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以提高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血气分析、D-二聚体、X线胸片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66例患者均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非ST段抬高/非Q波心肌梗死2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例,急性下壁心肌
【机 构】
:
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肺血管病医疗抢救中心,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肺血管病医疗抢救中心,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以提高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血气分析、D-二聚体、X线胸片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66例患者均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非ST段抬高/非Q波心肌梗死2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最终通过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或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其中大面积肺栓塞17例,次大面积42例,小面积7例.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功能障碍59例(89.4%),无右心室功能障碍7例(10.6%).确定诊断行放射性核素肺扫描32例、螺旋CT检查18例、磁共振检查9例、肺动脉造影7例.分析发现66例患者均伴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心电图呈特征性改变,多有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少数患者心肌酶升高.结论①肺栓塞患者胸闷、胸痛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伴心电图的T波深倒置、QⅢTⅢ型以及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的升高,是急性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②认真分析病史及全面体检,血气分析、D-二聚体测定、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及早行肺核素或螺旋CT确诊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
其他文献
随着高层建筑迅猛发展,由于其高度大、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而使得给排水工程设计具有更高难度。文章总结了笔者在给排水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制定出合适的设计方案,使城市给
目的 探讨测量血压时,听诊器胸件分别置于袖带内和袖带外对血压值有无影响.方法 将81例住院病人进行系统血压观察,对同一病人分别采用听诊器胸件放于袖带外和袖带内两种方法测量血压,对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 测量血压时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内和袖带外对血压值影响不大,两种方法临床均可采用。
目的总结84例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分工、科学管理.结果84例烧伤病人均得到了紧急救护、安全转运及有序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血管病(CVD)的相关联系.方法对63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呼吸科门诊对有关就诊者给以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56例健康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血流变学及智能测定进行比较,并对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二年的随访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S组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高于对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最有效的方法.采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能够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C组),每组18只.B、C 2组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造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C组于造模后4周开始应用普伐他汀灌胃,A、B 2组灌服等容量的蒸馏水.分别于喂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股骨头内
患侧上肢肿胀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患者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应用乳癌消肿汤内服治疗本病,取得良效,结果报道如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组症候群。一般应用西药进行对症治疗,而根据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它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为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对余姚市人民医院2000~2003年257例糖尿病
利用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中乏氧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能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增强放疗效果.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应可以显著增加放疗的疗效,对正常组织没有或很少有毒副反应.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基因和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显示了未来放疗增敏剂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