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检察工作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关系研究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领导核心和坚强政治保证.党领导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首要前提和政治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贯彻权力分工制约与国家法治原则、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基本职责、尊重和落实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对检察工作的全面领导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具有高度的目的一致性和深刻的价值通融性,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需要在观念层面达到辩证统一、在制度层面达到融会贯通.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蒙古国境内出土的基督教考古遗址及出土文物,尤其是最新的一些考古发现,管窥中古时期蒙古草原的基督教历史.文章介绍了约10件草原基督教碑刻,包括刻有古汉语、古叙利亚语及古突厥语的碑铭计4方,刻有十字架图案的岩刻3方,以及1座疑为有十字架图案的突厥石像.论文还介绍了10余件小型便携的基督教遗物,包括4个铜十字器,1个白色十字架,1个刻有十字架图案的银碗等等.通过对相关基督教考古发现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古时期基督教曾在蒙古草原广泛流传.
纵观传播研究历史,从魔弹论到互动论,无数先贤曾寄希望于寻找一个普适性的大众传播模型.作为伯明翰学派后期的重要文化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文化研究领域的思想成就影响颇为深远,其“编码/解码”理论被普遍认为是继承与创新并存且不断更新的.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国际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思潮之一,霍尔在文化研究领域的理论声望也从此得以确立.其中,结构主义符号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给予了理论支持,是“编码/解码”理论模型所主要继承的两个传统.而对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取舍与创新,注重思想文
明初,朱元璋在平定张士诚、方国珍势力后,一方面将张、方余部改隶卫所为军;另一方面陆续遣徙沿海岛屿居民人内地,以防岛民勾连倭寇、相与为乱,东南沿海诸岛皆在此时展开岛民迁遣行动.终明一世,迁弃海岛始终未能纳入州县治理范围,导致沿海诸岛在嘉靖倭寇时期为海上商盗盘踞,又在明清鼎革之际为南明政权把持.
期刊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生前声名并不显著.但到南宋,官方赐其谥号、追封汝南伯,并得以从祀孔庙,之后历代累有褒扬加封.周敦颐的思想及学说,既通过遍布今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北京等地的濂溪祠堂、濂溪书院及与其有关的遗迹等实物得以传播,又通过诸多名称各异、内容相似的“周敦颐集”“濂溪志”以及历代诸儒著作和方志等文献得以传播,且通过科举考试、世系遗芳、文人歌咏等多种途径实现了社会传播.分析周敦颐思想的传播网络,可以看出由官方倡导、儒林依归与民间祭拜组成三层传播群体,口碑传播与视觉传播结合,主体性传播和伴生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立法体制机制最显著的优势.一百年来,党领导的法治建设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党领导的立法工作也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对于百年历程中党领导立法的发展逻辑、发展特色和发展成就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阐释,对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提高立法工作质效具有重要的政治、法治、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认为吉林西团山文化的源头是辽东马城子文化,并认为“马城子人”在西周初年整体迁徙到了松花江流域.然而揆诸事实可知,马城子文化与西团山文化各有独立的土著文化源头,两者有不尽相同的主体文化内涵,且有着不同的流向传承.马城子文化与西团山文化实为各具特色、各自独立发展且族系不同的土著文化.
在语言的本质方面,霍布斯是一个唯名论者;但在语言的功能方面,他却看到了语言的推理能力、自我代表能力、联合能力对于拓展人的自然心智的革命性影响,并由此出发建构起他的整个政治哲学理论.在语言被发明前,人类的欲望相对而言有着更少的冲突,这时的人尚未与动物相分离.而在语言发明后,语言对人类心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人难以驾驭,从而进入所谓的自然状态的困境.只有走出自然状态,进入在一个主权者之下联合的国家状态(秩序化语词的国家)才是人类的真正出路,即通过语言将主权者的意志确立为理性的法律,并以法律的形式对每个社会成员
编纂对外文化教材是塑造“中国形象”的有效路径,在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外文化教材应把塑造全新的“中国形象”作为叙述框架,围绕价值观念、文化内涵、外交政策等选择适合的文化内容,使得良好的“中国形象”深入到外国学习者的思想观念之中.新时代,对外文化教材塑造“中国形象”可以遵循热爱和平、亲仁善邻,开放包容、宽厚平和,格调高雅、气韵闲逸,与时俱进、富有活力四个维度.通过对外文化教材塑造“中国形象”是一种既符合时代需求又能够产生预想效果的国家形象的建构方式,良好的“中国形象”对于其他国家制定对华政治、
“为艺术而艺术”与我国魏晋风度相似,是一种觉察到世间之不可追求、不可艳羡,转而追求“道”的表现,因此它是合乎“道”的.然而“大道废,有仁义”,世间之人并不都具备求道的能力与兴趣,建设美好人间、获得利益才是社会的要求.中华文化发展出道德仁义等概念,使得人们从世间生活之中也能体悟道理,故主张“文以载道”,“为艺术而艺术”不能成为主流.相反,西方文化中缺少“义”,为了追求“道”,只能全面彻底地否定世间实用要求,而提出“为艺术而艺术”.
相较于褒贬一端的后来者,与孔子同时代的“先秦时人”应是最能真切描绘孔子形象之人,这些人概有“小人”、贤者与弟子之分.在“小人”眼中,孔子是博学多能的圣者、通达礼乐的君子、未卜先知的圣人.于贤者而言,孔子或是“栖栖者”,游历列国,累累如“丧家狗”;或是孜孜以求的弘道者,“知其不可而为之”;或担负着教化的天命,为化成天下之“木铎”;或是聪明倨傲,有待“去欲、去骄”的年轻人.在孔门弟子看来,孔子则是“循循善诱”的师长、不可逾越的贤者以及出类拔萃的圣人.以上形象的形成和迁衍,均与其内在逻辑和价值取舍有关,而客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