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楚夫,被美国纽约艺术界称为“雪人”。
这位祖籍广东南海,生于广西省昭平县走马镇的书画家,糅合西洋技法和国画的意境。蔡楚夫的油画和水墨画是独树一帜的殿堂级艺术品,他也成为苏富比拍卖行中国当代作品被拍卖最多的几位画家之一。
纽约的中国“雪人”
“在国外,大家都知道我的题材以雪为主,很多人称我为‘雪人’”蔡楚夫微笑着说道。
雪,在他的艺术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从小生活在中国南方,没见过雪,我所见到的第一场雪,是到纽约后的第一个冬天。曼哈顿的中央公园漫天飞舞的雪花,让我心情格外愉悦和激动。在人迹罕至的小溪边,没有脚印,清澈的溪流倒映着雪后的晴空和溪边的树林,这不就是我一直寻找的带有中国画图式的最佳素材吗? 我所理解的雪,瞬间被融化在我的脑海里了。我想用画笔表现出雪的温度、温柔和温婉。”此后,雪便成了蔡楚夫钟情的绘画对象,开始创作一系列以雪为题材的作品。
蔡楚夫的“雪霁”油画作品系列随后陆续诞生。
由于成功地将西洋技法与国画的抽象结构加以融合,“雪霁”系列很受外国人欢迎。纽约艺术中心苏豪区的O.K.HARRIS画廊主人也极为欣赏,并以蔡楚夫七画廊三的优厚分成条件经营他的油画,这样的分成比例当时在纽约是绝无仅有的。
“雪霁系列的出现,终于让我摆脱过去“三大面”、“五调子”的基本造型技法,转变成平面性,装饰性,符号式的笔触语言,讲究色彩。”蔡楚夫回忆道。
旅居巴黎的艺术评论家马泽霖在评价“雪霁”系列时说:蔡楚夫用东方理念和静观哲学来看宇宙自然,并用西方技法加以阐述表现,大胆筛滤自我文化而转换成国际语言,超越西方的物质观,追求东方的空灵味道。
在《雪河系列的形成》一文中,蔡楚夫如此解说道:“不管雪河分割的构图如何变化,是S型,L或橄榄型,所蕴藏的哲理总是不变的,雪包容一切,而小河的融雪又刻意把一切都暴露出来。”
“雪霁”系列的作品在1985年参加了全美新写实主义大展,很多艺术人士认识了他,他第一次卖出去的油画也就是“雪霁”系列。有一次,蔡楚夫走进休斯敦的一间大画廊,朋友介绍他的时候,有一个经理人打断他朋友的介绍,说:“I know him. He is the snow man!(我认识他,他是雪人!)”这令蔡楚夫和朋友很吃惊。他画的雪景无人能及,从此蔡楚夫赢得了“雪人”的称号。
蔡楚夫在纽约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几十幅“雪霁”系列油画,让他“雪人”艺术家的称号在美国纽约愈来愈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1986年,蔡楚夫推出了水彩作品《早春》,以原野上奔涌的溪流作为素材,那淙淙奔流的溪水干净清澈,不染尘埃,溪水拂动着窸窣的影子,似乎是水在动,其实是风在动。流畅的意境营造,透视了早春涌动的情思。这幅画在台湾展出后曾引起如潮好评。后来在美国纽约皇后美术博物馆1987年的双年展上,好莱坞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代理人收藏了这幅作品。1991年,美国著名杂志《读者文摘》将他的水彩作品《森林之歌》登上封面,再一次奠定了他作为风景画家在西方美术界的地位。
东方意蕴的影响让他找到了艺术的灵魂和符号
蔡楚夫成长在西江和桂江的交汇处——广西梧州,十三岁蔡楚夫已加入广西书画研究会,成为最年幼的认证书画家。
后来他考进了广州美院,接受苏派教学体制结构素描造型的严格训练。蔡楚夫认为年少时打下的基本功对他后来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和启发。 1963年,蔡楚夫的油画和国画作品即已入选全军第三届美展;1964年,油画作品《一对红》在《美术》杂志刊登;当年的代表作《军医到黎寨》在《民族画报》上选为“全军美展专辑”的头版作品。那一时期,还有《山城》、《鸳鸯江上》、《月初升》等,那时蔡楚夫钟情于山水画:竹林、茅舍、芭蕉等构成的景物,深深打动了他,再通过他的笔触,传递这份热爱和感动。
1974年蔡楚夫举家搬迁到香港。
“在那里,经朋友介绍我有幸拜画苑大师丁衍庸、杨善深为师。”次年蔡楚夫便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中国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在当时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虽然当时香港较内地更为发达,但舞台毕竟有限,蔡楚夫觉得香港还不是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于是在1978年,他决定去享有“世界艺术之都”的纽约闯一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美国之前我已作好了充分的经济准备。我是带了足够半年生活的钱去美国的。头三个月我没有去找任何画廊签约合作,也没去找工作,而是参观了纽约乃至全美国的美术馆和近两百家专业的画廊。”
蔡楚夫理性地吸收着西方油画的创作技法,也反思着自己的作画方式。
“那时的我确实面临着重大的考验,是追随某一种流派亦步亦趋?还是固守原来熟悉的,从故土带来的画风,以不变应万变?”
当时的纽约正是“照相写实主义”的末期以及“新写实”和“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放任自由的艺术环境使蔡楚夫深受感染。
为了维持生计,蔡楚夫当时一边在一间艺术学校教授中国画和人体素描,一边以纽约的街头人物为素材,描绘这座城市的众生相。正是在这期间,蔡楚夫完成了艺术创作历程中许许多多重要的作品,例如一群在纽约街头闲坐的街头老人“纽约人系列”和“雪霁系列”。正是这些两年多积累下来的作品,使蔡楚夫后来能有机会被苏豪著名画廊O.K.HARRIS看中,并成为旗下画廊的第一位专属画家,这些作品在画廊展出并在纽约艺术圈中引起了关注。
1986年,著名的时装名牌POLO by Ralph Lauren 的创办人Ralph Lauren先生想将位于曼哈顿72街角的总部大楼画成一幅油画。当时很多知名画家蜂拥而上参与竞争,但最后无一入选。蔡楚夫的美国经纪人闻讯把这位中国油画家的作品送上,结果一举入选。
Ralph Lauren先生看了蔡楚夫的画,很喜欢,留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古典建筑画。《纽约时报》当年曾在头版刊登过这幅作品,各时装杂志也纷纷转载。POLO公司还用了近百万美元的广告费,在全球各地刊登这幅作品,由此,蔡楚夫一举成名。到1986年,他赢得并出色完成了POLO时装公司几副巨幅油画的创作任务,更使他成为美国瞩目的实力派画家。他的作品入选美国纽约皇后美术博物馆1987年的双年展、1988年双年展最佳作品展、1987年美国亚特那提芙美术馆的“纽约艺术家作品展”。
蔡楚夫多次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转危为机,他无比感恩两位国画大师的帮助和指点,正是东方艺术的影响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勇气、灵魂和创作符号:“或许观众看到的“雪霁”油画系列无疑融入了西方的艺术语言,但是那种动态(流水)和静态(雪景)的有机结合,大块分割的布局,‘密不容针及疏可走马’的画理,是西方画家所没有的。国画大师丁衍庸和杨善深对我有完全重大的影响。丁衍庸的胆识、豪放和投入,杨善深讲究画作的每个细部及其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走向更成熟的境地。另一方面,荷兰、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多种欧洲古典艺术家一丝不苟的虔诚作画姿态,也深深影响着我。‘所贵者胆,所要者魂’,国画大师李可染生前概括的8个字,用来比喻东方艺术对我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恰当不过了。”
回归故土,化身自然
“画猿、画猴儿,这一古老的题材,在中国绘画的题材里虽不是大科,但自古就不乏有高手出现。”蔡楚夫列举说,北宋的易元吉、南宋的法常都是画猿圣手,元代的颜辉以及近现代的张大千、张其翼、高奇峰、刘奎龄、刘继卣等也都是画猿画猴儿的高手。
蔡楚夫与猴结缘于2003年的一次黄山之旅。
当时为了与杨善深老师在黄山会合,蔡楚夫提早到达。一日上午,他出北海宾馆沿梦笔生花下的小溪向前行进,刚要到下面就看到一群黄山野猕猴在嬉戏。当时他就向猴群靠近,猴子仿佛与之相识,既不惧怕也不躲避。通过近距离和猴群的接触,他发现了猴子的天性既可爱又灵动。此后,他又多次去了黄山有猴群的不同地方进行观察写生,画了大批的速写。“万古西山只月明,画中依约晓猿鸣”。这是元代刘因的诗句,蔡楚夫的《母子图》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一情境。
近年来中国迅猛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身为华人的蔡楚夫为祖国今天的繁荣而骄傲。由于受到纽约华人艺术基金会的支持和国内众多艺术界好友的再三邀请,加上多年来蔡楚夫思乡心切,近年他繁频往返于北京、江浙、广东等地,参加各种画展。2002年在北京靳尚谊先生为蔡楚夫作了一次个展,60余幅作品大部分被国内藏家和艺术机构收藏,随即蔡楚夫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2010年,蔡楚夫便开始在广东珠海这座海滨城市设立工作室。
2012年,蔡楚夫做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举动:在欧美艺术生命最旺盛时期,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决定回国定居。蔡楚夫说,他早就有回国定居这个愿望了,因为他更多的抒情魅力来自于他深爱眷恋的华夏热土,游子寻根之情结自然是无法割舍的,因此他希望晚年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空间里创作。
如今,蔡楚夫已在北京、香港和珠海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并多次出席国内的各种画展和讲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希望多留些作品在国内,多为祖国出一份力。”
蔡楚夫除了继续作画以外,还不遗余力地与各地学生和市民交流创作心得。2015年蔡楚夫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友会举办了“中西艺术漫谈”讲座,偶尔到其他的大学、中学、美术馆与学生面对面指导绘画。在他的支持下, 珠海“小满艺术廊” 在2015年10月成立。蔡楚夫广结善缘,至今还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今年是猴年,蔡楚夫的作品大多以猴为主题。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本由中国艺术集团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巨匠艺术》成为委员代表们人手一册的纪念品。画册收录了蔡楚夫和著名画家黄永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蔡楚夫,学名家杰,1942年生于中国广西省昭平县走马村。
蔡楚夫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油画家,从艺五十多年来,在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举行个人画展及联展共一百多次。
上世纪60年代在国内素描、色彩等方面都受到过严格的训练,这为他绘画艺术的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移居美国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油画、水彩画作品,深厚的写实功夫与卓越的表现能力,奠定了他在西方画坛的地位。作品曾超过二十多次在国际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受到众多艺术收藏家的肯定。
早在少年时代,蔡楚夫就已被吸收为中国画研究会梧州分会会员。上世纪60年代初已经有中国画作品入选中国第三届全军美展。并应邀参加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国近百年国画展”。70年代赴港定居,经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老师的介绍,拜杨善深先生为师,后又随丁衍庸先生学习传统水墨,也曾得到关山月先生的亲授。之后又于日本东京参加了第十三回、第十四回“亚洲现代绘画大展”,成为亚洲艺术学会硕士会员。
他在中国香港大会堂、纽约圣若望大学美术馆、纽约中华艺廊、关山月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都举行过多次个人水墨画展,并在美国翰能安美术馆(HANNUN MUSEUM)作中国水墨专题讲座及教学。
这位祖籍广东南海,生于广西省昭平县走马镇的书画家,糅合西洋技法和国画的意境。蔡楚夫的油画和水墨画是独树一帜的殿堂级艺术品,他也成为苏富比拍卖行中国当代作品被拍卖最多的几位画家之一。
纽约的中国“雪人”
“在国外,大家都知道我的题材以雪为主,很多人称我为‘雪人’”蔡楚夫微笑着说道。
雪,在他的艺术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从小生活在中国南方,没见过雪,我所见到的第一场雪,是到纽约后的第一个冬天。曼哈顿的中央公园漫天飞舞的雪花,让我心情格外愉悦和激动。在人迹罕至的小溪边,没有脚印,清澈的溪流倒映着雪后的晴空和溪边的树林,这不就是我一直寻找的带有中国画图式的最佳素材吗? 我所理解的雪,瞬间被融化在我的脑海里了。我想用画笔表现出雪的温度、温柔和温婉。”此后,雪便成了蔡楚夫钟情的绘画对象,开始创作一系列以雪为题材的作品。
蔡楚夫的“雪霁”油画作品系列随后陆续诞生。
由于成功地将西洋技法与国画的抽象结构加以融合,“雪霁”系列很受外国人欢迎。纽约艺术中心苏豪区的O.K.HARRIS画廊主人也极为欣赏,并以蔡楚夫七画廊三的优厚分成条件经营他的油画,这样的分成比例当时在纽约是绝无仅有的。
“雪霁系列的出现,终于让我摆脱过去“三大面”、“五调子”的基本造型技法,转变成平面性,装饰性,符号式的笔触语言,讲究色彩。”蔡楚夫回忆道。
旅居巴黎的艺术评论家马泽霖在评价“雪霁”系列时说:蔡楚夫用东方理念和静观哲学来看宇宙自然,并用西方技法加以阐述表现,大胆筛滤自我文化而转换成国际语言,超越西方的物质观,追求东方的空灵味道。
在《雪河系列的形成》一文中,蔡楚夫如此解说道:“不管雪河分割的构图如何变化,是S型,L或橄榄型,所蕴藏的哲理总是不变的,雪包容一切,而小河的融雪又刻意把一切都暴露出来。”
“雪霁”系列的作品在1985年参加了全美新写实主义大展,很多艺术人士认识了他,他第一次卖出去的油画也就是“雪霁”系列。有一次,蔡楚夫走进休斯敦的一间大画廊,朋友介绍他的时候,有一个经理人打断他朋友的介绍,说:“I know him. He is the snow man!(我认识他,他是雪人!)”这令蔡楚夫和朋友很吃惊。他画的雪景无人能及,从此蔡楚夫赢得了“雪人”的称号。
蔡楚夫在纽约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几十幅“雪霁”系列油画,让他“雪人”艺术家的称号在美国纽约愈来愈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1986年,蔡楚夫推出了水彩作品《早春》,以原野上奔涌的溪流作为素材,那淙淙奔流的溪水干净清澈,不染尘埃,溪水拂动着窸窣的影子,似乎是水在动,其实是风在动。流畅的意境营造,透视了早春涌动的情思。这幅画在台湾展出后曾引起如潮好评。后来在美国纽约皇后美术博物馆1987年的双年展上,好莱坞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代理人收藏了这幅作品。1991年,美国著名杂志《读者文摘》将他的水彩作品《森林之歌》登上封面,再一次奠定了他作为风景画家在西方美术界的地位。
东方意蕴的影响让他找到了艺术的灵魂和符号
蔡楚夫成长在西江和桂江的交汇处——广西梧州,十三岁蔡楚夫已加入广西书画研究会,成为最年幼的认证书画家。
后来他考进了广州美院,接受苏派教学体制结构素描造型的严格训练。蔡楚夫认为年少时打下的基本功对他后来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和启发。 1963年,蔡楚夫的油画和国画作品即已入选全军第三届美展;1964年,油画作品《一对红》在《美术》杂志刊登;当年的代表作《军医到黎寨》在《民族画报》上选为“全军美展专辑”的头版作品。那一时期,还有《山城》、《鸳鸯江上》、《月初升》等,那时蔡楚夫钟情于山水画:竹林、茅舍、芭蕉等构成的景物,深深打动了他,再通过他的笔触,传递这份热爱和感动。
1974年蔡楚夫举家搬迁到香港。
“在那里,经朋友介绍我有幸拜画苑大师丁衍庸、杨善深为师。”次年蔡楚夫便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中国画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在当时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虽然当时香港较内地更为发达,但舞台毕竟有限,蔡楚夫觉得香港还不是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于是在1978年,他决定去享有“世界艺术之都”的纽约闯一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美国之前我已作好了充分的经济准备。我是带了足够半年生活的钱去美国的。头三个月我没有去找任何画廊签约合作,也没去找工作,而是参观了纽约乃至全美国的美术馆和近两百家专业的画廊。”
蔡楚夫理性地吸收着西方油画的创作技法,也反思着自己的作画方式。
“那时的我确实面临着重大的考验,是追随某一种流派亦步亦趋?还是固守原来熟悉的,从故土带来的画风,以不变应万变?”
当时的纽约正是“照相写实主义”的末期以及“新写实”和“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放任自由的艺术环境使蔡楚夫深受感染。
为了维持生计,蔡楚夫当时一边在一间艺术学校教授中国画和人体素描,一边以纽约的街头人物为素材,描绘这座城市的众生相。正是在这期间,蔡楚夫完成了艺术创作历程中许许多多重要的作品,例如一群在纽约街头闲坐的街头老人“纽约人系列”和“雪霁系列”。正是这些两年多积累下来的作品,使蔡楚夫后来能有机会被苏豪著名画廊O.K.HARRIS看中,并成为旗下画廊的第一位专属画家,这些作品在画廊展出并在纽约艺术圈中引起了关注。
1986年,著名的时装名牌POLO by Ralph Lauren 的创办人Ralph Lauren先生想将位于曼哈顿72街角的总部大楼画成一幅油画。当时很多知名画家蜂拥而上参与竞争,但最后无一入选。蔡楚夫的美国经纪人闻讯把这位中国油画家的作品送上,结果一举入选。
Ralph Lauren先生看了蔡楚夫的画,很喜欢,留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古典建筑画。《纽约时报》当年曾在头版刊登过这幅作品,各时装杂志也纷纷转载。POLO公司还用了近百万美元的广告费,在全球各地刊登这幅作品,由此,蔡楚夫一举成名。到1986年,他赢得并出色完成了POLO时装公司几副巨幅油画的创作任务,更使他成为美国瞩目的实力派画家。他的作品入选美国纽约皇后美术博物馆1987年的双年展、1988年双年展最佳作品展、1987年美国亚特那提芙美术馆的“纽约艺术家作品展”。
蔡楚夫多次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转危为机,他无比感恩两位国画大师的帮助和指点,正是东方艺术的影响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勇气、灵魂和创作符号:“或许观众看到的“雪霁”油画系列无疑融入了西方的艺术语言,但是那种动态(流水)和静态(雪景)的有机结合,大块分割的布局,‘密不容针及疏可走马’的画理,是西方画家所没有的。国画大师丁衍庸和杨善深对我有完全重大的影响。丁衍庸的胆识、豪放和投入,杨善深讲究画作的每个细部及其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走向更成熟的境地。另一方面,荷兰、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多种欧洲古典艺术家一丝不苟的虔诚作画姿态,也深深影响着我。‘所贵者胆,所要者魂’,国画大师李可染生前概括的8个字,用来比喻东方艺术对我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恰当不过了。”
回归故土,化身自然
“画猿、画猴儿,这一古老的题材,在中国绘画的题材里虽不是大科,但自古就不乏有高手出现。”蔡楚夫列举说,北宋的易元吉、南宋的法常都是画猿圣手,元代的颜辉以及近现代的张大千、张其翼、高奇峰、刘奎龄、刘继卣等也都是画猿画猴儿的高手。
蔡楚夫与猴结缘于2003年的一次黄山之旅。
当时为了与杨善深老师在黄山会合,蔡楚夫提早到达。一日上午,他出北海宾馆沿梦笔生花下的小溪向前行进,刚要到下面就看到一群黄山野猕猴在嬉戏。当时他就向猴群靠近,猴子仿佛与之相识,既不惧怕也不躲避。通过近距离和猴群的接触,他发现了猴子的天性既可爱又灵动。此后,他又多次去了黄山有猴群的不同地方进行观察写生,画了大批的速写。“万古西山只月明,画中依约晓猿鸣”。这是元代刘因的诗句,蔡楚夫的《母子图》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一情境。
近年来中国迅猛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身为华人的蔡楚夫为祖国今天的繁荣而骄傲。由于受到纽约华人艺术基金会的支持和国内众多艺术界好友的再三邀请,加上多年来蔡楚夫思乡心切,近年他繁频往返于北京、江浙、广东等地,参加各种画展。2002年在北京靳尚谊先生为蔡楚夫作了一次个展,60余幅作品大部分被国内藏家和艺术机构收藏,随即蔡楚夫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2010年,蔡楚夫便开始在广东珠海这座海滨城市设立工作室。
2012年,蔡楚夫做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举动:在欧美艺术生命最旺盛时期,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决定回国定居。蔡楚夫说,他早就有回国定居这个愿望了,因为他更多的抒情魅力来自于他深爱眷恋的华夏热土,游子寻根之情结自然是无法割舍的,因此他希望晚年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空间里创作。
如今,蔡楚夫已在北京、香港和珠海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并多次出席国内的各种画展和讲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希望多留些作品在国内,多为祖国出一份力。”
蔡楚夫除了继续作画以外,还不遗余力地与各地学生和市民交流创作心得。2015年蔡楚夫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友会举办了“中西艺术漫谈”讲座,偶尔到其他的大学、中学、美术馆与学生面对面指导绘画。在他的支持下, 珠海“小满艺术廊” 在2015年10月成立。蔡楚夫广结善缘,至今还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今年是猴年,蔡楚夫的作品大多以猴为主题。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本由中国艺术集团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巨匠艺术》成为委员代表们人手一册的纪念品。画册收录了蔡楚夫和著名画家黄永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蔡楚夫,学名家杰,1942年生于中国广西省昭平县走马村。
蔡楚夫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油画家,从艺五十多年来,在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举行个人画展及联展共一百多次。
上世纪60年代在国内素描、色彩等方面都受到过严格的训练,这为他绘画艺术的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移居美国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油画、水彩画作品,深厚的写实功夫与卓越的表现能力,奠定了他在西方画坛的地位。作品曾超过二十多次在国际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受到众多艺术收藏家的肯定。
早在少年时代,蔡楚夫就已被吸收为中国画研究会梧州分会会员。上世纪60年代初已经有中国画作品入选中国第三届全军美展。并应邀参加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国近百年国画展”。70年代赴港定居,经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老师的介绍,拜杨善深先生为师,后又随丁衍庸先生学习传统水墨,也曾得到关山月先生的亲授。之后又于日本东京参加了第十三回、第十四回“亚洲现代绘画大展”,成为亚洲艺术学会硕士会员。
他在中国香港大会堂、纽约圣若望大学美术馆、纽约中华艺廊、关山月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都举行过多次个人水墨画展,并在美国翰能安美术馆(HANNUN MUSEUM)作中国水墨专题讲座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