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四大板块,缺一不可。读写结合是一门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习作水平。文章从指导学生仿写,鼓励学生扩写,放手让学生创写,联系实际抒写,让学生续写五大方面,论述了在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仿写;扩写;创写;续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1]。读写结合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的“读写结合”,并不是说把简单的两个环节进行叠加,而是让两个环节互相糅合。通过“读”与“写”的相互作用,不仅对读写本身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读中促写,写中促思。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操作“读写结合”呢?笔者结合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品读文中富有特点的词句后,指导学生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仿写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仿写是创作的基础。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是专家千挑万选的,具有典型性,品讀文本中的一些精彩语句、重点词语不但对理解文本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写作技巧和语言积累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仿写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说,要想学会写作文,最好先学会仿写。在指导学生仿写前,先引导学生充分熟读文本的精彩段落或富有特点的词句,熟读成诵,在读中思考,抓住这个段落或词句的“练点”来进行读写训练。比如,《火把节》中描写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场面:“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累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解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写了哪些人参加篝火晚会的情景,然后再提出仿写的要求:写某一个节日里的热闹场面。一位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后,是这样来描写“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的:“四年级的同学上台来了,他们表演了朗朗上口的古诗串烧;五年级的两位女同学上台来了,她们跳起了好看的舞蹈——《星星》;六年级的同学来了,他们深情地朗诵了《我们毕业了》……今天的节目真精彩啊!”这样的仿写,既直观明了,又实用好操作。
二、在文本简洁概写的场景中,鼓励学生扩写
教材的有些地方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含义深刻,画面感很强烈,因而可以鼓励学生脑补画面,像摄影师捕捉镜头一般把当时的某一个画面描绘下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比如一些文言文中的一句话或数个短语,就概写出一幅精彩的画面。比如《赤壁之战》中描写火烧曹营的情况时用了七个四字词语“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满天彻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概括了火烧曹营的壮观场面。学完本课后,笔者让学生把这二十八个字熟读,然后结合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周瑜几队人马围攻曹寨的描写,再进行想象扩写,要抓住某一个画面进行细化描写。每位学生充当一名摄影师,负责把自己拍到的“镜头”细化。有位学生写道:“当时场面一片混乱,有个身材很胖的士兵在逃跑的过程中,差点被人挤下水了,幸好他及时抓住了船的桅杆,可正当他庆幸保住小命之时,只听见‘嗖’的一声,一支箭从背后射穿了他的心脏,“扑通”一声掉到水里了……”学生根据文中描写的情况,联系平时在电视上看过的有关打仗的种种画面进行描述,这个“写”实际上就是扩写了文中描写的场景,这样的写对于提高习作水平有帮助,也对理解火烧曹营的惨状有帮助。
三、在层层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中,放手让学生创写
“写”为“读”推进着深度。如果写是孤立于阅读活动之外的话,那么对于加深文本的阅读体验,是不能够起到推进作用的。我们要摒弃这样为“写”而写的形式主义做法。“写”要为“读”提升着层次。在阅读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应该呈现逐级上升的状态。教师要通过设计阶梯式的阅读活动来逐层推进,写的训练可以伴随其中,从而达到在写中思考,以写促读,培养阅读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中,笔者设计了四个写的活动:1.联系实际写一写詹天佑遇到的困难;2.写一写体现詹天佑是个杰出工程师的例子;3.以一名当年中国人的身份或当时嘲笑中国的外国记者身份,写一写当时看到铁路竣工消息的心情;4.如果詹天佑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写一写给他的颁奖词。这样的写,都是基于阅读教学的一种写作训练,这样的写作设计活动,既有抓手和明确的指向,又有落脚点。
四、在似曾相识的画面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写
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本教科书,也是一位好老师。《花边饺子里的爱》从写了母亲把对孩子的疼爱融入了肉馅的花边饺子里,到长大后的儿子把对母亲的孝顺融进了糖馅的花边饺子中。看似平常的生活例子,深深地感动着读者。但这些类似的画面也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演。笔者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小事,写出其中包含的母爱。学生纷纷写出了体现母爱的事例:妈妈不舍得吃邻居给的一个苹果,拿回家留着给孩子;妈妈看见孩子受伤了,情急之下,撕了自己心爱的裙子为孩子包扎;妈妈半夜背着孩子上医院打点滴,熬夜守护。记得当时孩子分享这些例子时,有个女孩边读边哽咽了,因为情到深处,爱在身边。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用真实、自然的笔调进行练笔。
五、在文章的意犹未尽处,让学生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就像电视剧一样耐人寻味,非常适合让学生练习续写;有些文章的空白处意犹未尽,十分适合让学生补白。续写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思维创造性。如《穷人》这课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写的练笔机会,写一写渔夫看到西蒙的孩子已经被桑娜抱回来后的反应以及后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再如《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结尾——“尼尔斯骑着大公鹅马丁,和野鹅们一起,向美丽的拉普兰去了。”笔者设计了一个编写续集的习作练笔活动,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一集,连续完成十集。结果令我欣喜若狂,习作效果出奇的好。有的人写了尼尔斯来到“西瓜王国”的趣遇,有的人写了尼尔斯在“太空”的见闻,还有的人写了尼尔斯在贫民区的助人为乐之事……学生对于此类题材的习作很感兴趣,因为可以自由发挥,把他们平时所看的画面、自己的生活经验都添加其中,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六、结束语
总之,只要教师做个细心人,善于抓住文本,深入文本,善于捕捉文章的“练点”,引导他们学会在细微之处留笔,在情动之处动笔,在文章意犹未尽处出笔……那么学生轻松写出文从字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盛鲁杰.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读写结合;仿写;扩写;创写;续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1]。读写结合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的“读写结合”,并不是说把简单的两个环节进行叠加,而是让两个环节互相糅合。通过“读”与“写”的相互作用,不仅对读写本身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读中促写,写中促思。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操作“读写结合”呢?笔者结合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品读文中富有特点的词句后,指导学生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仿写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仿写是创作的基础。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是专家千挑万选的,具有典型性,品讀文本中的一些精彩语句、重点词语不但对理解文本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写作技巧和语言积累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仿写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说,要想学会写作文,最好先学会仿写。在指导学生仿写前,先引导学生充分熟读文本的精彩段落或富有特点的词句,熟读成诵,在读中思考,抓住这个段落或词句的“练点”来进行读写训练。比如,《火把节》中描写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的场面:“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累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理解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写了哪些人参加篝火晚会的情景,然后再提出仿写的要求:写某一个节日里的热闹场面。一位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后,是这样来描写“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的:“四年级的同学上台来了,他们表演了朗朗上口的古诗串烧;五年级的两位女同学上台来了,她们跳起了好看的舞蹈——《星星》;六年级的同学来了,他们深情地朗诵了《我们毕业了》……今天的节目真精彩啊!”这样的仿写,既直观明了,又实用好操作。
二、在文本简洁概写的场景中,鼓励学生扩写
教材的有些地方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含义深刻,画面感很强烈,因而可以鼓励学生脑补画面,像摄影师捕捉镜头一般把当时的某一个画面描绘下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比如一些文言文中的一句话或数个短语,就概写出一幅精彩的画面。比如《赤壁之战》中描写火烧曹营的情况时用了七个四字词语“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满天彻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概括了火烧曹营的壮观场面。学完本课后,笔者让学生把这二十八个字熟读,然后结合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周瑜几队人马围攻曹寨的描写,再进行想象扩写,要抓住某一个画面进行细化描写。每位学生充当一名摄影师,负责把自己拍到的“镜头”细化。有位学生写道:“当时场面一片混乱,有个身材很胖的士兵在逃跑的过程中,差点被人挤下水了,幸好他及时抓住了船的桅杆,可正当他庆幸保住小命之时,只听见‘嗖’的一声,一支箭从背后射穿了他的心脏,“扑通”一声掉到水里了……”学生根据文中描写的情况,联系平时在电视上看过的有关打仗的种种画面进行描述,这个“写”实际上就是扩写了文中描写的场景,这样的写对于提高习作水平有帮助,也对理解火烧曹营的惨状有帮助。
三、在层层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中,放手让学生创写
“写”为“读”推进着深度。如果写是孤立于阅读活动之外的话,那么对于加深文本的阅读体验,是不能够起到推进作用的。我们要摒弃这样为“写”而写的形式主义做法。“写”要为“读”提升着层次。在阅读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应该呈现逐级上升的状态。教师要通过设计阶梯式的阅读活动来逐层推进,写的训练可以伴随其中,从而达到在写中思考,以写促读,培养阅读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中,笔者设计了四个写的活动:1.联系实际写一写詹天佑遇到的困难;2.写一写体现詹天佑是个杰出工程师的例子;3.以一名当年中国人的身份或当时嘲笑中国的外国记者身份,写一写当时看到铁路竣工消息的心情;4.如果詹天佑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写一写给他的颁奖词。这样的写,都是基于阅读教学的一种写作训练,这样的写作设计活动,既有抓手和明确的指向,又有落脚点。
四、在似曾相识的画面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写
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本教科书,也是一位好老师。《花边饺子里的爱》从写了母亲把对孩子的疼爱融入了肉馅的花边饺子里,到长大后的儿子把对母亲的孝顺融进了糖馅的花边饺子中。看似平常的生活例子,深深地感动着读者。但这些类似的画面也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演。笔者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件小事,写出其中包含的母爱。学生纷纷写出了体现母爱的事例:妈妈不舍得吃邻居给的一个苹果,拿回家留着给孩子;妈妈看见孩子受伤了,情急之下,撕了自己心爱的裙子为孩子包扎;妈妈半夜背着孩子上医院打点滴,熬夜守护。记得当时孩子分享这些例子时,有个女孩边读边哽咽了,因为情到深处,爱在身边。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用真实、自然的笔调进行练笔。
五、在文章的意犹未尽处,让学生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就像电视剧一样耐人寻味,非常适合让学生练习续写;有些文章的空白处意犹未尽,十分适合让学生补白。续写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思维创造性。如《穷人》这课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续写的练笔机会,写一写渔夫看到西蒙的孩子已经被桑娜抱回来后的反应以及后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再如《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结尾——“尼尔斯骑着大公鹅马丁,和野鹅们一起,向美丽的拉普兰去了。”笔者设计了一个编写续集的习作练笔活动,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一集,连续完成十集。结果令我欣喜若狂,习作效果出奇的好。有的人写了尼尔斯来到“西瓜王国”的趣遇,有的人写了尼尔斯在“太空”的见闻,还有的人写了尼尔斯在贫民区的助人为乐之事……学生对于此类题材的习作很感兴趣,因为可以自由发挥,把他们平时所看的画面、自己的生活经验都添加其中,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六、结束语
总之,只要教师做个细心人,善于抓住文本,深入文本,善于捕捉文章的“练点”,引导他们学会在细微之处留笔,在情动之处动笔,在文章意犹未尽处出笔……那么学生轻松写出文从字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盛鲁杰.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