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巩固学习兴趣;第三阶段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发展学习兴趣。
一 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 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 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例如初三《社会》课,可以从《社会》这个书名入手。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 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如上学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讲的最多就是我国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造成98年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第一堂课就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社会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社会》课产生学习兴趣。
充分优化自我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
常言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确如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身教最为贵,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教师应该和学生密切接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相信教师从而亲近教师。这样学生就会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敬佩教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教师,就相信教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教师,要想他们对教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就会是很困难的。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 突破"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象、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它以声、色、文、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加充实,形象更加生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既能弥补教材中所不能拥有的感性材料,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目的要求,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收集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下载有关信息和图片,收集后,围绕教材,制成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这项活动。这样,就能克服在课堂教学中因时空的限制所带来的诸多不便,达到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三 运用多种方式,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应变能力
无论考试如何改革,要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高觉悟,首先就要记忆。没有对基础知识的一定程度的記忆就不可能有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政治课的基础内容是基本原理,对这些基本的东西,要达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发掘概念的深刻内涵,以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基本原理的教学,不能停留于学生明白知道的程度,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经过多方论证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同时探究过程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比如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以表格的方式,介绍了美国国会的构成情况,并要求谈谈对此表格的认识。通过分析看出资本主义议会是资产阶级的议会,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机构,从而证明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在这一联系时政的典型例题做完之后,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这一例题,你能否举一反三,出一个类似的题目来考查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学生经过回扣教材,马上就提出了新的考查方式,用上了教材上的"两党之争"的漫画,要求谈谈对漫画的认识。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美国的选举是金钱铺路,两党之争不论如何轰轰烈烈,不管是谁执政,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另处换一种方式求证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学生在答案的组织上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了。
一 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 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 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例如初三《社会》课,可以从《社会》这个书名入手。上课一开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 以先让学生讲讲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如上学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讲的最多就是我国长江、嫩江特大洪灾及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造成98年特大洪灾的原因有哪些?这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还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形势如何?等等。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第一堂课就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社会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对《社会》课产生学习兴趣。
充分优化自我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
常言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确如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身教最为贵,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教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教师应该和学生密切接触,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相信教师从而亲近教师。这样学生就会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敬佩教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教师,就相信教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教师,要想他们对教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就会是很困难的。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 突破"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象、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它以声、色、文、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加充实,形象更加生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既能弥补教材中所不能拥有的感性材料,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目的要求,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收集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下载有关信息和图片,收集后,围绕教材,制成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这项活动。这样,就能克服在课堂教学中因时空的限制所带来的诸多不便,达到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三 运用多种方式,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应变能力
无论考试如何改革,要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高觉悟,首先就要记忆。没有对基础知识的一定程度的記忆就不可能有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政治课的基础内容是基本原理,对这些基本的东西,要达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发掘概念的深刻内涵,以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基本原理的教学,不能停留于学生明白知道的程度,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经过多方论证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同时探究过程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比如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以表格的方式,介绍了美国国会的构成情况,并要求谈谈对此表格的认识。通过分析看出资本主义议会是资产阶级的议会,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机构,从而证明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在这一联系时政的典型例题做完之后,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这一例题,你能否举一反三,出一个类似的题目来考查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学生经过回扣教材,马上就提出了新的考查方式,用上了教材上的"两党之争"的漫画,要求谈谈对漫画的认识。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美国的选举是金钱铺路,两党之争不论如何轰轰烈烈,不管是谁执政,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另处换一种方式求证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学生在答案的组织上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