统一部落的成吉思汗,还是反抗压迫的嘎达梅林,亦或是对待异族侵略宁死不屈的蒙古将军僧格林沁……这些都是草原民族英雄崇拜精神的俱象意旨。其思想理念世世代代地存在于草原人民心中,时刻激励着当代人突破自我,奋斗不息。
  恪守忠信诚义的精神文化。草原人民将忠诚和信义作为最高道德准则。蒙古谚语中曾这样说“即使学不会学问,也要学会忠厚”、“灾害之一时,道义传万年”等,草原人民时刻要求自己要对民族忠诚、对同胞忠诚,各族百姓非常重视这种品质与心灵上的修养,将它作为一种信仰时刻约束着自己。蒙古史诗《江格尔》塑造的以江格尔为首的系列英雄形象,无一不是忠肝义胆,舍生取义的人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论》是经诸多学者进行辑录整理、意图展现《成吉思汗法典》原貌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对《成吉思汗法典》原文第五十二条是这样描述的:“撒谎的,处死刑”。草原民族对于诚信的高标准追求可见其威力。直至今日,草原人民仍旧信奉忠信诚义,这是草原民族鼎盛发展的动力,是草原民族特色精神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3、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主要包括歌舞、文学作品等。北方草原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是他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草原民族的文艺多种多样,例如长调、短调、叙事民歌、萨满歌舞、呼麦等,乌力格尔、好来宝等,多样化的音乐是在丰富多彩的乐器下产生的,如马头琴、火不思、四胡、雅托噶等。蒙古音乐有着浓郁的草原特色——嘹亮悠扬,同时由于不同地域民族特点,使得其音乐有各自的独特性,如呼伦贝尔地区以狩猎歌曲为主,简洁嘹亮;科尔沁地区大多是短调民歌,以抒情和叙事见长。蒙古舞蹈以抖肩、翻腕、马步、扬鞭等动作为特色,其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如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蒙古舞蹈节奏感强,舞步轻快,刚柔并济、豪放洒脱,处处彰显出蒙古族人民豪放、热情、淳朴、勇敢等特质。由于草原历史悠久,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和壮丽的诗篇,这些都为草原文化作品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歌舞之外,少数民族的民间技艺也经历时间的洗刷而变得日久弥新,例如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作。每年五六月份,手工艺者便用特殊的方法采剥桦树皮,这一方法能让树皮更加完整、又能保住树木继续生长。他们将树皮经过加工后制作成生活工具、雕刻绘画、工艺品以及佩饰等种类繁多的制品,这些作品浑然天成,工艺精湛。再比如像达拉特烫画技艺,达拉特烫画是该地区蒙古族的一种民间艺术,该技艺流传已久,在传统烫画的基础上,以蒙元文化、黄河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为创作背景,主要以纸、布和毛毡为材料,烙铁为工具,配有不同型号用途各异的烙头,并可随意调温。烫画以蒙汉风情、农耕生活为基调,内容既有描绘广阔草原风光,亦有表现纯朴农村生活场面,有刻画蒙古族历史人物形象,有反映蒙古族宗教信仰的。人物形象细腻逼真,场景描绘生动丰富;总体上以反映蒙古族历史典故、人物、宗教和农耕生活为主,并对制作工艺和工具进行了改革,赋予了烫画新的生命力和地域文化特色。□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XMZ048)】
  参考文献
  ①辛丽敏,《蒙古阿巴嘎部传统服饰特点及其文化思考》[J].《内蒙古艺术》,2012(2)
  ②阿荣,《民族文化的“遗传密码”》[N].《内蒙古日报(汉)》,2013-9-16
  ③阿荣,《流传700多年的蒙古婚俗》[N].《内蒙古日报(汉)》,2013-11-25
  (作者单位:崔燕,内蒙古民族大学;孙展昂,大连市第八中学;李亚男,大连理工大学)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煤层氧化释放的指标性气体预测煤层自燃可靠性,利用煤自然发火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对豹子沟煤矿9号煤层煤样氧化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氧化过程中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及
2010年10月11—14日,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主办、中国造纸学会支持、中国造纸杂志社承办的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第一届造纸工业技术高级培训班在京举办。这届培训班是在我
2月24日,由海南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召开的金海浆纸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专家评审会在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召开。专家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认真审核清洁生产工作情况后,一致同意金海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村(今黄山市屯溪区)人。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考据学派创立人。治学涉及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农田水利、典章制度、文字音韵、方志研
日本三菱造纸公司近日公布的业绩决算报告显示,该公司2010年度上半财年(4—9月)亏损9.24亿日元(2009年同期亏损15亿日元),亏损额显著减少。由于销售量增加及劳务费等固定费用减少,经
<正> 1、第一反射面距地表最近的反射面称为第一反射面,以下顺次称为第二、第三……反射面。第n层反射面以上地层内的速度以v_m表示。浅层反射的观测方法是:如图1(a)那样,以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公布2008年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2008年消费品工业总体运行态势是: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在扩大消费、拉动生产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
阿根廷大学科技人员研究了美国柳木和在阿根廷生长的杂交柳木(A250-33、N226992)化学机械浆(CMP)特性,采用碱性亚硫酸盐化学机械法制浆,工艺条件为:用2.6%(对绝干木片质量计)NaOH和2.6%Na2
日本王子制纸有限公司开发部制浆和造纸实验室科技人员研究了在酸性纸张中,无元素氯漂白阔叶木硫酸盐浆返黄的抑制剂。由于5-甲酰-2-呋喃甲酸基羧酸与葡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