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的进步,都需要推动前行的力量。这个世界的美丽,因为人类不断在创造和超越。华人在世界舞台上璀璨闪耀,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中坚与脊梁。因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哺育,他们传承了盘古开天辟地的非凡勇气与力量,她们葆有女娲泣血补天的动人美丽与智慧。在世界五大洲、各个不同领域里海阔天空地发挥创造,成为让世界更加美丽的影响力。
3月31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晓。其中,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获得终身成就奖,影星成龙获得特别致敬大奖。而张首晟、赵忠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颜宁、姚晨、邹市明、中国乒乓球队、曹文轩、蓝舒洁等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贝聿铭:用尽一生,呈现极致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建筑设计界奇才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今年正值其百岁寿辰。“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光与空间的结合让他的作品空间变化万端,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他从不阐释作品的理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贝聿铭善于把不同文明的元素很自然地揉在一起,没有刻意,没有违和感,怡然相适。
1983年,贝聿铭就获得了世界建筑界最高獎项——普利兹克奖。美国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等都是他的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在近九十高龄之时,贝聿铭还为故乡苏州设计建造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走遍大千世界,百年风雨,落笔故园,这是一个华人建筑大师的最高境界。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1963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其妻杰奎琳牵头,他的家人决定在波士顿修建一座私人图书馆以表纪念。最终他们引荐的人选有三位:密斯、路易斯·康、贝聿铭。在这三位中,贝聿铭显然是最没有名气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个。可他自有办法,从多数人根据外表产生的第一印象入手,重新布置了自己的事务所,摆放上了杰奎琳喜欢的花草。
杰奎琳被誉为美国最优雅的第一夫人,拜访如约而至。先是当时名气最大的密斯,然而他却一副高傲冷淡的样子,一直叼着雪茄,他的这种不紧不慢的态度惹恼了杰奎琳。而另一位大师路易斯·康,说话晦涩难懂,衣着邋遢随便,只有贝聿铭西装革履地接待了她,在会谈中,贝聿铭温文尔雅地展现出自己的尊重,他热情认真地给杰奎琳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1964年,当杰奎琳·肯尼迪对外宣布由那时还没什么名气的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时,他的名字一下子成为了字谜和竞猜游戏的热词。接手这个项目后,贝聿铭足足花了15年的时间选址和设计施工,1979年,在原是垃圾场的海滨,肯尼迪图书馆终于建成。贝聿铭以其大胆现代充满几何线条的设计征服了全美国,美国建筑界因此宣布那年是“贝聿铭年”。
微评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机遇面前,贝聿铭做足了准备,他的用心与努力最终让他收获满满。有人说,贝聿铭不仅是一名卓越的建筑家,更是一名出色的社交家。然而,成为社交家的前提亦是用心与精心。
巴黎卢浮宫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主持下,卢浮宫开始进行扩建。工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入口的设计、改造,因为原来的入口狭小,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出入。不过,新入口的改造有一个极其苛刻的要求,绝对不能破坏原有建筑和整体美感。一时间,许多知名设计师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卢浮宫的馆长只得向贝聿铭求助。贝聿铭答应了此事,并表示一定会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改造方案。
但令馆长意外的是,4个月过去了,贝聿铭都没交出方案。此时,其他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唯独新入口迟迟不能动工,馆长甚至开始怀疑贝聿铭的实力。
等到第六个月,贝聿铭终于拿出了新入口的设计方案——将其做成一个玻璃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状,既保留了原来的入口,还能给游客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从外面看玻璃金字塔犹如一块璀璨的宝石,非常夺目。馆长对这个方案十分满意。
馆长不解地问贝聿铭:“这半年你都去哪儿了,你的大师级设计灵感为何到今天才迸发出来?”贝津铭回答说:“我哪儿也没去。这些日子,我住在卢浮宫附近的一个宾馆,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看卢浮宫的旧入口。我早上去,晚上去,甚至下雨和刮风天也去。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思考,我的灵感才突然出现!”
微评论:如今,贝聿铭设计的入口已成为卢浮宫的一个重要标志,广受赞誉。人人都知道,超凡的建筑需要设计师超凡的灵感,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超凡的灵感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深入生活和细致的观察。
姚晨:喜乐天使,慈悲人间
在公众眼中,姚晨是一名优秀的女演员,是微博女王,是大明星。而实际上,她也是中国唯一一位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这位拥有八千万粉丝的微博女王,连续五年自费探访世界不同地区的难民,还将每次实地探访的过程记录下来,利用自己在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大众传播并呼吁对难民的关注。
2010年,姚晨在微博中为了呼应“铅笔换校舍”的爱心倡议,特别拍卖电视剧《潜伏》中“翠平”使用过的烟斗,这支烟斗在戏拍完后,也成为了姚晨精心珍藏的物品,也是她从剧组唯一留下的纪念物。姚晨的举动引起公众对这一活动的广泛关注,活动发起人也吃了一惊,“太感谢翠平了,奇迹发生了,梦想实现越来越近了”。这些年,她还率先参与了“爱心一碗饭”公益活动、“画出生命线“公益活动,用直播的形式为慈善救护车捐助项目助力。
说起做公益的初衷,姚晨是因为她的偶像安吉丽娜·茱莉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也许当初的加入是个偶然,但姚晨坚持了7年。
有一次,姚晨遇到一位从战争中逃出来的女性,她的孩子意外死亡,但她没有太多展现悲伤,而是以一种坚毅的神态去面对。所以姚晨在获奖感言中说:“在难民探访中,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悲伤的故事。它们中有我无法想象的恐惧、痛苦和绝望。但在讲述者的眼中,我总能一次次看到勇气、坚毅和希望。” 当姚晨在非洲难民营给当地孩子们分糖时,她看到孩子们拿了糖就跑了出去,“我以为他会把糖果藏起来,但他却给了其他家庭的小伙伴。我就发现尽管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非常懂得分享。难民经常会带给我这样的感动。”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感动,让姚晨对难民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说:“在第一年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我自己对难民都不是特别有概念,但几年下来,我觉得我对这个群体有种特殊的情感,我们彼此需要。”
微评论:姚晨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可以驱散一小片黑暗。聚拢起来,就可以点亮很多很多希望和未来。”姚晨的坚持与付出让我们感动,反过来,慈善对明星来说,也是一种修行,尤其是对浮躁的娱乐圈,做慈善让自己沉淀下来,也能获得一种心灵能量。
颜宁:学术女神,清华战将
颜宁,当今最受瞩目的女科学家,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学术女神,30岁不到就受聘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
从出走到回国
在清华大学读大四的时候,颜宁放弃了很多高薪企业,她热爱实验室,但又不想盲目出国留学。有一天,著名学者施一公来学校做讲座,那时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颜宁立刻给施一公写了一封英文信。在信里她说: “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看到如此充满自信又坦率的学生,施老师亲自面试了颜宁。二人一拍即合,“好吧!你来普林斯顿!”
颜宁博士毕业时,施一公的实验室正准备研究膜蛋白。这是一个特别的领域。说它特別是因为这个领域非常难做。临危受命的颜宁不辱使命,虽然放弃了博士后,但是仅仅一年后,她就带领团队做出了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颜宁带团队不是一般的严格。在她的实验室里,不能玩手机,不能玩电脑,不能吃东西,只能也必须专注于实验。
有了科研成果,也就有了在美国安身立命的法宝。但是颜宁在此时选择了回国,因为她偶然碰到了母校的系主任。主任的一番话让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颜宁回国了,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其实本来说是教授的,可是在重重波折下,又变成了副的。虽然如此,颜宁并没有觉得委屈。她说:“我回国是为了做研究的,又不是争职位的,我只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说话。”
微评论:颜宁的成长带给我们太多启发:她面对选择时的理智,面对机遇时的果断与勇敢,她对自己钟爱的科学的坚持与挑战,对祖国的依恋与奉献,她对事业的严谨、对名利的淡泊……所有这些她身上的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索。
蓝舒洁:“杀手”太美,踏浪摘星
蓝舒洁1991年出生在一个马来西亚的华裔家庭,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2016年蓝舒洁及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星形聚合物,是近年来少有问世的针对超级细菌的克星。随着过去几十年来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这类细菌被称作超级细菌。而蓝舒洁团队的研究成果正是针对让人无计可施的超级细菌。更难得的是,这种聚合物毒副作用极小。这项发明将拯救数千万人的性命,堪称化学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历经挑战,苦尽甘来
蓝舒洁的成就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挑战与考验。从三年半以前,她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因为试验用生物的生物钟不同于人类,她经常凌晨4点开始工作,一熬就是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并且一周七天,天天如此。
两年前,她才初次用实验证明星形聚合物可以杀死细菌。而就在去年,在她的实验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家里忽然传来了噩耗,她的父亲因急病突然辞世。可以想象,当这消息传来时她心里有多么难过,她向学校请了假,飞回了马来西亚帮助家人处理后事。
三个月后,舒洁返回了澳洲,可是在春节期间,她的妹妹又染上了重病,于是她再次放下研究,陪伴家人。导师和同学们本以为这会耽误她的实验进度,但她奇迹般地赶上了。
回想起这一切,蓝舒洁的导师感慨不已:“蓝舒洁真的是一个特别的研究者,不但成绩优秀,而且特别勤奋刻苦。家里遭遇了这么多的变故,我们起初都很担心她能不能赶上,结果她都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好。”
现在,蓝舒洁火了,但她依旧表现得谦逊而低调,“科学研究需要无数的实验、大量的调查与资金,我会更加专注在目前的研究上。”
微评论:蓝舒洁的经历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即便优秀如蓝舒洁,仍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八十一难。好在,她的勇气与坚韧、她的执着与热爱支撑着她走到了最后。
3月31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晓。其中,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获得终身成就奖,影星成龙获得特别致敬大奖。而张首晟、赵忠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颜宁、姚晨、邹市明、中国乒乓球队、曹文轩、蓝舒洁等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贝聿铭:用尽一生,呈现极致
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建筑设计界奇才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今年正值其百岁寿辰。“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光与空间的结合让他的作品空间变化万端,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他从不阐释作品的理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贝聿铭善于把不同文明的元素很自然地揉在一起,没有刻意,没有违和感,怡然相适。
1983年,贝聿铭就获得了世界建筑界最高獎项——普利兹克奖。美国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等都是他的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在近九十高龄之时,贝聿铭还为故乡苏州设计建造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走遍大千世界,百年风雨,落笔故园,这是一个华人建筑大师的最高境界。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1963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其妻杰奎琳牵头,他的家人决定在波士顿修建一座私人图书馆以表纪念。最终他们引荐的人选有三位:密斯、路易斯·康、贝聿铭。在这三位中,贝聿铭显然是最没有名气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个。可他自有办法,从多数人根据外表产生的第一印象入手,重新布置了自己的事务所,摆放上了杰奎琳喜欢的花草。
杰奎琳被誉为美国最优雅的第一夫人,拜访如约而至。先是当时名气最大的密斯,然而他却一副高傲冷淡的样子,一直叼着雪茄,他的这种不紧不慢的态度惹恼了杰奎琳。而另一位大师路易斯·康,说话晦涩难懂,衣着邋遢随便,只有贝聿铭西装革履地接待了她,在会谈中,贝聿铭温文尔雅地展现出自己的尊重,他热情认真地给杰奎琳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1964年,当杰奎琳·肯尼迪对外宣布由那时还没什么名气的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时,他的名字一下子成为了字谜和竞猜游戏的热词。接手这个项目后,贝聿铭足足花了15年的时间选址和设计施工,1979年,在原是垃圾场的海滨,肯尼迪图书馆终于建成。贝聿铭以其大胆现代充满几何线条的设计征服了全美国,美国建筑界因此宣布那年是“贝聿铭年”。
微评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机遇面前,贝聿铭做足了准备,他的用心与努力最终让他收获满满。有人说,贝聿铭不仅是一名卓越的建筑家,更是一名出色的社交家。然而,成为社交家的前提亦是用心与精心。
巴黎卢浮宫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法国总统密特朗的主持下,卢浮宫开始进行扩建。工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入口的设计、改造,因为原来的入口狭小,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出入。不过,新入口的改造有一个极其苛刻的要求,绝对不能破坏原有建筑和整体美感。一时间,许多知名设计师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卢浮宫的馆长只得向贝聿铭求助。贝聿铭答应了此事,并表示一定会拿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改造方案。
但令馆长意外的是,4个月过去了,贝聿铭都没交出方案。此时,其他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唯独新入口迟迟不能动工,馆长甚至开始怀疑贝聿铭的实力。
等到第六个月,贝聿铭终于拿出了新入口的设计方案——将其做成一个玻璃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状,既保留了原来的入口,还能给游客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从外面看玻璃金字塔犹如一块璀璨的宝石,非常夺目。馆长对这个方案十分满意。
馆长不解地问贝聿铭:“这半年你都去哪儿了,你的大师级设计灵感为何到今天才迸发出来?”贝津铭回答说:“我哪儿也没去。这些日子,我住在卢浮宫附近的一个宾馆,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看卢浮宫的旧入口。我早上去,晚上去,甚至下雨和刮风天也去。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思考,我的灵感才突然出现!”
微评论:如今,贝聿铭设计的入口已成为卢浮宫的一个重要标志,广受赞誉。人人都知道,超凡的建筑需要设计师超凡的灵感,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超凡的灵感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深入生活和细致的观察。
姚晨:喜乐天使,慈悲人间
在公众眼中,姚晨是一名优秀的女演员,是微博女王,是大明星。而实际上,她也是中国唯一一位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这位拥有八千万粉丝的微博女王,连续五年自费探访世界不同地区的难民,还将每次实地探访的过程记录下来,利用自己在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大众传播并呼吁对难民的关注。
2010年,姚晨在微博中为了呼应“铅笔换校舍”的爱心倡议,特别拍卖电视剧《潜伏》中“翠平”使用过的烟斗,这支烟斗在戏拍完后,也成为了姚晨精心珍藏的物品,也是她从剧组唯一留下的纪念物。姚晨的举动引起公众对这一活动的广泛关注,活动发起人也吃了一惊,“太感谢翠平了,奇迹发生了,梦想实现越来越近了”。这些年,她还率先参与了“爱心一碗饭”公益活动、“画出生命线“公益活动,用直播的形式为慈善救护车捐助项目助力。
说起做公益的初衷,姚晨是因为她的偶像安吉丽娜·茱莉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也许当初的加入是个偶然,但姚晨坚持了7年。
有一次,姚晨遇到一位从战争中逃出来的女性,她的孩子意外死亡,但她没有太多展现悲伤,而是以一种坚毅的神态去面对。所以姚晨在获奖感言中说:“在难民探访中,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悲伤的故事。它们中有我无法想象的恐惧、痛苦和绝望。但在讲述者的眼中,我总能一次次看到勇气、坚毅和希望。” 当姚晨在非洲难民营给当地孩子们分糖时,她看到孩子们拿了糖就跑了出去,“我以为他会把糖果藏起来,但他却给了其他家庭的小伙伴。我就发现尽管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非常懂得分享。难民经常会带给我这样的感动。”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感动,让姚晨对难民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说:“在第一年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我自己对难民都不是特别有概念,但几年下来,我觉得我对这个群体有种特殊的情感,我们彼此需要。”
微评论:姚晨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可以驱散一小片黑暗。聚拢起来,就可以点亮很多很多希望和未来。”姚晨的坚持与付出让我们感动,反过来,慈善对明星来说,也是一种修行,尤其是对浮躁的娱乐圈,做慈善让自己沉淀下来,也能获得一种心灵能量。
颜宁:学术女神,清华战将
颜宁,当今最受瞩目的女科学家,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学术女神,30岁不到就受聘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
从出走到回国
在清华大学读大四的时候,颜宁放弃了很多高薪企业,她热爱实验室,但又不想盲目出国留学。有一天,著名学者施一公来学校做讲座,那时他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颜宁立刻给施一公写了一封英文信。在信里她说: “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看到如此充满自信又坦率的学生,施老师亲自面试了颜宁。二人一拍即合,“好吧!你来普林斯顿!”
颜宁博士毕业时,施一公的实验室正准备研究膜蛋白。这是一个特别的领域。说它特別是因为这个领域非常难做。临危受命的颜宁不辱使命,虽然放弃了博士后,但是仅仅一年后,她就带领团队做出了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颜宁带团队不是一般的严格。在她的实验室里,不能玩手机,不能玩电脑,不能吃东西,只能也必须专注于实验。
有了科研成果,也就有了在美国安身立命的法宝。但是颜宁在此时选择了回国,因为她偶然碰到了母校的系主任。主任的一番话让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颜宁回国了,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其实本来说是教授的,可是在重重波折下,又变成了副的。虽然如此,颜宁并没有觉得委屈。她说:“我回国是为了做研究的,又不是争职位的,我只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说话。”
微评论:颜宁的成长带给我们太多启发:她面对选择时的理智,面对机遇时的果断与勇敢,她对自己钟爱的科学的坚持与挑战,对祖国的依恋与奉献,她对事业的严谨、对名利的淡泊……所有这些她身上的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索。
蓝舒洁:“杀手”太美,踏浪摘星
蓝舒洁1991年出生在一个马来西亚的华裔家庭,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2016年蓝舒洁及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星形聚合物,是近年来少有问世的针对超级细菌的克星。随着过去几十年来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这类细菌被称作超级细菌。而蓝舒洁团队的研究成果正是针对让人无计可施的超级细菌。更难得的是,这种聚合物毒副作用极小。这项发明将拯救数千万人的性命,堪称化学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历经挑战,苦尽甘来
蓝舒洁的成就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挑战与考验。从三年半以前,她就开始了这项研究。因为试验用生物的生物钟不同于人类,她经常凌晨4点开始工作,一熬就是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并且一周七天,天天如此。
两年前,她才初次用实验证明星形聚合物可以杀死细菌。而就在去年,在她的实验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家里忽然传来了噩耗,她的父亲因急病突然辞世。可以想象,当这消息传来时她心里有多么难过,她向学校请了假,飞回了马来西亚帮助家人处理后事。
三个月后,舒洁返回了澳洲,可是在春节期间,她的妹妹又染上了重病,于是她再次放下研究,陪伴家人。导师和同学们本以为这会耽误她的实验进度,但她奇迹般地赶上了。
回想起这一切,蓝舒洁的导师感慨不已:“蓝舒洁真的是一个特别的研究者,不但成绩优秀,而且特别勤奋刻苦。家里遭遇了这么多的变故,我们起初都很担心她能不能赶上,结果她都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好。”
现在,蓝舒洁火了,但她依旧表现得谦逊而低调,“科学研究需要无数的实验、大量的调查与资金,我会更加专注在目前的研究上。”
微评论:蓝舒洁的经历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即便优秀如蓝舒洁,仍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八十一难。好在,她的勇气与坚韧、她的执着与热爱支撑着她走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