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网络安全管理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l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引进了大量的计算机,增加了许多的机房,随着机房的大量增加,相对应对机房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的机房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以及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计算机机房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且重点强调机房管理中机房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管理 机房管理
  随着计算机在学校的大量普及以及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大量招生,为了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学校需配置大量的计算机和相关设施。和其他课程有所不一样,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在机房完成的,所以机房承担了计算机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除了学生正常上课需要使用计算外,有些高职院校还在业余时间承担了各种形式的考试、培训等等,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的使用频率,缩短了计算机的寿命,这给机房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高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做好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是摆在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问题。机房的安全不仅包括机器等各种设备的安全,还包括网络的安全以及对病毒的防范等等,所以,学校应该在这两方面进行加强管理,以维持正常的教学。
  一、如何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是保障机房正常运行的前提,不仅可以提高机房的使用率,而且有效的管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对高职院校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对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培训等都应该严格要求并落实。具体学校应该分别从机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机房设备日常检查与维修等几个角度出发。首先,机房工作人员应该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机房每个机器的安全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由于机房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所以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不可忽视,应该严禁学生插拔鼠标、杜绝学生随意打开机箱,或者私自将机房内的设备与计算机配件带出机房,而对学生带入机房使用的软盘或者优盘、移动硬盘等应该严格检查,以防将病毒带入机房。除此之外,机房内应严禁抽烟、禁止吃东西、严禁放置易燃易爆、易腐蚀和强磁性物品,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直接涉及到网络的安全管理、技术的安全和安全的管理制度三者的配合。网络安全的管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有序进行,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计算机课的进行,所以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都保障安全。这些特点也是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高职很多学院都设有专业的机房,而这些机房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所以网络较为安全,且管理较容易。但防范工作还是不能少,目前市场上很多黑客、病毒破坏性极大,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应该设置一些较长较复杂的口令、账号、问题等。
  虽然电脑现在装有很多查杀病毒的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毒的查杀有积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的病毒查杀软件都是万能的,病毒的查杀软件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现在通用的杀毒软件都是360、金山等 ,虽然它们的杀毒效果不错,但要为几十万台计算机服务,功效非常有限,尤其是杀毒软件的升级,所以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由于目前通用的杀毒软件对病毒的查杀还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有必要给机房的每一台计算机安装病毒查杀软件、防火墙等,即操作简单,又节省时间,是一种可行的维护网络的安全的方式。
  其次,由于学校计算机房一般都有主机的设置,所以可以在主机上安装一些杀毒软件,作为杀毒主机,由杀毒主机向所有的计算机、文件夹等进行查杀,它可以为任何一台从机进行杀毒,这样不仅节省劳动力,而且可以同时杀毒同时上机,既提高了电脑的安全性又增加了电脑的使用率,是一种较好的杀毒方式。
  三、机房人员管理及要求
  机房的管理工作是集合了技术性、专业性的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胜任这项工作。而机房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意识等决定了他能否达到这些专业和技术的要求。首先是过硬的专业和技术。
  (一)必须具备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技能。正常情况下,一台使用时间较长的计算机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比如原件老化、环境潮湿受潮等,对这些经常出现的故障,机房管理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经验,懂得计算机的一般运作原理,并且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机房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的素质,懂得计算机的一般原理,并且有维修维护的能力。
  (二)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还懂得一些软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机房管理人员应该懂得最常用的软件的安装、修复、调试等知识 ,还应该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能够对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分析并及时解决,有些机房管理人员甚至要求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总之,作为一名机房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软件知识、电脑修理技能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高职院校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而网络的安全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维护。所以,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不亚于计算机教师,甚至责任更为重大。除了网络的安全,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机房网络安全不仅要有健全、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后盾,还要有机房管理人员的实践才能使制度切实落在实处。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网络的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只有这样学校的计算网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于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1]张小虎.浅谈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刘永华.网络安全与维护[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吴昊.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
  [4]连纯华.高校计算机机房网络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网络财富,2009.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主要在于综合分析同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的较为系统的信息和要素,创建一个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模型[1]。此模型以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安全系数以及影响计算机安全的要素等内容来核查计算机安全性能。鉴于现在黑客网络攻击以及盗取网银等事件频繁发生,人们开始质疑网络的使用安全。也就促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分析建模要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以及探索[2]。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建模
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的重要资源,是互联网重要的基础设施的,恶意域名识别技术用于发现以域名系统为保护的域名。本文分析研究了现有的恶意域名识别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恶意域名识别技术。从域名解析记录中提取长时间周期上的动态解析变化特征,包括IP地址波动,ns解析服务器变动以及cname、SOA记录扰动等,针对恶意域名表现出的"伪装"和"跳变"特点,对域名进行信誉评分,最终表征域名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问题也在不断侵扰着人们的生活,因此网络安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信息泄露的途径、网络攻击手段的分析,提出了网络安全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公司企业,都有系统内部的敏感数据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Th)细胞功能失衡及意义.方法 43例MI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MI 1组(Ⅰ、Ⅱ级)和MI 2组(Ⅲ、Ⅳ级),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表达.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信息化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秩序加以保证,而电子化和信息化的政府将承担对整个信息化社会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信息安全提出的要求包括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PKI技术来完成。在认识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电子政务的概念。  一、电子政务介绍  (一)电子政务
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在大众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这给他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言的是网络安全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可靠性。伴随虚拟网络技术的问世,最大限度改善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性,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本文简要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中虚拟技术的具体使用,以提升网络操作的稳定性。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式服务)攻击是当今互联网的重要威胁之一,其前身是DoS攻击,最基本的DoS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大量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攻击目标过多的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DDoS攻击则是指攻击者控制僵尸网络中的大量僵尸主机向攻击目标发送大流量数据,耗尽攻击目标的系统资源,导致无法响应正常的服务请求。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计算机病毒也逐步走进大众事业,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一些特性,技艺它们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只有了解它们才能更好的控制它们。因此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如何防止这些病毒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已经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乐趣。然
自70年代我国引进光纤内镜以来 ,在消化领域中已成为最活跃和发展极快的一门学科。我国1984年创刊了《内镜》综合性刊物 ,随着学科不断发展和要求 ,1991年2月成立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 ,199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