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化视野下的“三.三.三”作文教学模式浅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5013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笔者以为普遍存在着几种不良倾向。
  一是重表达,轻育人。叶老提出“作文即做人”。然而,现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一些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很少顾及作文内容的真实性与生活味,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
  二是重模式,轻能力。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像公式一样抛给学生,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消减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学生缺少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与独具匠心的表达。
  三是重课堂,轻生活。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的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然而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者假话连篇,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反思作文教学的种种问题,更多地是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只关注作文内容、形式等要求,而忽视作文教学的对象——儿童,忽视了儿童作文最重要的动力——兴趣与热情。
  好奇心、求知欲是儿童作文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儿童观察未知事物时的好奇,获得新知后的满足,倾吐感受时的愉快,对个体而言,是最有吸引价值的动机。如刚人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学校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十分新鲜,他们渴求了解和认识学校。教师就可以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他们参观校园,认识环境,同时进行适当有趣的说话训练。
  好胜心、求成欲也是儿童作文动机中的重要成分,这是一种追求他人对自己尊敬并希望获得他人赞扬与肯定的成就动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文的工具作用,把作文训练与科学实验、小创造、绘画、种植、饲养等能体现学生聪明才智、展示成就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运用作文倾吐自己成功的喜悦,满足成就需要。
  教材中的作文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往往给人的感觉是重视知识性和工具性,而少了些人文性。其实,儿童写作不能缺少人文关怀,要让儿童从写作中感受到驾驭文字的乐趣,使他们热爱写作,热爱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便是创设一个尽可能轻松的环境,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以作适当的“置换”与修改,设计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熟悉的生活中写“天性之文”、“禀赋之文”、“随心所欲之文”,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基于儿童文化视野下的作文教学活动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化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希望。杜威的“儿童是教育的中心”理论,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措施要围绕着儿童而组织,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夸美纽斯使我们明白教师应当像园丁从事种植那样遵循自然规律,因为当孩子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他的悟性的根芽离地面还太远,不应当不加辨别、不考虑儿童的成熟度和“能耐”,而将成人世界的东西生硬地教给儿童。有些东西即便最终还是要教给儿童的,我们也必须耐心等待,等待适当的时机。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文化,尊重、呼唤、弘扬儿童的个性,用儿童的文化来引领学生成长。
  在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对实验教师的作文教学课堂进行案例解剖,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在分析、透视中寻找教育教学规律,最终提炼成比较固定的“儿童文化视野下的‘三·三·三’作文教学模式”。
  
   “三·三·三”作文教学模式是指“三感官”、“三无”、“三步”作文模式。
  “三感官”即看、听、做,眼看、耳听、手做。“看”,可以看演出、看电视、看春天、看秋天、看花、看草、看动物、看书等等,一切儿童能够看得见的,儿童的视野范围内的东西。“听”,是听广播、听录音、听音乐、听故事、听课、听同学交流、听爸爸妈妈的“唠叨”、听爷爷、奶奶讲“历史”等等,只要儿童的耳朵能听得见的。“做”,指的是体验,亲身参与,如小制作、小实验、做游戏、做客、结伴旅行等。“看”、“听”、“做”是儿童认识世界、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学生的表达交流提供重要保障。
  “三无”指无体裁、无主题、无字数限制。即在写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内容,选择感兴趣的、有话想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步”指习作过程的三步骤:活动—写作—交流(博客)。写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大环节:“活动”环节就是前面的“看、听、做”;活动过后把自己的感受、体验以及经历的刺激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写”;把写好的发到博客上,让全班同学以及朋友、同伴甚至家长共享,即为“交流”。
  运用该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儿童的思维很少受到束缚,可以较多地吮吸着自己需要的营养,他们所产生的精神活动是全身心的,并由此创造出儿童生活的意义,创造着儿童的文化。实践表明,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激发,才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三·三·三”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是心灵得到了释放。由于“三·三·三”作文教学模式力求解放孩子的思维,无体裁限制、无字数限制、无主题限制,他们可以自由表达,发挥个性,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拘束,保持一种自由的心态,这就很容易坚守住属于儿童自己的童真与童趣,提高了孩子的写作兴趣。
  二是积累了体验的素材。由于平时的作文多半是闭门造车,孩子无生活体验,往往无话可说,文章自然显得苍白干枯。“三·三·三”作文教学模式,让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做,用心灵去感悟,孩子们可以调用各种感官去倾听生活,发现生活,触摸生活,创造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鲜活的写作素材。他们的心中装满着各种各样的“小鸟”、“飞虫”、“白雪公主”等等,在这样的心境中,写作的欲望常常就像喷泉一样哗哗流淌,不让他写也不容易了。
  三是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三步”中的第三步,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博客上,和同伴共享,这是孩子们最得意的时候。因为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倾吐的对象,找到了说话的伙伴,找到了商量的朋友和知己。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里也是孩子们最能找到自信的地方,当被同伴夸奖的时候,他们更多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他们夸奖别人的时候,看到对方激动、高兴的样子,他们也会高兴、激动,因为他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了,相互之间找到了“共鸣”。同时这里也是孩子们自我完善的“场域”,当别人给自己提出建议的时候,既是在完善别人,也是在完善自己,既是在发展自己,也是在发展别人。所以,“博客交流”让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完善了自我,发展了自我,是一个互利互赢的“场”,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顺应儿童的天性,不要约束太多,不要限制太多,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去看、去做,吮吸大自然的甘露,放飞孩子的翅膀,解放孩子的口、手、脑,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儿童”,而不是“小大人”,孩子的想象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挥。
  (陈慧,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223700)
其他文献
奋豆牌生物有机肥是河南奋豆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大棚专用有机肥,据测定,该肥有机质含量大于30%,氮、磷、钾元素大于4%,腐植酸大于8%,黄腐酸钾大于10%,微量元素大于10%,氨基酸大于10%,有益菌群非常丰富。   奋豆牌生物有机肥富含固氮菌、解磷因子、解钾因子,连续使用可改善土壤结构,能促使农作物根部深扎,具有增强农作物免疫力,破坏细菌、虫卵生存环境,减少农药用量,减少药害、肥害,提高
介绍天津市南部半干旱地区盐渍土的形成,盐碱地水盐运移规律,针对本区域土壤、水资源、气候等特征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现状,提出新形势下,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