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花武术戏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武术戏分文场、武场。文场戏主要是念和唱,意在发展剧情;武场戏重在表现武术技艺,剧情的发展都是为演练武技服务,武打也基本上是模式化的。武术戏多以武术戏班的形式演出,一个武术戏班往往有五十人之多。演出剧目较为丰富,有《三打祝家庄》、《红灯照》、《五虎棍》等二十多个。其特点如下:第一是有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剧中人物多为武士,只白不唱,语言简练且使用方言,仅为剧情发展搭桥引线,不重表述;第二是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画不同的脸谱,着戏装,脸谱不讲精工细刻,线条粗犷鲜明,服装简单,这是为适应打麦场表演的需要;第三是戏武结合,重在武;第四是打街头。武术戏班外出演出,途中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每到演出的村边,一律要步行,以表示对村民的尊重。此时,由民间大鼓作前导,擂上几套,鼓声沉浑苍朴,招来众多观者。武术戏班整队入村,往往有好事者在队前挡住去路,观者齐声呐喊,要求练上一套再继续前行。武术戏班则应邀在街头上开始表演短小精彩的武打,约有两三套。人群自动让开路,戏班继续前进,再拦就再练,这样反复几次,直到撂场子的地点为止,称为“打街头”。
  到了正式的演出地点,一般先是剧中的冲突双方为战胜对方而练兵演武,先是徒手拳路,而后是器械,接着是对练,一方练完以后,另一方照练一遍,这叫“下清场”。双方练武完毕,开始交手打仗,多是十八般兵器俱全,包括徒手与器械,称为“打乱场”。到高潮时,不属于剧中的人物,可不化妆就下场表演,其多数不是本戏班的人,而是邀请村中的高手下场,表演精湛的武技,称为“帮场子”。他们不管冰天雪地,剥去上衣,赤膊上场,展现自身武功,表演武术精华,演出达到高潮后,大锣一敲,鸣金收兵,全剧结束。
  现在,仍有不少武术戏班活跃在沧州肃宁等县市,春节一过,他们先在本村演出,邻乡或邻县也纷纷下帖邀请。到外村演出时,仍保留一个传统,即不论演出远近,都是在家化好妆,自带干粮,东道主只需管茶水,负担轻微,热闹一天,日落而返。现代武术戏仍然是当地民间文艺活动中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之一。
  (编辑:酒浓)
其他文献
在话剧界普遍玩概念玩观念的时候,  它的叙事方式显得一本正经,反而让人感受到一份厚实的尊重    话剧《立秋》演出现场,许多观众都含着眼泪。每次演员在念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观众也默默地跟着念。  这样的情景,在近年来的中国话剧场很少见到。从2004年4月27日首演至今,《立秋》演出近2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投入150万元,票房收入突破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