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细胞在大鼠休克复苏后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肠潘氏细胞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黏膜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35),实验组再分5组,分别于复苏后1、3、6、12、24h观察回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复苏前后潘氏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特点及各时相电镜下潘氏细胞结构特点。结果 休克复苏后小肠黏膜明显损伤,集中表现于绒毛部分。复苏后3h为明显,6h后绒毛已开始修复,至24h肠黏膜表面细胞连续性已恢复。复苏后1h,回肠黏膜潘氏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0.05),3h降至最低(P<0.05),6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潘氏细胞表现肠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核无凋亡改变。结论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黏膜屏障早期受损,但具快速重建能力,潘氏细胞颗粒的合成和分泌可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诱导。潘氏细胞对维持肠道黏膜防御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其他文献
MATLAB 6.5工具箱提供了径向基网络的实现函数,该算法具有自适应确定网络结构和无需人为确定网络初始权值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并尝试利用MATLAB的PRE
在天津郊区选择2处代表性鱼塘,采集了水、悬浮物、沉积物、鲫鱼和鲢鱼样品,测定了各种样品中的六六六含量,发现六六六在各相中均有较高残留。水相、悬浮物和沉积物中六六六平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手术中管状成型术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接受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的56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进行配对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连续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4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经PICC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以PICC置管途径输注10例为试验组,四肢浅静脉输注10
本文根据作者的观察和测量 ,对西安市白鹿塬塬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白鹿塬塬区确定土壤侵蚀的主要依据是土层厚度的变化 ,并非侵蚀面。塬区侵蚀是塬边侵蚀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嗅觉适应前以及恢复后早期大脑功能活化区进行研究,探讨嗅觉适应机制。方法 给予10名右利手、无嗅觉障碍的受试者2次间隔20 min的相同的嗅觉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慢性胰腺炎(CP)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20只,尾静脉注射二丁基二氯化物(
目的分析四川省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成人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期为牙本质敏感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进行
对云南东南部的文山岩溶地区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土壤特性,以及土壤利用方式改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较好的土壤呈垂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